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豆制品 > 品味第六周历史教研(68中潘维扬)

品味第六周历史教研(68中潘维扬)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01:56   浏览 N 次  

2007年10月11日,周四,充实的一天。上午在市65中听了一节市65中赵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聆听了市高考研究组成员越秀区教研员吴美娟老师的高三复习备考讲座,下午在市10中听取了一节秦老师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复习课。特别是吴老师的讲座和秦老师的学案复习课给我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思考空间。

下面,本人对今天的所收所获,所思所想进行一个总结:

第一站,市65中赵老师,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和发展》复习过程中,知识结构严谨,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把握到位。使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内容及其特点。对人类历史上三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进行了比较,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对比能力和迁移能力。

在我的认识中,赵老师本课的最大亮点是在复习课的后段时间里,加入了一个复习环节,给学生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复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设问,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创造力,一时间,课堂笑声四起,火花四溅。

第二站,越秀区教研员吴老师的高考讲座。

吴老师在高考讲座中,对高考复习的基本策略是:(1)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2)新课程高三备考,常态复习备考工作中,应稳抓基础,加强学科素养;(3)在常态课下,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为此,吴老师介绍了越秀区在本届常态高考备考中的一些作法和经验,设置学案,开展学案复习课。基本精神如下:

1,分析课标要求,考纲要求。对考纲和课标的要求进行细化。课标和考纲都是一些很粗的概念,学生即使背熟了,都难以掌握。为此,老师就必须要对课标、考纲的要求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课标、考纲的要求。

2,梳理主线。让学生默写知识线索,从而检测学生对考点中内在的知识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正确。对一些知识概念进行解释,避免概念不清。

3,着重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大前提下,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摸索历史发展规律。并在此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用历史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史实说明问题的能力。

4,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解答历史问题的万能钥匙。

5,注重更新我们老师的史学观念的变化。在评价历史问题的时候,着重他给人类历史留下了什么贡献?给历史事件一个正确的历史定位。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吴老师的讲座,我思考良多,亦从中发现了自己在备考工作中的很多不足之处:

1,我在复习备考中,是把课标交给了学生并强调学生记忆,但是由于没有把课标、考纲细化,因此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课标的要求。

2,对历史概念的解释力度不够,因此在测验中也就发现了学生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

3,用史实、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教学方法。

本人在本届高考备考复习中,比较注重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这跟吴老师的学案课复习的理念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课堂复习中就存在了很多的疑惑和困难:

1,有价值的材料太难找了,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能更快地寻找有效的材料?

2,在课堂复习中,引入材料,学生是否能及时的解决?会否影响教学进度。我曾经在必修一第二单元的整个复习过程中都穿插了材料,情境,但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空间不够,不掌握,学习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3,引入材料的数量不好把握。没有一个标准。

第三站,市10中秦老师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学案复习课

于秦老师的学案与以往常见的学案不同,我给其命名为材料型学案。首先介绍材料型学案设置的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明确考纲要求

第二部分:明确课标要求

第三部分:重点难点问题分析:细化考纲、课标。

第四部分:本课知识体系

第五部分:多道材料、情境的设置,通过情境设问,解决历史知识

第六部分:在材料、情境设置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概念的解释和学法的指导

第七部分:在复习课的最后部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归纳总结

第八部分:设置基础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第二,秦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多备考工作中困惑、问题的解答:

1,设置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线索。并设置部分的基础选择题,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程度。

2,用问题的形式分解课标和考纲。让学生明白考纲、课标要求他们掌握什么内容。

3,用材料、情境设置的方式,把知识点融会贯通,编成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并通过材料、情境的设置改变学生的用史从论来的学习理念,使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获得材料所赋予的史实来得出历史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学习方法的指导,点拨,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如何用这把万能的钥匙解决历史问题。并让学生在材料、情境中,了解史学观念的更新、并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判断。

通过学案的方式,既让学生在课前接触材料,理解材料,节约了课堂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秦老师这一节课也凸显了材料型学案的一个使用上的困惑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过关,是否扎实。材料型学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但历史学习的学科特点是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一切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主义。

(2)教学目的与教学方式的定位错误。即是在复习中使用学案还是为使用学案而复习的问题。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