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我的化妆王国--从幕后到台前 之《上海一家人》

我的化妆王国--从幕后到台前 之《上海一家人》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5 14:12   浏览 N 次  

《上海一家人》

即将从上戏毕业的前夕,由《杨乃武与小白菜》摄制组原班人马组

成的《上海一家人》剧组正式成立。《上海一家人》是上海电视台继《杨乃武与小白菜》之后,投拍的首部现代题材的大戏,台领导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异常重视。剧组仍然邀请我出任该戏的化妆师。

《上海一家人》讲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上海解放前夕,发生在上海滩棚户区里“一家人”身上的故事。

出身在贫苦家庭的小若男跟随父亲由苏北乡间来到上海谋生,父亲通过别人的介绍,做了一名三轮车夫,拼命挣钱供女儿若男读书。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拉客过程中,父亲被流氓毒打,后终因劳累过度,撒手人寰,离开了年仅六岁的小若男。

孤苦伶仃的若男被好心的阿祥妈妈巧珍收养,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渐渐长大的若男勤劳、善良、聪慧,在阿祥妈和私塾老师童先生的呵护和帮助下,她如饥似渴的获取知识,拼命学习掌握谋生的本领,以超人的毅力和韧劲,接受艰苦生活的挑战。

命运毫不留情的磨练着小若男。在贫苦的生活里,她竭尽全力支撑着这个家。在棚户区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和好心人的热心帮助下,若男从裁缝店的学徒干起,白手起家,创建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由于时局的动荡,她的事业几起几落,历经坎坷却百折不挠,艰难地向着成功一步步迈进......

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的播出,再一次在大江南北引起了轰动。

每天晚上,人们都早早地守候在电视机前,目睹着若男这个苏北女子闯荡上海的传奇,随着剧中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和推进,感受着若男“满目繁华何所依,绮罗散尽人独立,泪中有欢笑,笑中有委屈”的艰辛。

《上海一家人》的女主角若男由青年演员李羚扮演。李羚从若男16岁时演起,要一直演到30多岁。这无论对演员,或者是化妆,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若男是一个出生于上海棚户区的女孩,怎样为青春少女时期的若男设计出有动感又适合她的发型和化妆,成了一个小小的难题。我觉得,同样也穿旗袍,她的旗袍应该是粗布的,朴素又得体;同样是剪发,她的头发也要从众而又独具匠心。我就去历史档案里查资料、找灵感,经过一番周折,最后我给李羚设计了一个不对称的发型。

因为这个戏要跨越20世纪的20到40年代,演员的发型变来变去的十分麻烦,要做许多头套。为了解决使用头套看不见发根,显得很闷、很假的难题,我想了一个招儿,把头套的前部剪出一个豁口来,让演员把自己的头发从豁口里挑出来,再把真发从中间分开,这样真假结合,既能以假乱真,又可以在拍摄的过程中加快化妆的速度。

其实,一个化妆师只要善于思考,胆大心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挥和创造。现在回头看,我觉得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化妆的作用首先就是帮演员找到角色的外部形象,拍《上海一家人》,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多、也更熟练地掌握了影视化装的表现力。如果说《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体会是紧张,《上海一家人》却是放松和开心了。有了前边一部戏的积淀,有了这个集体的信任,工作起来就有灵感缤纷,就游刃有余。

《上海一家人》在荧屏播出后,给改革开放之初成千上万彷徨、迷惑、挣扎在商海大潮边缘或漩涡中的人们,注入了信心与勇气。一时间,连我为女主角若男设计的一边长一边短的发型,都成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女孩子们争相模仿的流形发式。

连续两部大戏红遍神州大地,也让我在圈内圈外的人气飚升了不少。拍完《上海一家人》后回到杭州,第一次有记者对我进行了专访。

那一刻的激动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位记者告诉我,专访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出来。那篇题为《化妆新秀毛戈平》的专访,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字,却让我高兴了好几天。

回到家里,我还特意把那期报纸收藏了起来,作为一个纪念,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