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肉制品 > 小姨是鸭脖皇后

小姨是鸭脖皇后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3 14:46   浏览 N 次  
(转载) 刘琼 鸭脖皇后的“生活秀” 曾经,走在无助的武汉街头,年幼的儿子为了吃上一根路边小店里的鸭脖子,那双写满渴求和胆怯的眼光刺得她心里阵阵发痛,一根四块钱的鸭脖子对当时的她显得多么奢侈!现在,在全国各地她拥有了40多家加盟连锁,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品尝着她做的鸭脖子。
如果说她是从鸭脖子创业认知了生活,那么,更多的人则是通过一根根鸭脖子认识了她……
2000年底,著名作家池莉的新版小说《生活秀》畅销大江南北,做为书中的主人公,一个叫“来双扬”的名字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2002年,随着以《生活秀》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在全国的热播,“来双扬”三个字再次风刮长城内外;记不清是那年的哪一天了,当电影中扮演“来双扬”的著名演员陶红专程来到武汉吉庆街,看望《生活秀》主人公的生活原型时,人们记住了另外一个名字。
她叫刘琼。
岁月的风声打马而过。“千万别把我和作品中的来双扬相比,我只是做鸭脖子的刘琼”。面对记者,刘琼显露出的是对生活对事业的稳重和执著。这位在接连遭受下岗、离婚打击后,为了养活自己和年幼的儿子,曾经给别人洗过车,当过服务员,做过家政服务,练过地摊,卖过服装的女性,一个偶然机会在武汉的吉庆街上卖起了鸭脖子。她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鸭脖子,几年后,竟给世人展示出一个不凡的创业典范。
女人,在无助与绝望来临时 刘琼,原来在武汉车站路附近的一家集体商店做化妆品营业员。1994年,她经历了女人一生中最为不幸的两桩大事:下岗和离异。伴着贫穷与无助的辛酸,携着泪水与三岁的幼子,刘琼离开了那个曾经让她充满梦想和温馨的家。
生活的规则有时候非常简单。不管你是天生丽质,还是后天高雅,在生存二字面前,人人都必须面对现实。“在那段找不到一个自己可以依靠的肩膀的日子,我真的绝望过。但后来我想通了,因为我还有手。”
为了养活娘儿俩,刘琼四处奔波寻找工作。端盘子、洗碗,当服务员,做家政服务,摆地摊等等……但,这些都未能给她带来一丝的生计复苏,留给她的只有无尽的心力憔悴。
忽然,刘琼无意中发现,武汉街头的小汽车日渐增多。她想:“这需要洗车的人一定很多吧?武汉的洗车点这么少,开个洗车点也许有钱可赚,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钱,何不……”
生活在被命运捉弄的边缘 生存的压力容不得她多想,她用身上仅剩的300元租了一块场地,提起水桶,拿起水枪,伫立街头,企盼着那一辆辆汽车的驻足。洗车点的简陋、狭小,没有挡住刘琼全力以赴的热情。每当洗完车,刘琼总是询问顾客要不要再冲刷一下。当遇到比较干净的车时,她甚至劝说人家先不要洗,等车脏了再来。情感的魅力,使很多客人宁愿多绕点路也跑来照顾她的生意。
刘琼用一颗女性的善良与真诚之心,换取了顾客的信任与爱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生意因此一天天火了起来。
然而,就在刘琼筹划着将洗车点做大时,租来的场地却被房东执意收回了。
刘琼病倒了。这场病,花去了她洗车赚到的全部。母子俩的生活,一下子又重新陷入了刚刚走出的困境。
刘琼拖着疲惫身子走出医院,牵着儿子的手,一步步朝租的小屋走去。路上,稚嫩的儿子怯怯地对她说,“妈妈,我很想吃鸭脖子,就一根,行吗?”说话间,从街对面一家小店里,阵阵的鸭脖香味正随风徐徐飘来。望着儿子企求的目光,刘琼珠泪闪烁,阵阵酸楚袭上心头。她摸了摸干瘪的口袋,搜出了四元钱,买了一根鸭脖子。
快乐的儿子举起小手将鸭脖子递到她的嘴边:“妈妈,你也尝尝吧,很好吃的!”刘琼难以抑制心中的酸痛,含泪尝了一小口:味道真的很好!。就在此刻,她眼前忽然闪现出一道新的光亮。

吉庆街上的不凡女人
从这以后,只要有空,刘琼总是有意无意地跟卖鸭脖子的老板聊天。通过观察,她发现鸭脖子生意很好做。于是便骑着自行车,转遍了武汉市所有夜市实地考察。她发现,只要自己肯干,卖鸭脖子完全能够养活她们母子俩。
决心一下,刘琼从姐姐那儿借来500元钱,在武汉最繁华的夜市——吉庆街上租了一个小摊位,开始卖上了鸭脖子。
最初,由于不会卤鸭脖子,只能在自己家旁边的小店里拿货,挣取差价。重新找到生活希望的刘琼,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尽管只是摆了一个小摊点,可她不遗余力地经营着这个小小生意。修剪得干干净净的指甲,洁白如雪的纱布,还有精心挑选的台布,在细致地打理下,她小摊前的客人也算络绎不绝。
在武汉,许多人都还依稀记得,一个个素雪纷飞的日子,别人都收摊了,已是路静人稀的吉庆街头,只有一个妇女还在孤单地守在她的鸭脖子摊旁。冷风中的她有些瑟瑟发抖。这个人就是刘琼。她对记者说:“之所以这么苦苦地守着摊子,不是因为想多赚那几块钱。而是觉得,哪怕只有一个顾客来买一根鸭脖子,我都害怕他们因为我的不在而失望。”
芒鞋踏遍求“秘方”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刘琼又发觉,虽然鸭脖子依然卖得好,但很多顾客,买了鸭脖子没吃两口便丢在一旁。刘琼急忙跑过去询问原因。一位熟客告诉她:你卖的鸭脖子没有以前好吃了,之所以还来,是觉得你为人不错,想照顾一下你的生意。
刘琼连忙吃了一截鸭脖子,发现果真没有以前味正了。当她及时把这个情况告诉出货老板时,却惹来对方好一番的奚落,嗔怪她太过于挑剔。
心急如焚的刘琼心里非常明白,长此下去,生意一定维持不了多久。
寝食不安的她悟出一个道理:只有在同行中做得最好,才能更长久。既然供货的老板不肯改进,那就自己学着做!
刘琼跑遍了武汉精武鸭脖一条街的每个摊位,边走、边看、边尝。最后,在一家色香味都不错的鸭脖店前停住了脚步,将自己学艺的想法告诉了这里的老板。老板听后,开口就要五万元配方费。万般无奈下,刘琼只好照实说出了自己的窘迫。在刘琼反复恳求下,老板终于答应只收几千元。
拿到了卤制鸭脖子的“秘方”后,刘琼欣喜若狂,买来鸭子,开始动手卤制。但,任凭她怎么做,却做不出想要的味道。她恍然大悟,老板在给她“秘方”的同时肯定还留着一手。为了取得真经,刘琼再次来到那家店前,私下找到打工的小伙计,又出了一笔学费,终于拿到了比较正宗的配方。从此,刘琼的鸭脖子生意又重新火了起来。
伴着生意的旺势,刘琼干劲倍增,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却乐此不疲。直到有一天,一个熟客告诉她,她这里的鸭脖子还不是最好吃的,在精武街上还有一家比她做得更好吃时,刘琼的脸上一下子失去了笑容,危机感又重新回到了眼前。
为了做出最好吃的鸭脖子,刘琼再次来到精武街,找到熟客介绍的那家鸭脖子店,味道果然胜己一筹。为此刘琼果断地停掉了自己的鸭脖子作坊,改为专从这家店进货。在跟店老板熟悉后,刘琼便向对方求购卤鸭脖子的草药。老板看其孤儿寡母,且为人诚恳,便勉强卖给她三包草药。
生意头脑日渐成熟的刘琼,将混在一起的草药分开,想验证其用料的独到之处。经过仔细辨认,刘琼发现草药中有一种陌生的白色粉末。她灵机一动,带着粉末跑到药材市场,向一位卖药的老师傅求教。然而,这位老师傅也只能大致指出有可能的三味草药。刘琼问清药性后,将三味药每样按量抓了一些回家。经过一样样地反复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生活秀》背后的真实故事
由于做出了吉庆街最好吃的鸭脖子,加之殷勤的服务,刘琼的鸭脖摊前顾客人头攒动,很多人甚至从很远的地方专门驱车来买她做的鸭脖子。一些鸭脖子店也转过来找她进货。一时间,刘琼做的鸭脖子,在整个武汉有了极高的知名度。
刘琼在武汉的创业事迹,引起了著名女作家池莉的注意。2000年底,她以刘琼为生活原型的小说《生活秀》问世。2002年,这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在全国播出。在电影版《生活秀》中扮演主人公“来双扬”的陶红来武汉体验生活时,特意去看望了刘琼并和她合影留念。刘琼又灵机一动,干脆把这张照片做成灯箱,打出了“莱双扬”鸭脖的招牌。(注:“莱”和“来”谐音。)
一次,山东济南有几位客人看过小说《生活秀》后,特意慕名赴吉庆街找到了刘琼的鸭脖摊,而且吃后赞不绝口。第二天,他们又特意再买来《生活秀》这本书请刘琼签名,为此,他们竟错过了航班。从这件事中,刘琼意识到“来双扬”三个字,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商机。也许,她可以将鸭脖摊做得更大,让更多的中国人吃到自己做的鸭脖子呢。很快,她索性找到国家商标局,专门注册了“莱双扬”商标,结果一招见效,这个牌子马上就在社会打响了。
事后刘琼回忆说:“当初我卖的鸭脖子叫九九鸭脖子,事实上武汉满街都在卖着这个牌子,到底谁的牌子是正宗,谁也弄不清楚,也没有人去争。我打出‘莱双扬’的牌子后,很快就有人想跟着取一样的名字了,幸亏我注得早。”

“鸭脖皇后”的京城传奇
生活已经教会了刘琼如何去面对成功。她意识到:要让更多的人吃到她做的鸭脖子,只呆在区区武汉肯定不行。2004年,经多方筹资,刘琼带着儿子,带着憧憬和追求,走进了首都北京,并且在这里开创了一家食品公司,建成了一个鸭脖子生产基地,进一步改进了产品工艺。
2004年3月26日,踌躇满志的刘琼,没有宣传、没有广告,只有8平方米的“莱双扬”,在北京东直门著名的饮食文化街——簋街上开业了。出乎刘琼意料的是,第一天她就卖出了600根鸭脖子,销售收入达1800元。随后,她的生意节节攀升,簋街“莱双扬”鸭脖子店前客声鼎沸,排队最多时发号竟达185张,一天销售4万多元。这个数字,就连当时世界级的餐饮巨头“麦当劳”、“肯德基”也不敢小视。
在随后不到一年光景,她的公司发展越来越快。目前在全国24个城市,无法统计有多少人在申请做她的代理商,仅北京就有600多人要求加盟。刘琼说:“那段时间,为了接听来自全国各地咨询和要求加盟事宜的电话,在很短的日子里就打坏了我一台手机。”如今,刘琼已经有了40多家加盟连锁店,日销售额是同行业中远远不可比拟的数字。
她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走进了“半边天”,走进了吉林卫视的“成功”和深圳电视台的“百姓故事”,有关她的名字在各类报刊上频频出现……有些媒体干脆送了她一个称号——“鸭脖皇后”。

淡定本色,素面人生
回首一路走来的曲折、艰辛和成就,刘琼感慨万千。当年姐姐借给她500块钱时,姐姐还说她,与其把这笔钱拿去交摊位费,还不如留在家里贴补衣食不足。而刘琼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开辟一条能够持久前行的路。“事实上,我没有像媒体评价那样看自己,刘琼还是刘琼,每天都还在和工人们一起干活,更不敢因为一点点成功而偷闲。”
采访中记者始终发现,刘琼的脸上并没有张扬过多的喜悦。创业永远是有压力的,也许,注定会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她。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有人能说出创业的路有多远,因为我还在走。”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