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太平沙 最是人心不太平(转载)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5 01:14 浏览 N 次引用 思仔 的 太平沙 最是人心不太平(转载)
心灵地图
《神仙传?麻姑》中写到:“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说的是传说中的女仙麻姑投胎到凡尘,十八、十九岁时就说自己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显得很沧桑很有见识的样子。毕竟是神仙,现在幸福的凡人小孩儿只知道NIKE鞍、麦当劳,还不知道有多少磨难在前面笑呢。沧海桑田?我有点感慨,感慨其一,作者想象力够丰富大胆,从地质角度考虑,在短短几十年人生中怎么就亲眼看见海变田了呢?如果这么稀疏平常,当然不会“海枯石烂”地表忠心。其二,估计作者受过什么刺激,有一些令他根本想不到的变化,说发生就发生了,沧海桑田。
这“太平”一词,不管它出典哪里,反正连旧时最没文化的敲更人都知道:“太平无事,太平无事……”相互矛盾的两个词,在广州南端、珠江北岸相遇――沧海桑田的“太平沙”。望文生义是人类经常的恶习,故我估计这块“沙”多少与历代来“太平无事”有关。翻开简短得不能再简短的资料,原来,这“沙”竟是纯粹的沧海桑田,先五小沙洲,后一大沙洲,再后,即今天:―条街而已。如果过去还要以面积算,今天用尺子量就行了。不考虑其地理变化的复杂过程,这水一会儿成了陆地,陆地一会儿成了水,比楼一会儿拆,一会儿建还麻烦,住在上面的老百姓怎么也穷折腾了好几代,能叫太平吗?
也不能,也能。
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随便翻翻历史,到处充满着争权夺位的阴谋战争、圣神信仰的血腥屠杀,想不看这些,就没什么好看了。由此想到曾经热极一时的《太平公主》,主题曲反复唱着“……孕育着太平”,很讽刺。首先太平公主的一生从没太平过,爱情也好、“事业”(用个现代词汇比较符合剧集“文不文,白不白,又文又白”的台词风格)也好,几乎没有几天可以安享太平;其次,她的老妈,武则天,自入宫那天起就斗个没停,先要杀匹马讨好,后要做尼姑,好不容易打倒一片、妇道人家也黄龙加身,可惜再聪明睿智,也不可避免地和与“女权运动”势不两立的乱党打打杀杀。好在她有“特异功能”:“我即使是背对着你,也知道你在我后面干什么,我就是有这个本事儿!”说这话时她已老得连脾气都发不动了。然而,在女皇帝统治下的天下,后人称之为“太平盛世”。
由此看来,能够接受的是一会儿此、―会儿彼的变迁,太平真就孕育在这变化之中,山水世情本反复无常,正常。看得痛心的是犯不着的伤感:“物是人非”、“人面桃花”、“过去……现在……咳!”何必。
就像此次去太平沙采访,老一辈说起过去津津乐道,对现今却总有道不清的无名伤感。也难怪,怀旧是种很时髦的文化感情,显得对过去没有背叛。不过,管他是否有“叛徒”出现,在这小小的地方里,踢球的踢球、补鞋的补鞋,剃头的剃头,一派真正的太平景象。拥有今天的太平很好了,何况是沧海桑田换来的。
寻找之旅
何为“沙”――曾经沧海难为水
说起这太平沙的历史变迁,直溯宋代,2000年的尘封琐事仿如满汉全席。先从太平沙曾经有多大说起。为这么个简单问题,记者很是上下求索了一番,终由“广州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杨海清副主任提供线索,找到《广州地名古今谈》的编委之一廖汝忠老师,他马上给出明确回答:“北宋时,珠江岸在文明路一带,南宋期间北移泰康路,那时的太平沙应该包括泰康路以南,海珠广场以东,北京南以西的一大片地方。由五块沙洲(河流冲淤积而成的沙丘)组成,所以有'五洲’之称。像如今华厦大酒店那个位置就曾是新沙,后来也平了……”廖老师在电话里介绍的时候,记者正在桌面摊开地图,可惜最详细的地图也标识不明,非那本《广州市地名图册》才有详细街巷描绘。“太平沙”于上,一条长1000米左右、宽5米左右的街道而已,加上周围若干条小巷,组成的街区也不过两三平方公里的样子。
何为“太平”――柳波烟浒最太平
那“五洲”又怎么变成“太平”?房产公司最清楚,珠江之滨是广州最漂亮、最吸引人的风景,百年前毫无污染的水心小洲,其美可想而知。况堤上栽柳,池塘养莲,来这儿诗兴大发的文人多了。明代,五块沙洲连为一体,到明初,沙洲又吸引了一位著名诗人――陈恭尹。陈恭尹晚年定居于附近的广州育贤坊(今北京路禺山市场南侧),享天年,闲暇时于沙洲流连忘返,见水烟浩淼,太平民生,亲笔以隶书体为一坊额题“太平烟浒”四个大字,字体瘦逸遒劲,寓意美好,即刻成为沙洲之最醒目标志,而沙洲也就成了“太平沙”。
记者两人,一摄影一文字,到访时已是21世纪初叶的一个中午,在同一个太阳的当头照耀下,那块“形象代言”牌坊早已沧海桑田,旧迹不寻,在入街口则有了新时代的新牌坊,上书“太平沙”。记者心下可惜,为什么不仿写“太平烟浒”?
走入太平沙,打眼―望,太平沙菜肉市场,太平沙财记驰名牛腩粉(好吃得很呢,不过现时不饿,晚上再说),市群众艺术馆、小五金、小百货……小店不多不少,足够方便市民过日子,这情景多少有点像历史的延续,因为从三国时起,这一带就曾是―个贸易频繁往来的地区。
在太平沙走街串巷
太平通津 看上去很太平
[太平通津]:“在市政府东南,南堤二马路北侧,北接太平沙。清代时为与太平沙街垂直相交的'大巷口’,20年代扩建时取名太平通津。”(据《广州市地名志》)
除了太平沙(街),街区内还有一条主要道路――“太平通津”。在广州叫“通津”的路很多了,我起先又望文生义地误以为:“通津”,即“直通水边”之义。随便考察一下似乎也对――“寺贝通津”、“太平通津”都是直通向江或河道。记者从“荣业四路”穿出时,发现了“太平通津”这条幽静的街,几百米长的道路上几乎没有小商贩,只有家公司,门口还立了石狮,加上道路中段的半个小凉亭――于路面窄,凉亭只能紧贴着墙面而建,乍看还以为为了修墙,拆掉了另一半呢,一眼望去,青石铺地,风卷浓绿,一个散步静思的不错所在。在路的尽头立有牌坊,再向前直通珠江之滨。但是,这“通津”并非由此得名,据廖汝忠老师说:“通津,广东地方方言,意较宽较大的街道。”
看上去挺太平?其实这一带藏着个不那么太平的传说――
南宋年间,太平沙江柳渔火风景怡人,文人好此,故建书院一间,专供顺德县龙江镇赴京应试的书生读书、小住。某日,又有书生入住,此生颇带了些银两又颇有心眼,入睡前将钱财埋于地下藏起。夜半,果有贼人潜入,书生惊醒,遭贼人杀害,被藏尸于书院。从此,书生冤魂难散,每晚出来寻求对话者,欲道冤屈,闹得四邻不宁,书院就此关闭,萧条冷落直至清末。当时有个叫“烟瘾二”的鸦片烟鬼,烟瘾发作却无钱买烟,只好与人打赌,愿住鬼地一晚。入夜,书生再度飘出,“烟瘾二”强忍恐惧听书生言明冤屈,并知道书生希望能回到家乡龙江。第二天,“烟瘾二”聚集一众人等,挖出书生藏匿的银两和其尸骨,送之还乡。无奈行至书院附近,有河涌当道,只好修桥一座,使书生能顺利返乡。从此以后此桥命名为“回龙桥”。至今年久无存,附近小街则沿用“回龙”之名。
太平市民 宛如平常一段情
采访街区的感觉很微妙,只有在路边找个有闲人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坐下,―边看着过往行人车流发呆,一边聊着些与采访无关的琐碎废话,打发打发时间,才会觉得自己妤像也成了街区的―个小民,怡然自得。此番行程,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情。
一入太平沙,就看见左手边那条盖满小砖房的英俊坊,果是―批“英俊”的民居。记者一头钻入干干净净的小巷,好像写着“荣业四巷”,一些老年人坐在自家门口的小竹凳上,操着外地人听不太明的口音,家长里短。不过记者还是不敢多停留,因为大多数人都盯着你看,难道这块地方真的很少陌生人光顾?穿过几台麻将桌,再向前来到群众文化中心,刚才记者还听到粤曲之声,可气喘吁吁地爬上又窄又高的楼梯,活动大厅已空荡荡,人家“打烊”了,只剩几个看起来很精神的老人在收拾东西,肯定是唱戏的。组织者很热情地直招呼:“下星期二来呀,记住啊,下星期二!”本想再去街道办,想想算了,看在街名的面子上,别打扰了人家的太平。
心。据周围人说他在这儿做了很久,记者刚举起相机,老师傅马上皱着眉头摆手以示否决,竖起的剑眉,有点反光的镜片后目光还真威严。相机是马上放下了,老人家很满意的样子,可惜他不知道这高科技玩意儿的厉害, ―举之间什么都搞定,不好意思,得罪了。
至于其他人,一溜在靠主街的路边摆档,他们都不是太平沙的居民,有的住得还很远,至于怎么都挑中了这里,谁也不肯说。记者在一个补鞋师傅身旁坐下,了解到他在这儿已补了好几年的鞋,以前周围环境很差,周围都是垃圾桶,自造了身后的楼,房产公司把楼前地面整好,设置活动器材,成了新一代小居民的乐园。短短几分钟内,鞋摊的生意真不赖,一会儿一个中年妇女来问包上掉了个扣,有没有得补;一会儿―中年男子带着小儿子来,鞋破得差点“脚踏实地”。反过来师傅在劝:“别补了,买双新的吧。”我坐在小凳上,眼前看着往来行人车辆,背后听着―帮孩子疯玩,有点发呆:一辈子这么悠闲、简单又如何?
太平美食 牛腩劲香粉劲滑
眼见日头西沉,肚子饿起来。记者想起在网上查阅资料,当打出“太平沙”几个字,竟然有过大半的相关信息直指“太平馆”和“太平沙牛腩粉”,太平馆《广州地理》以前做过,不复罗唆,至于牛腩粉,则非试不可。
此家名店的全名为“太平沙财记驰名牛腩粉”,记者几年前来过,地方局促,大排档形象。现在除了室内,还有室外一块宽敞空地,店面几十米长的红底大灯箱做招牌,玻璃铝合金门、墙,改头换脸后已然像个茶餐厅。店的对面有个停车场,以前是大戏院,想想看完戏来这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牛腩粉,那是什么感觉?服务生很快端上来一大碗牛腩粉,诱人的白色河粉上浇着极有光泽的酱色牛腩,浓浓的汁水随着粉的起伏走势慢慢流淌,香气四溢。一入口……算了,再说馋死了。饱餐之后,记者拉住一个小师傅采访。
这财记的小师傅也不一般,不像一般此类店的店员扭扭捏捏,反而大大方方地介绍情况。他说,财记在太平沙做了20多年生意,最初是坐小板凳的街边小吃档,牛腩劲香、辣椒劲辣,由此越做越大,才有今日规模。老店主叫陈财,罗定人,如今店已交给女儿管,自己退休打打麻将。记者到时,不巧父女俩回老家了。聊完,记者入厨房给煮粉的女师傅拍照。
非凡地位
得天独厚太平沙
广州由秦汉起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汉书?地理志》说,“当时各地风俗以周(今河南中部),秦(陕西)中部,粤(今广东)地区交通枢纽的人民,喜欢经商。”遥居中原强盛地带的官员早已经知道广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国时公元226年,孙权派驻刺史南下,正式确立了广州的独立郡治和“广州”这个名称,进一步推动贸易发展。
到唐宋时期,广州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并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事务的机构――市舶司。据谙熟太平沙人文地理的黄永天老师介绍,这市舶司就是现在的海关,就设在旧时太平沙附近,那时河岸还远在文明路一带。为了迎接外埠往来客商,当时还建有“海山楼”,专供宾宴歌舞之用;另外还建有“接官亭”、“天字码头”。北方来的官员往往在码头登岸,广州地方官则在接官亭迎接,后河岸北移,天字码头才移至今天的位置,至于“海山楼”、“接官亭”已是旧迹难寻,仅在原址附近有条小巷,保留了“接官亭”的名字。以后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这里都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五个通商口岸,广州一口通商的局面从此结束。而太平沙以其地理上得天独厚的交通要道地位,成为广州历史上贸易繁荣的最佳见证人之一。
太平江岸
宋代:东起今文德路清水濠,西至濠畔街西口,江面宽约1100米。
明代:以太平沙北,即今泰康路一带,为北岸。仁秀里、元远街、前鉴通津、启明街(今东华路附近)为明初河傍街道。江面宽约650米。
清代:北岸线大约在十三行路、仁济西路、盐亭街、同庆通津、太平沙、珠光路、镇龙上街、新河浦一线。江面宽约500多米。
现代:海珠桥处江面,仅宽180米。
商贸旧迹
海山楼、起舞胡姬
广州古时对外通商频繁,外国人云集,做生意来去之时,一般集于位于现北京南路、东横街口的海山楼宴饮娱乐,席间有胡人作歌、起舞。现旧迹无存。
接官亭
位于原清代天字码头正南门外,正称是“日近亭”,今泰康路、北京南交接处附近。旧迹已无存。
天字码头
《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是“天”,故人们常以“天”表示第―。天字码头即―号码头。这个古老的码头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代官绅迎送过往重要官员都专用此码头,林则徐当年奉旨到广州禁烟,也是在天字码头上岸。那时,这里不时出现鼓乐齐鸣,罗伞如林,冠盖如云的热闹场面。二十世纪30年代,因广州北面江岸向江面扩展,天字码头移至现址。
墨水
昔日的太平沙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作,撷取一二:
“太平烟浒”――明初,陈恭尹题
“雨过池塘水气凉,红莲花让白莲香。四围莲叶三分水,一个沙欧破夕阳。”――李子虎
“连云第宅太平沙,别出心裁第一家,画里楼太先得月,镜中帘幕巧藏花。”――张维平
太平街巷
回龙上(下)街:回龙上街东起太平沙,西至回龙路,回龙下街在其南侧。因清代回龙桥而得名。回龙上街长62米,回龙下街长45米,同为石板路面。
同庆坊:在市政府东南,北京路南段西侧,西至英俊坊。
增沙街:在市政府南偏东,回龙路东侧,东接太平通津。清代是珠江江心沙洲,因是太平沙形成后新增的沙洲,故名。
荣业二、四巷:在市政府东南,南堤二马路太平通津东侧,因1921年荣业公司在此购地建屋,故名。
本版执行/本报记者 章宁
本版摄影(陈署名外)/本报记者 黄皓
特别鸣谢:越秀区宣传部、编志办,广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 06-17· 竹炭魔法衣效果如何
- 06-17· www.00056.com www.567.hk www.81
- 06-13· 世界50大品牌
- 06-13· 可口的小咸菜(三)
- 06-13· 环保剧校园巡演第十二场
- 06-13· 忆草祛印平疤活肤霜 忆草
- 06-13· 600毫升装百事可乐瘦身不
- 06-06· 辩论:揭秘白领每天吃黑快
- 06-06· 最新威水消息----丹麦蓝罐
- 06-06· 依谷食品网购(二)丹麦蓝罐
- 06-04· [转载]背上“铁圪塔”赶幸
- 06-04· [转载]湘云惊艳门 凤姐诈
- 06-04· “美食青岛”火锅节主会
- 06-04· [转载]风水散文十九:丁是
- 06-04· 丁是丁,卯是卯--《崔自默
- 06-04· 看完公车公布数,方知北
- 06-04· 每一天美每一天(21)
- 06-04· 狂
- 06-04· 难得一见:法国新老总统
- 06-04· 有了这个丹麦蓝罐就是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