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明朝的楊姓人物(一) by 10000

明朝的楊姓人物(一) by 10000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6 23:46   浏览 N 次  

明朝乃朱家的天下,不过,杨家在明朝276年当中却演绎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明朝自成祖以来,对藩王的管治十分严格,没有特别的批准,不能离开分封地,不能拥兵,不享有特权。这样的规定等于将各朱姓子弟软禁起来(当然,政府出钱养着),更不用说参政了。所以,这个封建王朝,对历史产生影响的,正是杨家这个明朝第二大姓。本文尝试从客观的角度列举杨姓大臣,并加以简单的评论,看看他们到底如何影响着历史巨轮的前进。

首先,我们从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内阁组合,“三杨”,开始讲起。所谓三杨,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所谓内阁,通常由2-7人组成,地位相当于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国家决策最高权力机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高职位为内阁首辅,相当于国务院总理。

“三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开创了明朝“仁宣之治”。而中国历史上,仅有三个黄金时期称得上“之治”,分别为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明朝的“仁宣之治”。

三杨的奋斗史

杨士奇,在朱元璋的动乱世代出身于一个超贫穷的家,父亲早逝。母亲便带他四处流浪。多亏他有一位好母亲以及好继父,杨士奇得到很好的教育。但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他没钱考试,便一边打工当老师,一边努力学习做学术研究。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他的一生,到34岁,得贵人王叔英举荐,得到了撰写《太祖实录》的工作,凭借扎实的史学文学功底,深厚的文史才学较好地完成了工作,并得到了此书主编方孝孺的赞赏,居然一举成为了《太祖实录》的副总裁。永乐继位后,被任命为明朝首任内阁七名成员之一,自此之后,他成为了朱棣的重臣。

与杨士奇的江湖人生路不同,杨荣走的是典型的“读书,考试,做官”路。29岁考中进士(全国高考前100名),进入翰林院当编修(相当于在现时国家档案局工作)。33岁得朱棣重用,与杨士奇一起入阁。在多次危机事件中临危不乱,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甚至派他出去打仗。

三杨的最后一位,杨溥,经历更是传奇。开始他也是考试大军中的一员,与杨荣为同年进士同学,之后又同样被分配到翰林院工作,成为同事。之后,得到一份优差:成为太子的老师团之一。明君之下的太子通常涉及到许多政治问题,后来,杨溥就在一次严重的太子党事件中光荣入狱,成为政治犯。历史告诉我们,政治犯能不死而出狱,便有大成。其实杨溥在狱中业受到朱棣的重视,因为政治立场问题不能释放。于是,他儿子继位之时,杨溥不但能出狱,而且入阁,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三杨”改变明朝

他们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住了太子朱高炽。朱棣的长子是朱高炽,按古代礼法,立为太子。然而三子朱高煦更得父亲喜欢,他能带兵打仗,跟父亲性格十分相似。于是,在永乐年间两人便暗中较起劲。杨溥因为拥立太子党入狱,杨荣因为是皇帝秘书的关系长期给太子说好话,而杨士奇则一直深藏不露,执政中却抑制朱高煦一派的发展。直到朱棣在蒙古去世,历史就被他们改变了,杨荣(跟皇帝从军,在第一现场)对皇帝的死秘而不发,暗中通知太子一党,再由留守京城的杨士奇打点,于是明仁宗便无惊无险地登基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他们保住了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当了一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一年前夺位不成朱高煦想再接再厉。首先,三杨效仿上次,秘密通知了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使得他占据了时间上的主动,登基了再说。之后,在三杨尤其的杨荣的力谏之下,朱瞻基亲征造反的朱高煦,彻底消除了后患。三杨前后两次保皇,去掉了不必要的政治动荡,给社会带来安定及政局的一致性,这是开创盛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第三件大事,就是开创了明朝内阁兼职的先河。明朝是个中央高度集权的王朝,朱元璋因为害怕大权旁落,定下规矩,内阁成员只能受五品官,这样抑制了内阁的威力。而明朝经历了几士年,社会开始稳定,事务开始繁多,皇帝处理不来(另一原因是没有朱元璋那么体力充沛),必须把一部分权力交出去。三杨兼职体系,任命杨荣为太常寺卿,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同时还担任内阁大学士。这样原先只有五品的小官一下子成了三品大员,办起事情来也就方便了。从此这一兼职制度延续了二百多年,并成为了内阁的固定制度之一。

第四件大事,创立了明朝“票拟”“批红”制度。当皇帝很累,所以开始分权。上面说过,明朝是个君主高度集权的朝代,皇帝自然留一手。

ü 票拟,也称条旨,指的是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

ü 所有经过票拟的奏章只有经过皇帝的批示,才可以实施。这一权力被称为“批红”。

由于三杨十分能干,得到皇帝的信任,他们为内阁争取了更大的权力,票拟;而批红的权力,留给皇帝。此后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票拟”的权力一直为内阁大学士所占有,而“批红”的权力却并非一直握在皇帝的手中。

第五件大事,就是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民造福。从永乐元年(1403)到正统七年(1442)年,三杨主持朝政长达39年,中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史称“仁宣之治”。

三杨成功的原因

第一,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杨荣跟杨溥都是进士出身,后者在坐牢的10年中还天天看书。杨士奇前半生靠教书为生,一直在学术研究的前线。熟读圣贤书的他们是成功的基本条件,所谓“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他们懂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光读书只能当书呆子,方孝孺等就是例子。三杨却懂得变通,江湖气十足。像杨溥不惧坐牢,依然故我。杨士奇年轻时当官犯事,第一反应是“逃”!而杨荣更加胆大得连皇帝死都要隐瞒。

第三,他们够长寿。四朝的皇帝加起来都没他们长命。朱允汶自焚,朱棣当皇帝已经很老了,朱高炽仅当了一年皇帝,朱瞻基也不过十年皇帝命。杨士奇79岁,杨荣69岁,杨溥74岁。在中国这个讲求辈分的国家,长寿也是一种资本,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未完待续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