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电荒”的燃“煤”之急

“电荒”的燃“煤”之急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7 13:36   浏览 N 次  

5月5日,国家电监会在京发布《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10)》(下称《报告》),这是自2007年以来电监会第五次发布综合性年度监管报告。

针对近日媒体关于今年“电荒”较往年提前的报道,电监会办公厅副主任俞燕山指出,电荒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电价形成机制长期得不到理顺。

“今年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状况的出现除了部分地区来水不好以外,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电力生产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电价形成机制长期得不到理顺的结果。”俞燕山说。

今年的电荒来得更早一些

连年“电荒”已经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电监会发言人称,今夏如果来水情况不好,火电持续亏损的情况得不到缓解,大面积拉闸限电极有可能发生,而且还会相当严重。

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发电设备容量达到了96219万千瓦,全国电力装机连续跨越6亿、7亿、8亿和9亿千瓦大关。

然而,这样大的装机规模似乎仍然满足不了全国的用电需求,拉闸限电年年上演。

据电监会统计,2010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42280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1923亿千瓦时。“因为发电装机是充足的,发电利用小时仍然处于历史地位。”俞燕山在分析原因时说。

《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机组的平均利用小时数只有4660小时,其中火电5031小时;而“十一五”开局之年,即2006年,全国平均数是5198小时,火电达到5612小时。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火电利用小时数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小时。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火电利用小时不超过5300小时,供需是平衡的;超过5300小时,供需开始紧张;超过5700小时,缺电局面开始形成。

由于价格机制不顺,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由此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多数中西部省份的生产能力由于电煤、价格、资金存在问题,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以河南为例,全省装机5000多万千瓦,河南今年最高负荷3000多万千瓦,这就意味着1000多万千瓦的装机停着充当了摆设。

上周,电监会将部分地区用电紧张的分析报告递交了国务院。报告认为,上周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出现拉闸限电,其中华中比较严重,重庆为重灾区。在夏季用电高峰还未到来的时刻,重庆上周拉闸限电的负荷就已经达到了61万千瓦。浙江、贵州、广东已经开始实行错峰用电。贵州、陕西、山西、河南、湖南、青海已经出现了缺煤停机的现象。

电监会新闻发言人谭荣尧说:“长远来看,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依靠改革。按照已经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积极推进电价改革,以形成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中国能源报)

9年之后,电力体制改革终于再向前迈进一步。年初,国务院同意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并明确由国资委负责组织实施。取得实质进展的主辅分离,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更重要的是,主辅分离将导致两家电力巨无霸公司产生。

记者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新的重组方案依旧延用了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拟定的电改方案。其中,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合并重组为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组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两大辅业集团预计6月前挂牌成立。

此外,在两大辅业集团的业务框架搭建起来以后,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的省网所属勘测设计、水电、火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将划入两大新集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分离工作预计在一年内完成。

据公开信息显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此类辅业单位有170家左右,净资产达一两百亿元,职工多达30万人,但利润总额并不高,只有十几亿元。

非一般的央企重组

在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机制之外,电力辅业集团重组还暗合了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重组的筹划。

电力辅业集团整合的方向是打造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产业清晰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与国务院国资委减少中央企业总数,做强做优主业的方向是一致的。此外,主辅分离有利于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真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这种重组方式符合央企现状,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了改革阻力。

分析人士预计,整合后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将以火电和电力设计为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则将以水电和电建为主。新集团成立后,业务范围将涵盖电力建设的全产业链,包括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

天强管理顾问技术总监何德权博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四大辅业集团变为两大辅业集团可以促进中国电力工程服务能力的升级与规模化服务,提升国际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地位,也为整体上市创造条件。

当然,按照国际工程公司的思路进行整合,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电力工程领域的竞争,同时也可以促进两大辅业集团之间的良性竞争,打破目前以省级单位为核心的区域市场垄断性。如果仅仅合并同类项,很难促进良性市场化机制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辅业集团重组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产业链整合,并非简单的“拉郎配”,也并非单纯减少央企数量。

“产业链整合不仅有利于增强产业关联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规避运营风险。”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本刊记者,如果重组仅仅是按照建设单位与建设单位的合并,不仅不能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而按照产业链整合勘测设计和建设单位,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合作,有利于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电力辅业集团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模式,还有利于在中国推进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EPC)。重组促使施工和设计单位成了利益综合体,实现了1+1>2。中国电力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向本刊记者表示。

电力体制改革第二步

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俗称2002年五号文)确定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改革任务。原国家电力公司同年通过厂网分开变成2家电网公司、5家发电集团和4家辅业集团。

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第二步,正在推进的主辅分离是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举措。此次电力辅业集团整合重组,标志着2002年5号文规定的主辅分离实现了,电力辅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电网企业进行主辅分离,不仅有利于做强做优主业,优化和调整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合理核算电网运营成本,推动电力价格市场化。原来的四大辅业集团加上剥离出来的两大电网辅业单位合并成两大辅业集团,有利于增强电力辅业的竞争力。

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存在“主辅分离不够彻底”的质疑声音时,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告诉记者:“主辅分离,现在看来是彻底的。”

欧阳昌裕坦言:未来改革,也要结合国情特别是法律和市场环境来制定改革规则。因为关于改革的理论派别林立,国内外的改革实践也不一样。我们说没有一个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国情的模式。

比如电力体制改革,国外有彻底的、有一体化的,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改革实践。试问哪个模式是最好的?应该说,这些模式都好。只要能提供优质服务,保证电力供应就是好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阶段性看问题,从大的发展阶段和环境看问题。

那么,电网企业实现主辅分离和两大电力辅业集团宣告成立,是否意味着重组的结束和电力体制改革的终结?事实并非如此。

天强技术总监何德权告诉记者,对于电网主辅分离最重要的是,省级辅业企业如何并入新的两大电力辅业集团当中。合并的方式是按照区域并入还是按照两大电网的架构进行并入,并入的时机选择与相关难题的处理对于电网改革将带来很大的影响。

处理得当,将促进电网企业下一步推进工作;处理不当,反过来会阻碍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再加上辅业产权关系、管理层级、历史背景、业务关系等是长期形成的,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

在剥离电网辅业的过程中,尽管大部分非电网主业资产如电力设计院等辅业均被剥离,核心的输配电工程等并没有剥离出来,依然保留在电网企业中。这使得电力体制改革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辅分离还不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最本质问题”,欧阳昌裕强调:推进主辅分离只是电力改革迈出的一小步,只有采取新的宏观调控方式,在规划管理、项目审批制度和电价改革上发力,引入竞争机制,增加用户的选择权,才有助于真正解决目前的电力体制存在的问题。(吴杰)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