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休闲食品 > 奥灶面

奥灶面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3 09:32   浏览 N 次  
宜君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山西面食的文章,我很喜欢,因为我比较喜欢吃面。但是,我所喜欢的面,仅仅指的是面条的“面”,大凡是用面粉做的食物,我只吃面条一样,其他如馒头水饺汤圆等等,我是一概不吃的。其实,这只是一种习惯罢了,并非是象和尚不吃荤腥那样有什么忌口。
我对吃面条也是有讲究的,本地的阳春面、盖浇面、牛肉面、鳝丝面、羊汤面,广东的蒸面、汤面,西北的拉面,福建的云吞面等等才是我最爱,其他的如热干面、刀削面、手擀面、担担面、酸汤面等等,就不太适合我的口味了。在我所喜欢吃的面中,有一种应该算得上是面中极品,那就是今天我要推荐给大家的昆山的“奥灶面”。
说起“奥灶面”,我这里也有个故事。
话说清帝乾隆,曾经七赴江南,游山玩水,体察民情。在他三下江南的时候,也正是草长莺飞的阳春季节。乾隆爷沐着和煦春风,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昆山。看着农人歌飘桑田、渔民网撒阳澄,尚书浦蜿蜒环绕,少卿山芳草萋萋,一时兴起,竟离城多走了好远。
眼见得天色渐黯,只觉得腹中饥碌,便吩咐随从赶紧安排晚饭。随从们放眼望去,荒郊野外哪有果腹的所在,就对乾隆爷说,我们不如一边往回走一边寻那吃饭的地方。话刚说完,就有人发现不远处桥头有一茅庐,外飘一菱型旗幡,上书一大大的“面”字。可怜乾隆爷实在是饥饿难当,只好同意就此歇脚。
说是面馆,其实只是供路人歇脚的茶肆,老板娘是一五十出头的农妇,面馆内虽然只有三张半桌子供客人落坐,可收拾的倒也算干净。随从对老板娘说,有什么好吃的尽管上来。老板娘说,室陋店小,除了面条以外并无长物招待客人。说完倒茶添盏,将客人安顿好后就径自入厨去了。
不一会儿面条上来了,每人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油面。也许是实在饥饿的缘故,只见乾隆爷风卷残云般将一碗面条一扫而光,意犹未尽地说:“此等好面,乃天下第一面也。”立即要求随从去厨房了解其做法,说回到宫中也好经常吃到这红油汤面。随从一听,这还了得,现在皇上是饿了才觉得这面好吃,回宫后山珍海味伺候以后,哪里还看得上这等山村野食?万一到时候说口味与今不同,那杀头之危都有可能,这便如何是好呢?
皇上吩咐的事情又不得不办,这时,其中一随从故做探究地进入厨房,跟老板娘询问起面条的制作过程。老板娘说,面汤是用自家养的老鸭、嫩鸡,猪蹄膀以及田里拣拾的田螺,加多种骨头熬制而成,并没有什么其他过人之处,于是出来向皇上汇报说:“皇上!这面的确是天下第一面,只是此面的奥妙在灶而不在面。建这个灶的时候,可谓是占了天时地利,要说这灶的话还要从自然造化天地说起。自然一气造化天地,先分阴阳,分四方,分八卦……三维、离心、四旁,四旁一心便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也。此灶正建在着五行基础之上,五行共同构成天地相合的体系,相生相克,承制生化……再加上建灶的那个时辰好,所以此灶是天下第一灶,离开此灶,再也无人能做出此等好面了。”
皇上耐着性子听他胡说八道了半天,本想驳斥他的无稽之谈,但是念他如此用心良苦,只好哈哈一笑作罢。但是,为了感谢这顿救急的晚餐,就提出要为此店题一店名。随从赶紧请出御用笔墨纸砚,只见乾隆爷大笔一挥——“奥灶面”。
我第一次吃“奥灶面”是六年前,那次还是昆山市的领导出面接待的。由于是前一天晚上才下榻昆山宾馆,连方向还没搞清楚,第二天一早就被接到了“奥灶馆”吃他们推荐的“天下第一面”,当时的感觉的确不错,只是“奥灶馆”的门是东南西北都没有搞得清楚。后来赁居昆山的时候,才知道蜚声海内外的“奥灶馆”就坐落在我住的板桥新村西边,百米开外的亭林路边半山桥南堍,一幢两层明清仿古建筑,雕梁飞檐,店门楣上面还挂着著名书画家宋文治老先生的亲笔题字——“百年老店奥灶馆”。
据店主介绍,“百年老店奥灶馆”的确彼有来头,其前身是创始于咸丰三年的“天香馆”,后由于经营不善而被继承者改名为“颜复兴”。至于“奥灶”两字的来历,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取“龌龊”面的吴语谐音而来,那是同行因为嫉妒,而对生意红火的红油面的蔑称。但是,我不喜欢这种说法。
上一篇:2008年5月23日 下一篇:my holiday memory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