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慕尼黑,慕尼黑

慕尼黑,慕尼黑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5 19:06   浏览 N 次  

总有些傻傻的人看到德国那些保存完美的“古建筑”,误以为那个城市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包括慕尼黑。真佩服他们的想法,如果哪天中国跟某国交战,人家不轰上海,才说明“和平主义者”当权了。现实情况当然异常残酷——慕尼黑几乎被夷为平地。但傻傻的人自有可爱之处,特别这些话出自一个女生之口,好歹人家知道德国遭过轰炸,没白学世界历史。

还有一些更傻的人说德国现在落后了,几年都没变化,看上海那是日新月异啊,出国一年就不太认得了,得出结论欧洲已经死气沉沉没有发展,而中国俨然是二十一世纪的救世主了。吃了几天肉的穷人看到富人也不过是吃点肉,花样还没有自己多,立马也拿自己当富人了;殊不知富人还有许多其他层次的享受,他且得学呢!

鸟气少撒,慕尼黑是很妙的地方。如果德国北部不过尔尔的话,那德国南部就是人间胜景了。当年一群修道士最先在伊萨尔河的古河道旁落户(慕尼黑就是“修道士之家”的意思)慕尼黑由此得名。1158年亨利狮子公爵建立了慕尼黑市——一个虔信天主教的城市。继而是巴伐利亚的黄金时代(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和麦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在德国也算得上历史悠久。

啤酒、猪肘、狂欢节让老饕们向往;教堂、宫殿、博物馆让小资们向往;牧场、雪山、花奶牛让我这样的闲人向往。当然慕尼黑还有队歌嘹亮的拜仁主场(总部在慕尼黑的安联估计出了很多钱),宝马那四根圆柱子拼成的总部,出过人命案的奥林匹克竞技场,鼎鼎大名的皇家啤酒馆(HB),小教堂里特色浓郁的唱诗班,街头的摇滚青年和拉着维瓦尔蒂《四季》的大小提琴手……

在慕尼黑呆得最多的地方居然是火车站,只是火车站真的没什么特色(慕尼黑欢迎你用的是简体??),所以没有拍照留念。但它们——麦当劳、汉堡王、土耳其doenner店、咖啡店、烟店——似乎还能一下火车就走到。拜恩州天票是好用的东西,除了拜恩州的所有陆上交通还可以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用,欧洲还真是大一统。

慕尼黑有300多座教堂,50来家博物馆,70多个美术馆,城区更是大得没边,用一句很俗的话叫“圆环套圆环”,15个ring,5个zone,如果只游一天,大约只能在最中心的旧城(Altstadt) 逛一下。博物馆、美术馆就算了吧,不好好做功课,连看了些什么都不知道。旧城是由伊萨门(Isartor)、森德林格门(Sendlinger Tor)和卡尔门(Karlstor)这三座14世纪的石大门以及奥德恩广场(Odeonsplatz)围起来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也就地铁两站还得是短站的距离,基本上是个直径大约一点五公里的zone。然在这不大的地方,却拥有拜恩王族(Herzogtum Bayern)近800年奢华的宫廷遗迹。

本人只在前一晚看了穷游的一个帖子做了不到50个字的笔记就出发了,没有目的地逛得很悠闲。因而回国后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发现自己居然无视了很多美景,不能再像前述三个城市一样理直气壮地说啥也没落下了,呜呜。不过想起在欧洲期间吃的最好的猪肘大餐,心情稍有平复。

跟其他城市一样,老城区里理所当然地没有摩天大楼。修复得跟战前无异的街头建筑,除了保留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是否还有修复战争创伤的功效呢?无论朝哪个方向走,沿路都会不断见到教堂、博物馆、美术馆,还有广场。慕尼黑差不多是最理想的现代城市布局,小而多的广场连结着街道网络,令整个城市形散神不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广场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分散,欲望越来越得以释放。一元与多元社区的区别,从广场便可一目了然。

我俩懒懒地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买了多人3个zone的交通天票便开始了一天的行程,只逛了几个标志性建筑,心伤下。检讨:下次去的时候我一定好好做功课。


新市政厅(Neues Rathaus)就在玛丽亚广场北侧,金色的柱头就是玛利亚本像了。这次的图终于无耻地贴爪印了,虽然我一向很讨厌部分人惟恐不够显眼的占图标志,不知是让人看图还是看logo,但终于也看见漂亮的了,且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就无耻下吧。
新市政厅是19世纪末(从1867年起用了40年时间才建成)建造的哥特式建筑,正面窗间壁龛立有拜恩历代君王、圣徒和神话英雄的塑像。最具观赏性的就是市政厅85米高的钟楼上装置的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Glockenspiel),这套装置可是慕尼黑艺术工匠的垂世名作。由于没有提前做功课设定路线,因而没能看到木偶们出来。而且整个钟楼被包得严严实实地整修,估计也影响效果。
故事还是讲一下,否则真是白去一游了。据说1516年慕尼黑发生大鼠疫,全市有几千人丧生,剩下的见事不妙自然逃光光。为了重振慕尼黑,1568年,威廉五世公爵便在这里举行大婚庆典,积聚人气,慕尼黑逐渐恢复兴旺。为了纪念这次驱走“衰气”的大庆典,人们在市政厅钟楼的五六层上设置了木偶报时钟。每天11时,12时和17时奏鸣,此时塔阁里许多彩色人像开始动作,或手持斧剑,或骑着骏马,或提着花灯,或吹着洋号,分上下两层,排着队簇拥而出,配合音乐节奏,举手投足,载歌载舞,再现当年大婚庆典的盛况,持续长达10分钟。


圣米歇尔教堂和远处的洋葱头。看过汉堡篇,应该知道鼎鼎大名的圣米歇尔是“饼个”(大约是广东话读法,吼吼)了吧!


“做为天主教城市,慕尼黑于16世纪中叶随着耶稣会士接纳了反宗教改革的精神。但在这里维尼奥拉设计的耶稣会教堂正立面的影响与德意志山墙的传统体系相互结合。”这是我在德国期间看的两本中文书之一《风格的特征》的阐述。
维尼奥拉: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他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

看完了名词解释,来看下里面到底是不是耶稣会教堂风格呢?还真是。



卡尔广场上的鱼喷泉,其实就在圣米歇尔教堂的旁边,呵呵。


圣母玛利亚大教堂(Cathedral of Our Blessed Lady;Frauenkirche),绿色婆娑间,只见其影,不见其身。
教堂第一块基石被公爵 Sigismund于1468年放置,两年后建成主体,但原定的哥特式尖塔却一直未能竣工。50年后,人们决定完成此塔,但哥特式样已经不流行了,从阿尔卑斯山的另一侧一种新型的样式成了首选,所以橘红的屋顶上有了两座文艺复兴样式的绿色圆顶高塔(北塔高99米,南塔高100米),遂成此教堂吸引人们目光的所在。它的特殊的圆顶在1525建成后被许多巴伐利亚的塔楼用作为模型,也为众多新老教堂模仿;因而当火车在巴伐利亚行驶时,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洋葱头,展现出跟北部不同的风光。
该教堂也是天主教慕尼黑和弗赖辛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所以也有人称其为Dom。狗狗就被其众多的名字给弄晕过。塔楼上可以鸟瞰慕尼黑和临近的阿尔卑斯山绝妙的景色。


洋葱头门,很漂亮吧。


终于看见了一个大洋葱头!这座“我们敬爱的圣母”哥特式大教堂城市礼拜堂(Dom- und Stadtpfarrkirche)的圆形洋葱头屋顶在远处清晰可见,是慕尼黑不二的城市象征。


两个洋葱头!2004年市民投票决定让它们永远成为慕尼黑市的最高点。


教堂巨大但内部是相对比较简洁的风格。原来哥特式内部的大部分已经被反对改良主义者破坏或搬迁。在地窟,是维尔特斯巴赫(Wittelsbach )家族的墓,许多公爵在此被埋葬。

最有趣的事情是教堂内的“魔鬼的脚印”。根据传说,Frauenkirche 的建筑师Joerg von Halsbach 对魔鬼许诺说建造一个从里面不能看到一扇窗户的教堂。因此,魔鬼就帮助他建造了 Frauenkirche 。在他完成了大楼以后,建筑师带魔鬼到教堂的中间,告诉魔鬼说在这里你不能看见一扇单个的窗户。但是所有经常去做礼拜的人都在一个拥有充足光线区域就座。魔鬼听后非常愤怒地跺脚,他的脚印就在留在了石头地板上。我们为了拍这个脚印,不得不问了警察,才知道它原来就在我们早已经看过的大教堂里(狗狗看的书脚印是在“我们敬爱的圣母”教堂里,呵呵,没做功课啊)。


帅狗狗,德国人养的狗一般都比较大只,非常威武漂亮。意大利人倒是爱带个小狗,有一次在比萨看到两只大狗,正纳闷呢……结果人家一开口,是德语。原来是一家来意大利旅游的德国人。


我跟狗狗都认为小号手最handsome!——基本上他们都唱英文歌。

以下是漏网之鱼,看见过却未进入镜头,图片来自一个叫shiny的女生,不过被我改了并戳了印,很无耻吧!WAHAHA

圣彼得大教堂,最古老的。1050-1294年建成。尖塔也非常高。

华丽风格的阿萨姆教堂。我在穷游看过更彩更绚的照片,有兴趣自己找吧。

洛可可风格的内景

黄色的宫殿是维尔特斯巴赫(Wittelsbach )家的房子,前面的大片绿色应该是他们家花园。证明我以前说的城市里的小片森林不夸张吧。


...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