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35岁之前21项准备。(节录)

35岁之前21项准备。(节录)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7 20:03   浏览 N 次  

  35岁,是不是一个让你烦恼的数字,尽管它还没立即到来?

  就像一个魔咒,从进社会开始,它似乎就不断提醒你:这是一个人生能继续向上,还是只能在现状停留的“checking point”。有人从1年、2年、3年……之前就开始焦虑,还有人从踏入职场那一刻,每天就眼巴巴地望著它跑。

  32岁,运动管理系毕业的林书愉,目前的工作是知名连锁运动中心教练。「再3年我就35岁了!不能这样下去了!」她急得跳脚。虽然不到「入不敷出」,但林书愉每个月的薪资,刚好应付房租与基本生活开销。「年龄越来越大,存到房子头期款的希望,好像越来越渺茫。」一向挂著笑脸的她,沈默了一分钟后,才缓缓道出躲藏在工作压力下的焦虑。

  欧斯麦,1977年次,拥有理工、商学和法律3个台湾大学学位,目前是法意资产管理公司创办人,刚结束一段为期6年的感情。「工作是每天的重心,写书,还要思考公司未来方向,时间根本不够用,」欧斯麦其实很想成家,只是:「没有一个女孩子可以忍受一天工作16个小时的男友。」

  「我不希望30岁以后,人家问我:你会什麼?你在做什麼?我讲不出来,」他一心希望35岁前创业有所成,尽管不得不付出感情寂寞的代价。

  再过3个月将正式跨入35岁门槛的徐佳馨,名片上的头衔是:不动产住商企划室主任。她是典型现代高教育、高成就女性,喜欢工作,也想要婚姻跟小孩。拉开徐佳馨的线型人生,传统的「五子登科」,她都「按时上车」,仅仅「生孩子」这件事,她无法按表操课。

  「想要顺其自然,但始终觉得有件事卡在哪里,」尽管另一半并没有给她压力,可是不想遇上高龄产妇的危机,现在的徐佳馨全力冲刺人生课题的「最后一科」。

  「没钱的害怕买不起房子;有房子的担心没时间结婚;结婚了又烦恼生不出小孩……」,几乎是这个时代迎接35岁来临最普遍的心情。为了解上班族面对35岁的态度,《Cheers》杂志在Facebook上进行调查。当问及「面对35期限,会令你感到焦虑吗?」1,055位尚未跨入35门槛的职场工作者中,将近7成比例的答案是:会(图表2)。

  欢迎光临新「35而立」时代

  集体焦虑其来有因。翻开《论语》:「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大大地告诉每个人,人生如果要「30而立」,就要像孔子一样,15岁时立志向学,经过15年的学习,一直到30岁,博览群集,礼乐射御书术样样精通,才能有所成就。

  「30而立」被世代相传,它就成为一道具有仪式感的密码――反覆提醒你前路漫漫,准备怎样规划、把握自己的人生节奏。

  2,500年后的今天,「30而立」的观念依然影响著年轻一代,但现实环境却让这想望出现不同的风景。事实上,「新35而立」的概念,已然取代了过去的「30而立」。

  35岁这个数字,勾起的大众共鸣有多强?看看大幅占据书店的35系列畅销书,就给出答案。自己刚跨过35岁的《35×33》系列丛书操盘手、我识出版集团主编陈弘毅说,从2005年出刊以来,《35×33》系列在台湾、中国、韩国、日本和泰国累积销售量已突破100万册。光是第1本《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累积销量就达40多万册。因为太好卖了,今年3月第8本《35岁前要懂的33个法则》上市。「我身边很多30出头的朋友,手边都有几本这样的书,买了能带来安心吧!」陈弘毅说。

  问题是,大家到底在焦虑什麼?

  你焦虑什麼?

  调查中,「你觉得35岁前,一定要完成的目标是什麼?」高居前3名分别是:「结婚或者有个固定的伴侣」(29.0%)、「拥有自己的窝」(26.4%)和「升上管理职」(19.6%),远胜出「完成一件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事情」(14.3%)以及「生个可爱的宝宝」(7.4%)(图表3)。显然,财富,尤其是置屋,工作与伴侣是大家最重视的前3大项目。

  至於问到:「你认为35岁前,手头上可以自由运用的闲钱应该有多少?」时,回答「100~200万」(43.8%)最多(图表4)。这数字背后反映的,是渴望经济游刃有余带来的自由。

  事实上,30岁的焦虑之所以向后递延到35岁,不乏时代背景。1972年次,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观察,今天的“thirty-something”(30岁~39岁)进入社会后主要打拼的阶段,恰好是台湾社会变动最大的10年(2000~2010年),「从来没有一代人,像他们一样处於一个『做什麼都不奇怪,想突破却分外困难』的环境。」

  李明璁指出,就学时间不断延长,后青春期持续蔓延,这一代进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晚,30出头还是「社会新鲜人」所在多有。内(进社会的延后)、外(社经发展的停滞)冲击下,造就出「绕路人生」,如果直接用年龄跟上一代对比成就,当然就显得落后,更让人焦虑。

  不过,撇开「比较」不谈,35岁的确是个内省、回顾、前瞻的好时间点,因为放在人生的时间轴上,它比30岁更具有多重意义。

  最近,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针对4万名欧洲人进行了一项「欧洲社会调查」(European Social Survey)。调查中问受访者:「你认为青春何时结束,老年何时开始?」英国民众回答「青春结束」的平均年龄,正好是35岁。

  35岁:能力放大镜

  青春结束的另一面,意味各方面都臻於成熟,因此职场上,35岁也是企业检视人才能力上限最爱用的基准点。一位人资主管就说,应徵者如果超过35岁,衡量他的标准一定是从管理职出发,延长思考到他未来5年、10年间可能带给公司的影响力。「我最怕听到对方说还要『来学习』,要学的以前早该学了!」

  反过来说,对个人来讲,35岁则是最好的向上攻击点。台湾东芝国际采购执行副总经理陈彦佐不讳言,到了35岁,会自我期望往管理职晋升,因为这是爆发力最强的时候;若无法更上层楼,自我认同与成就危机

  

上一篇: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下一篇:高一小小录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