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历史散文·刘秀与东汉王朝 (2011-01-01 20:...

历史散文·刘秀与东汉王朝 (2011-01-01 20:...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3 22:01   浏览 N 次  

  (愿我远方的朋友一家平安!祝好人一生平安!)

  一

  王莽被起义的民兵杀死,天下陷入国无君主,国亦不国,各地军阀都欲乘机作事,有的已先动起了手。“寇盗蜂起”,由于民变波及到社会中、上层,引发全国反叛。反对王莽的农民起义,由北方蔓延到长江流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军队伍对抗王莽军,历史上称为“绿林军”。稍后,山东又有赤眉军起。

  南阳大地主刘演、刘秀兄弟也是汉室嫡传子孙,刘秀的六世祖为长沙定王,是西汉景帝的14个儿子之一,但后来他的祖先地位不断下降,由侯、太守、都尉、县令,一直降为平民,由贵族沦变庶民。王莽时代,刘秀曾离家乡入长安读书,由于家中贫困供资不足,他只好和同学做贩驴生意。弥补学资不足。他也曾在市场间做贩粮生意,代人经理官司诉讼。由于人很精明,勉强维持着中下级的绅商生活。他们在看准天下已乱从中谋事的时机已到,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打着“复高祖之业”的旗号,联络各县地方豪强,刘秀则以商贾身份,联络同道中人,并且把宗族、宾客动员入伍,组建成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参加反对王莽的斗争。这时候禄林军发展到十余万众。绿林军为扩大影响,拥戴汉朝宗室的另一个没落成员刘玄为皇帝,恢复汉的国号,史称更始皇帝。

  最初,刘演和刘秀起兵并不顺利,被王莽军战败。因王莽以“摄皇帝”身份,摄政多年,改汉为“新”,做“真皇帝”也有十余年了,所以各地揭竿而起的义军仍为造反,刘演发难时,汉朝刘氏宗亲都曾躲避。后来有刘秀加入,因刘秀为汉高祖嫡传,为人谨慎厚道,这才打破造反与起义的异议。刘秀凭借优越的人际关系,跟他同过事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如吴汉、邓晨、冯异、王霸、李通等从他起事。刘演说服王常,联络绿林军的属部,刘氏兄弟的汉军,才有了基本的军事实力。

  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突出了自己的名声。当时王莽发动各州、郡兵四十二万人,阻击绿林军,围绿林军于昆阳。绿林军才万余人,由王凤王常率领,死守昆阳,刘秀则突围征集援兵。刘秀突围时,昆阳城外围兵数十重,围兵掘通地道,使兵车攻城。刘秀率十三骑突围出城,搬来救兵,城中守军乘势出击,里应外合,王莽军大败。绿林军在这次战役中夺得军需辎重。这就是在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昆阳之战后,海内闻风响应。刘演这时又夺了宛城,刘演与刘秀的势力逐渐凌驾农民军,这才又引发出刘氏兄弟与农民军首领间的矛盾,刘玄杀了刘演。刘秀在这时候表现出一个胸怀大志者的政治胸襟和报负,他明断形势,采取了很智慧的措施,不但不为兄报仇,也不吊唁服丧,反而亲见刘玄,显示出一种豁达大度,估计这时刘秀已经有了自己的长久计划。他在耐心期待日后寻机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绿林军兵分两路进击王莽军,更始帝刘玄派刘秀到黄河以北去发展势力。刘秀北上,逐步脱离农民军控制。此时,他被刘玄委任破虏将军,又有汉氏宗亲的身份,又有了独立自主的权利。北上之前,他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防制其他部队渡河。寇恂“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以弓弩守渡,为刘秀北上安定后方。刘秀在北方避实就虚,游征迂回,一路攻克劝服,绥靖各处,集合起几万人的兵力,又攻克邯郸诛杀在此称帝的王郎。此时,更始帝派人立刘秀为萧王,并令他罢兵去长安。刘秀羽翼己丰,拒不受命,留在河北坐观关中的变化。刘秀在北方绥靖告成,也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他才在“诸将固请”和“赤符天命”的情况下,即皇帝位。这时,长安城内又发生了一次事变,赤眉军入长安,并杀了更始帝刘玄,这正好给刘秀发兵长安找到借口,他先收复洛阳,又收复长安。并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

  西汉与东汉,究竟是一个连续的一个整体朝代,还是两个不同的帝国,耐人寻味,西汉历两百年余年把更始帝算上,14帝,东汉历二百余年13帝,中间插上王莽的十五年新政时期,名义上是改制,但多少也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总体上看,不当另划朝代,只是汉朝中间动荡的一个插曲。东汉与西汉版图疆界、统治范围都没什么大变化,西汉张骞曾拓通西域,之后,西汉扩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堵郡。东汉班超也曾驻西域三十春秋,归来时已七十余岁,为巩固东汉对西域的统治,立下奇功。西汉有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保卫西汉的安宁。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却分为南北两支,窦宪曾率军出塞三千余里,匈奴各部降者达20余万。在东部边界,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下来。

  东汉时的农业生产,比西汉时还有了提高。北方出土的东汉铁农具,如锄、镰、铧、钁等,数量之多,超过了西汉。犁的铁刃加宽,尖部角度缩小,较过去的犁铧既坚固耐用,又便于深耕。另外,东汉时又有了大型铧。在某些地方,已使用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而不再用回转不便的“耦犁”(用两头牛抬杠牵引)。比较落后的淮河流域和边远地区,也在推广牛耕和铁铧犁。黄河的修治,在东汉也持续展开。比如山东兖、豫等地,受黄河水灾之害达六十年之久,明帝时,派以治水见长的官吏,用堰流法修浚仪渠,防治黄河水灾。后又接续动用民工几十万修治汴渠,在汴河堤上每十里立一闸门,控制水流。东汉政府用这些办法终于使河汴分流,消除了水患。鸿却陂(今河南汝南等地)渔阳(今北京地区)芍陂(今安徽寿县)等地,都有较大水利工程开工,用以防洪或灌溉农田。

  再看东汉时期的经济,东汉中央政府继续西汉的重农政策,使农业生产继西汉后又明显提高。东汉初,亩产粮二斛,合约187市斤。而到了东汉中后期,亩产达到三斛,产量提高了三分之一,比《汉书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