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与科学文艺 郑公盾 (咪咪编撰)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1 21:16 浏览 N 次杰出的科学家竺可桢写道:“徐氏生平接触西洋科学涉事数学、天文学入手,但其毕生用力最勤,搜集最广者却在农业水利方面,其影响于明以后的学术发展亦以农业方面最为广泛。……徐光启为近代科学先驱,他也是可以当之而无愧的。”《中国科学先驱徐光启》(林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是一部写得很精粹的“科学家的故事。”徐光启(1562—1633)生于上海市西南角法华汇,因徐光启诞生在这地方,故称徐家汇。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他父亲徐思诚原来经商,因被窃小本经营破产,故领全家务农,种水稻、棉花、蔬菜,祖母和母亲在家纺纱织布,送他上学校念书,他从少就谨记“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他每天躲在书房读书写字。但他一方面读书,业余就帮着把棉花顶芯摘掉了,当时棉花已长两尺高,如果再往上长,就不结棉桃,这是他从老农民那边学来的,使棉花得到大丰收。
徐光启在考童生中买了《陈旉农书》、《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一批农书,其中《已胜之书》是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四民月令》是东汉崔寔于158—166年间写成的一本农家月令书,《齐民要术》是由北魏贾思勰写的一部大农书,《陈旉农业》是现藏谈南方农业的农书,《农桑辑要》是元孟祺等人写的记述农作物栽培和家畜、家禽、鱼蚕、蜂饲养的书。徐光启在客店把它们通读完毕,放榜时他考取了秀才,从此成为县学生并到县学教书。他十分关心农民生活,青年时代访问了织布的祖师黄道婆祠,她身躯粗壮,前额皱纹道道,头扎花布棉花巾,形象朴实、慈祥、坚毅,使人感觉亲切。黄道婆南宋末年人,白天种田,晚上织布,她流落在海南岛南端崖州黎族区住了三十多年,创造一套桿、弹、纺织生产工具,并成为棉纺织生产能手,后来回到阔别多年的乌泥涇来,使织布效力大大提高。后来她的事迹在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上有了生动的记载。他在龙华镇还攀登了龙华塔后回家。接着他到安徽当涂县参加了乡试考举人,落选以后到赵凤宇那里当农庭教师,坐长江船南下,船过九江经鄱阳湖,抵赣州登岸,翻越大廋岭到广州韶州(今韶关)同他的主人一起去见意大利人郭居静神父,并看到他们家陈列着东西两半球的《万国全图》。徐光启在这里第一次听到科学家伽俐略发明天文望远镜,知道欧洲有位叫欧几里德著数学书籍《几何原本》,这次访问对徐光启科学活动有很大影响。
1588年8月他赶到北京参加应试举人考试,当时主考官焦竑,是主张振兴科学、注重实学,重视培养真才实学的人材的。徐光启被看上了,并取了第一名。
徐光启在上海还遇见董其昌,得知著名外国科学家、意大利人利玛窦神父住在南京。他当即连夜整理行李前往南京天主教堂,找到主教利玛窦(1552—1610)。利玛窦原生于意大利中部马契拉塔城,父为药商,对天文学、医学颇有深造。他远涉印度来到中国传教,学会华语,身穿中国服,广交中国朋友,并成为卓越的汉学家,沿长江来到南京。徐光启见到他时,他已在中国有十九个年头。徐光启很快就拜利玛窦为师,并加入了天主教,接受宗教洗礼,他后来移居北京,住在宣武门一带,建立宣武门天主教堂。徐光启在北京中进士后,常同利玛窦促膝谈心,由利玛窦对他传授数学知识,他认定数学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于是即向利玛窦提出翻译《几何原本》。
他刹费苦心地译成“几何”两字。用几何称呼中国的形学,不但与西洋音相近,而且意切。“妙哉、妙哉!”利玛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赞叹着这两字译得好!徐光启几乎天天赶译,直到春末才译完一至六卷。他把原稿的文字词句连续修饰三遍。这六卷书第一卷为三角形,第二卷线,第三卷图,第四卷内接与外接形,第五卷关于比例的理论,第六卷比例应用。卷首写:“泰西利玛窦口译,吴淞徐光启笔授。”这六卷书出版后影响很大,对徐光启以莫大鼓舞,接着他又和熊三拔(意大利人)合译《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和《泰西水法》等西洋科学著作,从“几何”到“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纯角”等词汇,至今沿用徐光启的译语。
徐光启把菲律宾的甘薯从福建长乐移植到上海县城西门外,虽然几经挫折,但终于获得成功,在上海、松江、嘉定一带,农民竟相栽种。他总结“甘薯十三胜”:一、一亩可以收获数十石;二、色白味甜;三、营养价值高;四、繁殖快,今年一发籐,明年可种数百亩;五、枝叶爬在地上,每年生根,风雨不损害;六,可以代替粮食,当主食吃,能救灾荒;七、可以当果实,作祭品或宴会用;八,可以酿酒;九、晒干或风干后可以吃用;十、生熟都可以吃;十一、用地少而得利多;十二、春夏下种,秋冬收获,杂草无法从中生,不用耕锄;十三、根扎很深,即使叶苗被虫吃光,也能生长。徐光启写成通俗科普读物《甘薯疏》,用以广泛赠送亲友。有人认为北方不宜种甘薯,他通过一系列事实证明日常吃的菠菜、莴苣、姜、藕都可以移植我国北方,也可以移种番茄、马铃薯、南瓜、辣椒,东南亚传来的棉花,国外传来的葡萄。徐光启进京时还写了一份名叫《除蝗疏》,呈崇祯皇帝,他发动农民在冬季掘蝗卵,由朝迁调粮食换蝗卵,以根除飞蝗祸患。
编写《农政全书》是徐光启晚年写的一部伟大的著作,当时他一方面在天津一带从事农事实验,一面请假写作,他一面在家居休养中从事写作,在他看来农业是“众民农食的来源,国家富强之根本”。他在《农政全书》中,把从前写的有关著作全收在内,编成了大型农书,比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大七倍,比王祯《农书》大六倍,侧重于讲农政,提出保证农业生产措施,用地制度,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除灭蝗虫,救济灾荒……他特地请来老农阿旺来天津向他请教,他总结了“种棉十四字诀”,供人参考。他在家六年进行各种调查研究,从事《农政全书》写作,到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才告一段落。全书约七十万余字,共有六十卷,分为十二大门类。那就是:
一、农本:写历代农业生产状况及有关农业政策的汇编;
二、田制:包括农田制度及其他农作制度;
三、农事:包括耕作活、农业营治、开垦、授时和占候;
四、水利:包括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和泰西水法;
五、《农器》:包括各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器具图例和说明。
六、《树艺》:包括各种谷物、蔬菜、瓜果的栽培;
七、《蚕桑》:包括养蚕、栽桑和织絍;
八、《蚕桑广类》:包括种棉、麻、葛、竹木和其他纺织纤维;
九、《种植》:叙述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的栽培;
十、《牧养》:包括家禽、家畜的饲养和养鱼、养密蜂;
十一、《制造》:以酿造为主,并包括建造房屋和家用工艺等;
十二、《荒政》:包括备荒、救荒、本草和野草谱等。
《农政全书》是祖国农业生产的总汇,是一部我国农业百科全书。其中大量辑录了当时的文献。他和汉朝的汜胜之、北魏的贾思勰和元朝的王祯,并称为我国农业史上的“四大农学家”。
《农政全书》是用科学文艺体裁写的,单是拿《荒政》这章来说,其中引用了《穀梁传》、《荀子》、《管子》陆贽、范缜、苏轼、程頣、吕祖谦、王祯、焦竑、辛弃疾等人有关的言论。又如草部叶可食的野生薑、刺蓟茉、大蓟、山苋茉、欵冬花、篇蓄、大蓝、石竹子、红花菜、萱草花、车轮菜、白水荭苗、黄耆、葳灵仙、马兜铃、旋复花、防风、鬱臭苗、泽漆、酸浆草、蛇床子、茴香、夏枯草、紫胡、漏卢、龙胆草、鼠菊、前胡、地木俞、川芎等数百种野菜,叙述文字十分简洁、形象,并加有很精美的绘画。《农政全书》记载有一百五十九种栽培植物,这是我国数千年来衣食住行的来源,包括今日农、园、林植物的大部分。作者在整订学名,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各种农作物栽培的历史,作了极为详尽的考据;关于栽培方法,广征群籍,摘取其中的精华,对于南海之“楂”加以介绍。徐光启十分重视多种农业植物与土壤的关系,重视农业政策,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灭除蝗虫、赈济灾荒,推广新农具、新作物、推广良种,重视古代农业知识,重视各种谷物、蔬菜、果树、桑、棉、麻,介绍荒年可食的野菜等作物的栽培方法,全书由他三个孙子协助抄写,还找老农前来实地核对。他善于总结农业经验,例如他认为种棉不熟的四个原因。一是秕—种不实;密—苗不孤;瘠—粪不多;芜—锄不勤。
徐光启晚年还守卫京师,当金兵炮轰北京德胜门之时,他还在伏案修改《崇桢历书》,为了保卫祖国他晚年关心军事学,但由于当时朝政腐败透顶,他不得已于天启元年(1612年)获准离开军队到天津种实验田。他在练兵实践中留下《徐氏庖言》、《兵事或问》、《选练条格》等几部军事著作。金兵攻破沈阳、辽阳后,年已老迈的徐光启,又被召回朝廷。可惜他的筹划都不能付诸实现,以后又获准“冠带闲住”。但在金兵紧急攻城时,他再度出任军事,订立“守城条议”,击退金兵进攻,顿时把架在城墙上的大炮连同火镜同时发射,把金兵杀得血肉横飞,一时不敢再犯北京城,金撤出山海关外去了,就在他风烛残年,他奏疏改历,后来决定编纂《崇桢历书》。
注:本文在介绍徐光启同时,适当补了若干材料。
- 06-17· 竹炭魔法衣效果如何
- 06-17· www.00056.com www.567.hk www.81
- 06-13· 世界50大品牌
- 06-13· 可口的小咸菜(三)
- 06-13· 环保剧校园巡演第十二场
- 06-13· 忆草祛印平疤活肤霜 忆草
- 06-13· 600毫升装百事可乐瘦身不
- 06-06· 辩论:揭秘白领每天吃黑快
- 06-06· 最新威水消息----丹麦蓝罐
- 06-06· 依谷食品网购(二)丹麦蓝罐
- 06-04· [转载]背上“铁圪塔”赶幸
- 06-04· [转载]湘云惊艳门 凤姐诈
- 06-04· “美食青岛”火锅节主会
- 06-04· [转载]风水散文十九:丁是
- 06-04· 丁是丁,卯是卯--《崔自默
- 06-04· 看完公车公布数,方知北
- 06-04· 每一天美每一天(21)
- 06-04· 狂
- 06-04· 难得一见:法国新老总统
- 06-04· 有了这个丹麦蓝罐就是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