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三穗县五县战略培训班调研文章4 吴启坤

三穗县五县战略培训班调研文章4 吴启坤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8 09:06   浏览 N 次  

破除农业发展常规思维 创新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关于三穗县农民增收致富问题研究

三穗县“五县”发展战略培训班学员 吴启坤

联系电话:13708557115

(2010年7月)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们党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三农”问题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国家团结稳定的大局。我们党历来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党在十七大提出了在2020年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困难是在农村、难点是在农村、重点也是在农村,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在农村。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工作,确保“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目标实现。本文结合三穗县情,对农民增收致富问题从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存在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农业农村 农民 增收 致富 研究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农民增收致富情况,找出影响农民增收致富的深层次根源,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难点,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好农民增收致富,为今后我县农民增收致富找准路子,稳步推进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为此,通过对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国土资源局、扶贫办、畜牧局、乡镇企业局、统计局等几个相关单位走访、深入到八弓镇、瓦寨镇和良上乡的8个村71户进行调研。主要采取“谈”、“访”、“问”、“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共向农民发放调查问卷71份,收回71份。经梳理,在71份问卷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33户,占47%;2000-3000元的19户,占27%;3000-3500元的7户,占10%;3500-4000元的2户,占2%;4000元以上的10户,占14%。农民收入来源中,32户靠外出务工,占被调查数的45%,且基本上为工资性收入;18户靠种养业,占被调查数的25%;21户从事第三产业(其中4户就近务工),占被调查数的30%。从农民掌握技能来看,有26户掌握一门技术,占37%;30户掌握二门技术,占42%;三门以上的有4户,占6%;一门也不会的有11户,占15%。在农民回答他们现在缺什么问题上,100%都回答缺资金、缺技术。从调查的情况看,可以看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多,增收致富难度大,整体水平特别是农民纯收入低于全州平均水平。

二、农民增收致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农业生产热情不足。主要表现在:1、对农业发展没有一个明晰的思路,没有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县农业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何发展没有进入深层次的思考。从客观上看,我县为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的农业基本架构,无形中给农业快速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从主观上看,干部群众的思想没有真正从小农业中解脱出来,抓农业总是着眼于老套套,只为抓农业而抓农业,没有大农业发展的思想,造成了大部分干部群众认为农业只要保住粮食够吃就行了。因此,没有从发展大农业角度来进行深层次思考。2、缺乏一套成熟科学的农业发展机制。虽然县里制定了“促农稳县”的农业发展战略,明确了三穗鸭、清香型烤烟、优质米、商品蔬菜、生猪(牛)、优质果品等六大农业产业作为推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但在抓的实际过程中,有的成效并不大。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是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机制,没有一抓到底,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呈现前期热,中期不管,后期脱节。如我县的金秋梨,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近6万亩,可以说是初具规模,但从实际来看,金秋梨大部分难达到“精品”二字。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全县没有认真统筹好金秋梨这个产业,没有从金秋梨的生产标准、栽培、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适用、规范化的生产标准,没有从根本上来抓好这个朝阳产业,没有使该项产业形成品牌效应,没有让果农真正增收致富。再如三穗鸭,从品质上看,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在的市场发展前景,关键是目前我县现在还没有一套成熟的三穗养殖标准,产业规模量小,企业虽然进驻,但每天鸭的供应量不能满足企业宰杀需要,对农民增收带动没有充分体现。

二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不多、渠道不畅,增收难度大。据调查,目前,我县农民增收致富主要是以外出发达地区务工、种养业、就近务工、进城搞服务业、加工业几个方面作为收入的有效途径,农业不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唯一选项。从2004年至2008年这五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反映来看,虽然我县农民纯收入呈上升趋势,增收途径呈现多样化,渠道拓宽,农业增收所占比例份额逐渐减少,但增收的速度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2004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94元,到2008年达到2428元,5年增加了834元,年均增加166元。但与黔东南州2008年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还低,与全国2008年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相比,差距更大。现阶段我县农民增收致富比前几年难度更大,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出务工挣钱难,农用物资价格涨幅快,农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日趋严重,农业投入与产出比例成剪刀叉,农产品受市场制约力增大,风险系数增高,靠国家补贴农业依赖性增强,畜禽疫病预防能力差,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三是小农意识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进程,阻碍农民增收致富。在瓦寨镇调研期间得到这样的信息:瓦寨镇引进外资准备在调洞村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由于农户不愿意将土地出租,虽经镇领导干部多次作思想工作,但农户始终不肯将土地出租,使所引进的外资流失。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我们部分农户的小农意识相当浓厚,思想陈旧落后,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现在农民集体思想、大局思想相当淡泊,个人利益思想相当严重,造成我县大部分村的村两委班子开不了村民大会。现代农业是集约化、高科技化、高效益、高投入、高产出的规范化农业,需要将土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需要的具有现代农业知识的新型农民,现代农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农民的小农意识不解放,现代农业的进程必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农民增收致富的速度必将缓慢。

四是抢占市场意识不强,农民依赖思想严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严重制约农民增收致富。从整体上看,我县农产品主要是基本满足本县人民生活的需要,只有瓦寨镇的部分蔬菜向外县输送,范围也很小,市场的占有率相当低,且档次不高。造成这种被动局面,从主观上看,大部分农户只满足于自给,主要是小农意识严重束缚着农民生产观念,仅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从客观上看,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巨大,导致农民不敢闯,不敢试,严重制约着我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再加上近30年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农民经营土地的热情有所下降,对农业的投入相对减少,甚至造成部分农民过度依赖政府引导、支持、扶持,造成了农产品上不了档次,成不了规模,无法进入大宗农产品市场竞争领域,实现不了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抓钱手。再如上面提到的金秋梨来说,从其品质、口味、口感来说,比台江的苗疆牌金秋梨要强得多,但却没有台江的叫得响,没有得到省内外的认可,虽打出了山妹子品牌,喊了这么多年,但始终未成品牌效应,促进果农增收致富。

五是科技知识不足严重制约农民增收致富。从调查的71户农民来看,26户掌握一门技术,占37%;30户掌握二门技术,占42%;三门以上的有4户,占6%;一门也不会的有11户,占15%。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懂得几门技能的少得很。在调查瓦寨镇观音阁村养羊大户杨承金农户中,他最怕的是羊病的防治,他对羊生病的种类、特征、症状掌握得不是很清楚,需要这方面知识培训。

三、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建议

三穗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民始终占我县人口的大部分,是我县稳定的根基,农民富而农村稳,农村稳则县稳,社会才会安定和谐。因此,需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来抓,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抓好农民增收致富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在农业意识,着力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思路决定出路。我县农业如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突破性发展,需对现有的农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定位。三穗县把农业工作写进了“五县”战略之一,即:“促农稳县”发展战略,可见县委、县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确立了农业的“三大品牌”、“六大产业”发展思路,这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好路子。但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与落实却又是两回事。要真正落实好县委、县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需要对全县农业资源进行整合,详细规划与精心安排部署。从我县农业基本情况来看,耕地面积只有277110亩,其中:常用耕地115425亩(水田81660亩),临时性耕地161685亩。如何利用这有限的土地,为农民提供无限的增收致富平台,需要从大农业意识来布局谋篇。一是全县要有一盘棋的大农业意识,将全县的耕地面积统筹起来,将我县农业按照六大产业规划好。哪些乡镇适合干什么,怎么干,各乡镇县直机关部门必须要服从全县大农业这个大局,不能搞一哄而上,遍地开花,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思路规划好六大产业,各乡镇各部门不能出现争地抢田图局部利益。二是要有服务大农业的意识。各乡镇各部门要结合本乡镇部门实际,加强服务大农业发展的意识,为大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克服小农意识。不能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现状,要有大气魄、大勇气、敢破、敢立、敢闯,敢为人先,突破现有农业生产思维定势,想出超常规的新办法新点子,着力促进大农业发展,努力使农民增收致富。

(二)制定符合县情的农业发展机制,着力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作良性发展。农业是一项弱势产业,折腾不得,需要长期稳步的投入与开发建设,才能逐步见成效。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不能因人而中途而改变,注重工作的连续性、一贯性。因此,我县农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以下机制:一是品牌意识机制。要针对生态立省、立州的发展思路,立足于县情实际,树立生态立县的思想,融合于省、州的思路来考,着力开发生态农产品。重点抓好三穗鸭、山妹子系列、金穗系列三大品牌和六大产业,使六大产业符合生态产品的时代要求,并将之形成品牌化,增强品牌效应。二是制定农业发展执行能力的机制。根据我县农业发展的需要,将农业按照六大产业的布局,制定六大产业执行机制。如三穗鸭产业,已专门设立了鸭产办,专门负责三穗鸭工作;清香型烤烟已专门设立了烟办,负责对烤烟工作。但从鸭产办、烟办现状来看,人力、技术等明显不足,力量薄弱,根本满足不了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但商品蔬菜、商品猪(牛)、金秋梨、优质稻却没有专门机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因此,建议成立产业机构,下设六大产业办,人员由相应部门组成,必须是精兵强将,懂行、精业务,善于开展工作,能管理,勤服务,按照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使六大产业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切实得到落实,使农民真正得到增收致富。三是制定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要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形成治理合力,协调一致的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资和种子的出厂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依靠法律法规,重点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种子等方面的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努力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率。四是制定农民培训机制。要针对目前农村不少地方基础教育和农业技术发展不快,文盲、半文盲比例大,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很难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现状,把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作为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科技素质。五是农业综合治理机制。主要抓好农村交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六是制定农村金融信贷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信贷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农民有款贷,有奔头,有信心,有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抓好土地流转试点村,着力转变农民增收致富思维。在全县范围内选择条件成熟的村或几个连片的村进行土地流转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建立合理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要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入市场,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效地实现人和土地的有机结合,把农业从家庭分散经营转向适度规模经营。一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二要因地制宜,选择灵活多变的土地流转方式。三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有效监督和规范管理,使土地流转顺利、健康有序地进行。

(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和渠道。一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城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城镇集聚人气、商气和培植财源的作用,加快扩大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二是健全科技推广体系,搞好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大力推广现有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实用技术,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抓好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营销三大信息网络建设,使农业生产能够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三是搞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力度,使之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加强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对口衔接和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拓展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规模。四是出台农民进城创业优惠政策,增加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农民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农民增不增收,致不致富,增收幅度大不大,高不高,致富途径多不多,速度快不快,关键是落实,关键在行动,关键在于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得不得力,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客观要求,能否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结合点、突破口。因此,只要我们真正能做到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农民增收致富就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在2020年党的奋斗目标就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实现。

参考资料:

1、2007年度统计年鉴;

2、2009年2月17日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3、统计局定点调查分析材料;

4、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畜牧局、国土局、乡镇企业局、交通局、扶贫办、统计局综合材料;

5、黔东南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报告;

6、中新网新闻中心网站数据。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