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百利巧克力传奇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4 09:54 浏览 N 次
“一杯半牛奶”是英国糖果和软饮料巨头吉百利(Cadbury Schweppes)的著名标志,意思是每200克吉百利巧克力中就含有一杯半鲜牛奶。谁想过往牛奶里加口香糖是什么滋味?12月17日,吉百利就往自己的奶杯里放了块“口香糖”,它以42亿美元收购辉瑞(Pfizer)旗下糖果业务亚当斯公司(Adams),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口香糖生产商,并以9.7%的市场占有率超越玛氏公司和雀巢公司,坐上第一大糖果生产商交椅。
今年9月,吉百利曾与雀巢公司联手竞购美国最大糖果企业好时公司(Hershey),但在最后一刻却因好时信托公司董事会取消出售计划而功亏一篑,这对雄心勃勃拓展美洲市场的吉百利是一次沉重打击。不过此次并购亚当斯足以慰藉它错过好时公司的失意,一些市场分析师甚至认为,亚当斯对吉百利的意义要超过“好时”,理由有二:首先,作为仅次于箭牌公司(Wrigley)的全球第二大口香糖企业,亚当斯将为吉百利带来Trident、Dentyne口香糖、Bubblicious泡泡糖和Halls止咳糖等广受欢迎的品牌;其二,买下“好时”只不过又添了个巧克力糖罐,而最近几年全球糖果市场的趋势是,口香糖销售增长要远远快于巧克力。
行业分析师Kathman的一份报告称,2001年,口香糖、薄荷糖和止咳糖销售分别比2000年增长15%,同期巧克力销售量只增长了3%。在发达国家市场,对低糖分、低卡路里食品的推崇影响到大众选择糖果的口味,更多人口袋里揣的不是巧克力,而是口味各异的低甜度口香糖。另一份报告列举出其他几项更有意思的消费趋势,其中一条是,美国人日常饮食口味越来越重,辛辣的泰国和墨西哥食品大行其道,要解决口腹之乐后的口腔气味问题,便需嚼掉更多的口香糖。
糖果商们都在努力跟上这股潮流,亚当斯在此时挂牌出售自然成为大家觊觎的肥肉。虽然老东家辉瑞公司财大气粗,但由于和辉瑞的主业关联不大,亚当斯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辉瑞也早想卖掉这个“包袱”,一门心思做它的医药业老大。吉百利最终迎娶亚当斯并非一帆风顺,箭牌、雀巢以及卡夫公司都加入了对亚当斯的争夺,好在这几家对亚当斯都非势在必得,吉百利最终以高于先前估价2亿美元的价格得偿所愿。
即将接任吉百利CEO的托德?斯蒂策(Todd Stitzer)以前就一直负责吉百利业务扩张工作,在好时公司105亿美元并购计划泡汤后,斯蒂策立即部署对亚当斯的并购,这份42亿美元的交易也创造了吉百利公司并购史上的纪录。从市场角度看,吉百利为亚当斯付出的溢价相当可观,但要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和拉美市场攻城掠地,这一付出还是值得的,直到目前为止,美国市场上吉百利产品销售额的50%还靠七喜等软饮料品牌支撑。
不过资本市场对并购亚当斯的直接反应却不如人意,消息公布后,标准普尔公司随即将吉百利公司长期信用评级从“A”降至“BBB”,而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吉百利股票也下跌了5%,其中很大原因是吉百利的持股方对以举债方式筹集并购资金的做法感到不满。吉百利现任CEO桑德兰称不通过股市操作进行并购正反映了吉百利在资金方面的信心,他还说并不指望并购行动能在2006年之前为吉百利带来资金回报,不过他信誓旦旦地向投资人保证,并购为整个公司带来的成本和收入协同效应将在4年后显现出来,并将为吉百利增加1.85亿美元的盈利。
此外,许多观察者担心吉百利将难以充分消化亚当斯带来的新业务,这方面吉百利并不缺乏教训,在桑德兰接管吉百利之前,该公司进行过的所有并购都未能给经营带来质的提升,1995年吉百利购得七喜后爆发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冲突更让人认识到,即使同属盎格鲁-萨克逊商业文化,英美两国企业也存在诸多差异。对此,桑德兰反驳说,与辉瑞公司相比,吉百利和亚当斯在企业文化上更易融合。在他看来,并购亚当斯无非是用一块糖去融另一块糖而已。 如果阁下在几年前光临位于伯明翰郊区的吉百利史威士股份有限公司 (CadburySchweppes PLC)总厂,说不定会以为自己误入了时空遂道:在那里,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居然还在用手工包装着享有盛名的吉百利复活节彩蛋。即使是现在,仍有站成一行行的中年妇女们小心翼翼地给浅蓝色金属糖罐盖上盖子——里面盛的“吉百利玫瑰”是一种用两头旋紧的糖纸包装的畅销糖果。
但这一切都在改变。由于公司投资了5600万美元用于购置新式机器,复活节彩蛋开始改用机器包装。而那些给糖果罐盖盖子的灰发女工也可能即将被拒之门外。现在,吉百利正打算在未来两年内把其英国境内的员工减少500人。
在这家颇受欢迎的英国巧克力企业总部发生的一系列改变是这家古板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整顿重组的缩影。这一切都出自大刀阔斧的、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人——51岁的托德·斯蒂泽之手,他曾发誓要将吉百利带入21世纪。未来3年,斯蒂泽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关闭20多家工厂,相当于总量的20%;并在全球裁员5500人,相当于总人数的10%。斯蒂泽希望把公司在全球的开支每年减少7.5亿美元。吉百利预计今年一年将节省1.41亿美元。斯蒂泽说:“我们已经看到2004年一个鼓舞人心的开端。”作为公司的元老,他是去年5月荣升总裁的。
斯蒂泽的努力已经引起关注。2月17日,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声明已拥有吉百利的1000万股股票,价值7330万美元。声明发布之日正值吉百利公布其2003年度业绩的前一天,斯蒂泽表示该声明十分令人惊讶。
虽然分析家们不认为吉百利会成为收购目标,但对于这家艰难地度过了2003年的公司,巴菲特的投资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的确,吉百利名下有一系列享誉国际的品牌,其中包括思蓝宝(Snapple)、澎泉(Dr Pepper)和七喜( 7Up)。但是这家19世纪由贵格会教徒创立的老牌公司也面临着挑战。美洲业务占其总业务一半,但由于美国不合时令的凉爽天气和对瓶装饮用水的需求上升,其碳酸饮料的销量下降了9%。思蓝宝未能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那样推出新的冰茶产品,因而败下阵来。由于美元疲软,导致经营收入减少3%,结果虽然销售额增加了22%,达到121亿美元,但税前利润却下滑32%,降到11亿美元。
在大桶中搅拌
斯蒂泽把2003年形容为“转折年”。在市场不景气的同时,公司经历了一场重大重组:9个业务部门合并为5个。在管理方面,斯蒂泽接任约翰·桑德兰当上了首席执行官,而桑德兰担任董事长。同时,该公司耗资42亿美元并购的亚当斯糖果公司也得以整合。亚当斯公司位于新泽西州巴尔西潘尼,原属辉瑞制药公司。此次并购使得吉百利名下又多了几个品牌,如Trident,Bubbas 泡泡糖,荷氏润喉糖和 Dentyne 等。斯蒂泽已经把这些新产品纳入其销售网络中。去年3月以来,荷氏糖果在英国的销量已增加了4%。同时,吉百利还把它引入了丹麦、波兰和俄罗斯市场。
巧克力生产线也面貌一新。去年吉百利在牛奶巧克力产品中新增了含焦糖、牛油甜酥和少量薄荷的巧克力块。随后吉百利又改进包装,使传统的紫色更为突出,以此吸引消费者。2003年吉百利牛奶巧克力销量上升了13%,这使得它在英国糖果市场上的份额达到30.1%。屈居第二的玛氏公司(Mars Inc.)的市场份额则下降了半个多百分点,为20.8%。
斯蒂泽仍然任重而道远。美国的软饮料市场仍旧不尽人意,美元也可能继续贬值,而且摩根大通公司的分析家预测今年该公司的销售和利润只会呈现微弱增长。但投资者们却显得很乐观。自从斯蒂泽接手后,吉百利的股票已上涨29%,现为每股8.5美元。伦敦Numis 证券公司的食品分析师安德鲁·桑德斯说:“托德·斯蒂泽至今为止做得很对,但他必须把今年扛过去。”投资者们似乎相信他会成功。 吉百利o史威士集团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
杰克布 o史威士先生(Jacob Schweppes)于1783年在日内瓦完善了矿泉水的制作工艺。
约翰 o吉百利先生(John Cadbury)于1824年开始在英国伯明翰销售茶叶和咖啡,并在短短的几年中将可可和巧克力变为公司的主导产品。 1831年约翰 o吉百利先生(John Cadbury)租借了一处位于伯明翰Crooked Lane的麦芽制作厂,他把它改建成了巧克力饮品和可可豆工厂,这标志了吉百利巧克力制造事业腾飞的初始。
1854年,吉百利兄弟作为“维多利亚女王荣誉可可豆及巧克力制造商”,正式接受了他们的第一份皇室授权。时至今日,吉百利依然骄傲地拥有 英国皇室的特别授权。
1866年,吉百利兄弟成功研发了一种能使可可精华更美味的制造工艺,这种工艺正是当今可可处理法的先驱者。可可豆压榨后,若是能有更多的可可脂的话,由此制出的巧克力就会有更好的味道。
1905年,吉百利首次运用新鲜牛奶制造牛奶巧克力。
1920年,吉百利鲜牛奶巧克力登上英国巧克力市场的头把交椅,并一直延续至今。
吉百利和史威士公司于1969年宣告合并,此后便开始实施其全球性的发展计划。
三、 吉百利大中国
吉百利在中国大陆共有三家工厂、一家销售公司,在香港有一家贸易公司。三家工厂为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吉百利(广州)食品有限公司和无锡吉宝糖果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吉百利巧克力(R)、怡口莲(R)太妃糖、天宝(R)粒粒糖。魄力(R)口香糖、荷氏(R)系列、及维果C(R)系列,产品行销全国200多个城市。
我们在中国的历史:
1990/91: 第一批吉百利的开拓者来到中国调查中国市场。
公司最初于1993年由吉百利史威士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合资创办。同年产品进口到北京,上海和广州可以从香港的零售商那里买到产品。
1994年4月工厂举行正式的奠基仪式,并将一枚时间梭埋入地基 。1995年在北京的南郊投资建厂,工程组建完成并生产出了第一块90克的CDM,正式投产后年生产能力5000吨,且有扩大潜力。
1997年8月怡口莲通过电视广告的推动在6个城市上市。
2000年初,公司由合资企业顺利转轨为独资企业。同年,收购无锡利夫糖果有限公司,并更名为无锡吉宝糖果有限公司。其代表产品为魄力(R)系列口香糖。2001年无锡吉宝成为集团24-7产品和Freestyle产品供应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地区的基地。
2003年吉百利全球并购ADAMS公司,荷氏及维果C也加入吉百利中国大家庭。
2004年吉百利鲜牛奶巧克力在中国全面上市。
今年9月,吉百利曾与雀巢公司联手竞购美国最大糖果企业好时公司(Hershey),但在最后一刻却因好时信托公司董事会取消出售计划而功亏一篑,这对雄心勃勃拓展美洲市场的吉百利是一次沉重打击。不过此次并购亚当斯足以慰藉它错过好时公司的失意,一些市场分析师甚至认为,亚当斯对吉百利的意义要超过“好时”,理由有二:首先,作为仅次于箭牌公司(Wrigley)的全球第二大口香糖企业,亚当斯将为吉百利带来Trident、Dentyne口香糖、Bubblicious泡泡糖和Halls止咳糖等广受欢迎的品牌;其二,买下“好时”只不过又添了个巧克力糖罐,而最近几年全球糖果市场的趋势是,口香糖销售增长要远远快于巧克力。
行业分析师Kathman的一份报告称,2001年,口香糖、薄荷糖和止咳糖销售分别比2000年增长15%,同期巧克力销售量只增长了3%。在发达国家市场,对低糖分、低卡路里食品的推崇影响到大众选择糖果的口味,更多人口袋里揣的不是巧克力,而是口味各异的低甜度口香糖。另一份报告列举出其他几项更有意思的消费趋势,其中一条是,美国人日常饮食口味越来越重,辛辣的泰国和墨西哥食品大行其道,要解决口腹之乐后的口腔气味问题,便需嚼掉更多的口香糖。
糖果商们都在努力跟上这股潮流,亚当斯在此时挂牌出售自然成为大家觊觎的肥肉。虽然老东家辉瑞公司财大气粗,但由于和辉瑞的主业关联不大,亚当斯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辉瑞也早想卖掉这个“包袱”,一门心思做它的医药业老大。吉百利最终迎娶亚当斯并非一帆风顺,箭牌、雀巢以及卡夫公司都加入了对亚当斯的争夺,好在这几家对亚当斯都非势在必得,吉百利最终以高于先前估价2亿美元的价格得偿所愿。
即将接任吉百利CEO的托德?斯蒂策(Todd Stitzer)以前就一直负责吉百利业务扩张工作,在好时公司105亿美元并购计划泡汤后,斯蒂策立即部署对亚当斯的并购,这份42亿美元的交易也创造了吉百利公司并购史上的纪录。从市场角度看,吉百利为亚当斯付出的溢价相当可观,但要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和拉美市场攻城掠地,这一付出还是值得的,直到目前为止,美国市场上吉百利产品销售额的50%还靠七喜等软饮料品牌支撑。
不过资本市场对并购亚当斯的直接反应却不如人意,消息公布后,标准普尔公司随即将吉百利公司长期信用评级从“A”降至“BBB”,而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吉百利股票也下跌了5%,其中很大原因是吉百利的持股方对以举债方式筹集并购资金的做法感到不满。吉百利现任CEO桑德兰称不通过股市操作进行并购正反映了吉百利在资金方面的信心,他还说并不指望并购行动能在2006年之前为吉百利带来资金回报,不过他信誓旦旦地向投资人保证,并购为整个公司带来的成本和收入协同效应将在4年后显现出来,并将为吉百利增加1.85亿美元的盈利。
此外,许多观察者担心吉百利将难以充分消化亚当斯带来的新业务,这方面吉百利并不缺乏教训,在桑德兰接管吉百利之前,该公司进行过的所有并购都未能给经营带来质的提升,1995年吉百利购得七喜后爆发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冲突更让人认识到,即使同属盎格鲁-萨克逊商业文化,英美两国企业也存在诸多差异。对此,桑德兰反驳说,与辉瑞公司相比,吉百利和亚当斯在企业文化上更易融合。在他看来,并购亚当斯无非是用一块糖去融另一块糖而已。 如果阁下在几年前光临位于伯明翰郊区的吉百利史威士股份有限公司 (CadburySchweppes PLC)总厂,说不定会以为自己误入了时空遂道:在那里,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居然还在用手工包装着享有盛名的吉百利复活节彩蛋。即使是现在,仍有站成一行行的中年妇女们小心翼翼地给浅蓝色金属糖罐盖上盖子——里面盛的“吉百利玫瑰”是一种用两头旋紧的糖纸包装的畅销糖果。
但这一切都在改变。由于公司投资了5600万美元用于购置新式机器,复活节彩蛋开始改用机器包装。而那些给糖果罐盖盖子的灰发女工也可能即将被拒之门外。现在,吉百利正打算在未来两年内把其英国境内的员工减少500人。
在这家颇受欢迎的英国巧克力企业总部发生的一系列改变是这家古板的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整顿重组的缩影。这一切都出自大刀阔斧的、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人——51岁的托德·斯蒂泽之手,他曾发誓要将吉百利带入21世纪。未来3年,斯蒂泽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关闭20多家工厂,相当于总量的20%;并在全球裁员5500人,相当于总人数的10%。斯蒂泽希望把公司在全球的开支每年减少7.5亿美元。吉百利预计今年一年将节省1.41亿美元。斯蒂泽说:“我们已经看到2004年一个鼓舞人心的开端。”作为公司的元老,他是去年5月荣升总裁的。
斯蒂泽的努力已经引起关注。2月17日,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声明已拥有吉百利的1000万股股票,价值7330万美元。声明发布之日正值吉百利公布其2003年度业绩的前一天,斯蒂泽表示该声明十分令人惊讶。
虽然分析家们不认为吉百利会成为收购目标,但对于这家艰难地度过了2003年的公司,巴菲特的投资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的确,吉百利名下有一系列享誉国际的品牌,其中包括思蓝宝(Snapple)、澎泉(Dr Pepper)和七喜( 7Up)。但是这家19世纪由贵格会教徒创立的老牌公司也面临着挑战。美洲业务占其总业务一半,但由于美国不合时令的凉爽天气和对瓶装饮用水的需求上升,其碳酸饮料的销量下降了9%。思蓝宝未能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那样推出新的冰茶产品,因而败下阵来。由于美元疲软,导致经营收入减少3%,结果虽然销售额增加了22%,达到121亿美元,但税前利润却下滑32%,降到11亿美元。
在大桶中搅拌
斯蒂泽把2003年形容为“转折年”。在市场不景气的同时,公司经历了一场重大重组:9个业务部门合并为5个。在管理方面,斯蒂泽接任约翰·桑德兰当上了首席执行官,而桑德兰担任董事长。同时,该公司耗资42亿美元并购的亚当斯糖果公司也得以整合。亚当斯公司位于新泽西州巴尔西潘尼,原属辉瑞制药公司。此次并购使得吉百利名下又多了几个品牌,如Trident,Bubbas 泡泡糖,荷氏润喉糖和 Dentyne 等。斯蒂泽已经把这些新产品纳入其销售网络中。去年3月以来,荷氏糖果在英国的销量已增加了4%。同时,吉百利还把它引入了丹麦、波兰和俄罗斯市场。
巧克力生产线也面貌一新。去年吉百利在牛奶巧克力产品中新增了含焦糖、牛油甜酥和少量薄荷的巧克力块。随后吉百利又改进包装,使传统的紫色更为突出,以此吸引消费者。2003年吉百利牛奶巧克力销量上升了13%,这使得它在英国糖果市场上的份额达到30.1%。屈居第二的玛氏公司(Mars Inc.)的市场份额则下降了半个多百分点,为20.8%。
斯蒂泽仍然任重而道远。美国的软饮料市场仍旧不尽人意,美元也可能继续贬值,而且摩根大通公司的分析家预测今年该公司的销售和利润只会呈现微弱增长。但投资者们却显得很乐观。自从斯蒂泽接手后,吉百利的股票已上涨29%,现为每股8.5美元。伦敦Numis 证券公司的食品分析师安德鲁·桑德斯说:“托德·斯蒂泽至今为止做得很对,但他必须把今年扛过去。”投资者们似乎相信他会成功。 吉百利o史威士集团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
杰克布 o史威士先生(Jacob Schweppes)于1783年在日内瓦完善了矿泉水的制作工艺。
约翰 o吉百利先生(John Cadbury)于1824年开始在英国伯明翰销售茶叶和咖啡,并在短短的几年中将可可和巧克力变为公司的主导产品。 1831年约翰 o吉百利先生(John Cadbury)租借了一处位于伯明翰Crooked Lane的麦芽制作厂,他把它改建成了巧克力饮品和可可豆工厂,这标志了吉百利巧克力制造事业腾飞的初始。
1854年,吉百利兄弟作为“维多利亚女王荣誉可可豆及巧克力制造商”,正式接受了他们的第一份皇室授权。时至今日,吉百利依然骄傲地拥有 英国皇室的特别授权。
1866年,吉百利兄弟成功研发了一种能使可可精华更美味的制造工艺,这种工艺正是当今可可处理法的先驱者。可可豆压榨后,若是能有更多的可可脂的话,由此制出的巧克力就会有更好的味道。
1905年,吉百利首次运用新鲜牛奶制造牛奶巧克力。
1920年,吉百利鲜牛奶巧克力登上英国巧克力市场的头把交椅,并一直延续至今。
吉百利和史威士公司于1969年宣告合并,此后便开始实施其全球性的发展计划。
三、 吉百利大中国
吉百利在中国大陆共有三家工厂、一家销售公司,在香港有一家贸易公司。三家工厂为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吉百利(广州)食品有限公司和无锡吉宝糖果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吉百利巧克力(R)、怡口莲(R)太妃糖、天宝(R)粒粒糖。魄力(R)口香糖、荷氏(R)系列、及维果C(R)系列,产品行销全国200多个城市。
我们在中国的历史:
1990/91: 第一批吉百利的开拓者来到中国调查中国市场。
公司最初于1993年由吉百利史威士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合资创办。同年产品进口到北京,上海和广州可以从香港的零售商那里买到产品。
1994年4月工厂举行正式的奠基仪式,并将一枚时间梭埋入地基 。1995年在北京的南郊投资建厂,工程组建完成并生产出了第一块90克的CDM,正式投产后年生产能力5000吨,且有扩大潜力。
1997年8月怡口莲通过电视广告的推动在6个城市上市。
2000年初,公司由合资企业顺利转轨为独资企业。同年,收购无锡利夫糖果有限公司,并更名为无锡吉宝糖果有限公司。其代表产品为魄力(R)系列口香糖。2001年无锡吉宝成为集团24-7产品和Freestyle产品供应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地区的基地。
2003年吉百利全球并购ADAMS公司,荷氏及维果C也加入吉百利中国大家庭。
2004年吉百利鲜牛奶巧克力在中国全面上市。
上一篇:腾讯、动漫梦工厂为卡通形象打著作权官司 下一篇:染菌吉百利事件
相关资讯
- 06-17· 竹炭魔法衣效果如何
- 06-17· www.00056.com www.567.hk www.81
- 06-13· 世界50大品牌
- 06-13· 可口的小咸菜(三)
- 06-13· 环保剧校园巡演第十二场
- 06-13· 忆草祛印平疤活肤霜 忆草
- 06-13· 600毫升装百事可乐瘦身不
- 06-06· 辩论:揭秘白领每天吃黑快
- 06-06· 最新威水消息----丹麦蓝罐
- 06-06· 依谷食品网购(二)丹麦蓝罐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
- 06-04· [转载]背上“铁圪塔”赶幸
- 06-04· [转载]湘云惊艳门 凤姐诈
- 06-04· “美食青岛”火锅节主会
- 06-04· [转载]风水散文十九:丁是
- 06-04· 丁是丁,卯是卯--《崔自默
- 06-04· 看完公车公布数,方知北
- 06-04· 每一天美每一天(21)
- 06-04· 狂
- 06-04· 难得一见:法国新老总统
- 06-04· 有了这个丹麦蓝罐就是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