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博收购AB, 终极并购的啤市舞曲(上篇)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2 16:45 浏览 N 次一个多月以来,英博收购AB被炒得沸沸扬扬。据确凿的消息称,如果AB联合墨西哥GPMCY公司挫败英博向其发出收购意愿的计划破产,那么收购将成定局。如果真的如此,整个世界的啤酒格局都将改变。而在中国,英博也将一举超越燕京,进入三甲,同时催生更大的变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这种格局演变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短期内市场格局将由原来第一阵营里的三足鼎立将演变成四强争霸;第二阶段,不久的将来或将最终演变为英博与SAB(雪花)两大外资一决雌雄的两极格局。
英博的突然爆发,将使市场经历一场空前的激荡与裂变、换位与整合。空前的收购产生雄厚而巨大的资本力量,将左右着啤酒市场运行的势态、过程和节奏。在这种冲击力之下,中国啤酒市场长期以来酝酿的两极分化趋势将空前加快。原来三大巨头的压力将越加沉重,优势将向英博一边倾斜。同时,英博的形势也非常险峻,其冲击力会因种种因素而受到制约,不过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在与雪花的角逐中会渐渐占据优势。届时,雪花将调整战略,全方位的针对强悍的新挑战者组织战略进攻;英博为了反击,也会将战略布局向纵深推进,巩固自己在华的啤酒版图。原第一阵营里的青岛和燕京,在这种大趋势下将被并入两大体系而消失。至于第二第三阵营里的啤酒企业,则将在全国范围内陷入两大集团的对抗泥潭而将精疲力尽,最终并入两大体系。至于地方小啤酒品牌,要么倒闭,要么在一块小地皮里梦游。类似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争锋的啤酒市场局面,将在英博并购AB后形成。
增强,在与雪花的角逐中会渐渐占据优势。届时,雪花将调整战略,全方位的针对强悍的新挑战者组织战略进攻;英博为了反击,也会将战略布局向纵深推进,巩固自己在华的啤酒版图。原第一阵营里的青岛和燕京,在这种大趋势下将被并入两大体系而消失。至于第二第三阵营里的啤酒企业,则将在全国范围内陷入两大集团的对抗泥潭而精疲力尽,最终并入两大体系。至于地方小啤酒品牌,要么倒闭,要么在一块小地皮里梦游。类似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争锋的啤酒市场局面,将在英博并购AB后形成。
上篇 魔兽争霸:雪花“迎来”真对手
英博集团前身是比利时英特布鲁啤酒集团,已有600多年历史,总部位于比利时。2004年,英特布鲁和巴西美洲饮料公司(AmBev)合并成立英博啤酒集团,现为全球最大啤酒公司。1984年,英特布鲁进入中国,至今已有24年历史。英博吸取了当年洋啤酒直接进入中国而不服水土的教训,通过购买本土品牌达到进入中国的目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在中国已有30多家酒厂,345万多吨产销量,直逼老三燕京啤酒。
AB(即Anheuser-Busch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啤酒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于1852年创立。AB年产啤酒1300万吨,自1957年以来(来源:啤酒市场信息参考)一直居美国行业之首,占美国啤酒市场份额的46%,控制着世界9%的啤酒市场。百威是其旗下享誉世界的品牌。AB公司1993购买了青岛啤酒5%的股权而进入中国市场,1995年组建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成为外资在华最早的控股啤酒商之一。2003年4月,AB与青岛啤酒正式结成战略联盟。2004年7月成为哈啤控股股东。2005年,AB持股青啤达到27%,成为青啤第二大股东以及最大的非政府股东。
多年来,AB的百威啤酒牢牢把持着中国高端市场50%以上的份额,而高端市场占据我国市场总量10%的份额,加上对哈啤的控股和对青啤的持股,AB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和英博相差无几,是第二阵营里的佼佼者。英博如果成功收购AB,并将其中国业务囊括怀中,直接销量将超过500万吨,加上对青岛、珠江的股权,其啤酒产销总量将一跃成为中国第一。(按2007年英博销量与AB公司销量和持股部分计算)
2006年,雪花的销量是530万吨,与青岛啤酒的453万吨销量拉开了87万吨;07年华润雪花的销量是692万吨,与青啤的505万吨拉开了187万吨。这表明华润雪花第一(销量上)与青岛第二(销量上)的距离之间呈现扩大的趋势。换句话说,青岛离雪花越来越远,雪花第一的宝座将越坐越稳。但是,英博并购AB的消息,却让雪花的第一宝座开始摇晃。鉴于收购后新英博集团完整的品牌结构体系和猛烈的渠道扩展能力,超过雪花并非难事。
一、连纵中国 新英博初露端倪
英博自从登陆中国,就一直盘踞在华东、东南、华中,没有涉足广大的华北、东北、西南、中原等地区。它倾向于做肥沃的市场,而每做一处,力求精深、稳固、扎实。英博在华的扩张思路,和华润雪花颇有相似之处。一切布局落子,均以绝对掌控市场为目的。大体而言,布局有两种方式:一是控股与收购;二是自建酒厂。英博选择了第一种方式。在收购的对象上,英博非常慎重,其依据是被购的企业是否在市场上拥有优势份额和其潜在的成长性。不象青岛,随便收购一些只剩下残骸的企业。基于这种思路,英博的布局尽量往有潜力的市场和企业靠拢,于是就出现了华东、东南、华中的布局网络。
图1:AB与英博主要市场区域
1、AB布局:没有身部的人体符号
AB在中国,只在武汉建有基地,不算正在建的佛山基地,其他地方全空,大江南北千里运酒,在中国啤酒业独树一帜。2004年收购哈啤后,AB在东北构筑起了势力范围:在东北三省分布着12家工厂,其中吉林3家,分别在吉林市、延吉市和长春市;辽宁2家,分别在沈阳市和锦州市;其余的7家在其大本营黑龙江的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鹤岗、佳木斯等地;2001年哈啤控股唐山啤酒厂,哈啤势力延伸到华北顶端。2007年,AB在佛山三水建年产40万吨工厂,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底完工。2008年初,AB将唐山啤酒厂迁址扩建至36万吨。并打算到四川建厂,深入中国腹地。
AB在中国的布局落子就像是疏落的人体素描,甚至只用直笔勾出头部和肢体,把它作为人体的符号而看作实体。东北作为头部、联结武汉和佛山成为两腿,唐山为颈项。这种布局特征和AB公司的中国战略思路有关。其思路是AB=A+B,B就是百威,A就是参股或控股某一啤酒企业。百威走高端,攫取中国啤酒市场利润最丰厚的一块肉。利润高、销量低,可以全国到处运,所以只在武汉建一个厂。哈啤密集布局东北,且哈啤有高端的哈啤冰纯,所以可以让百威携带它全国到处跑。鉴于市场的需要,又在佛山落子。可以设想,这样具有冲击力的品牌一旦融合到英博的雪津体系中,可以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2、英博布局:典型的东方苍龙
从专注于富裕的东部,英博从几年前便开始“西征”,目前布局覆盖了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山东等地。旗下30多个酒厂10多个品牌,遍布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在进入的区域,英博都占据了很大部分的份额。尤其在浙江、福建等地,英博是当之无愧的市场霸主。这些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啤酒销量大、利润高,虽然高手林立,但善于深耕市场的英博还是因势利导,泰然入驻,显示出“强中手”的本色。
1)江南:经营国之大业
江南,一个传奇的地方,富裕繁华,人口众多,气候温和,啤酒销量巨大,故啤酒大腕云集。雪花、青岛、英博、重啤、喜力、三得利等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兵不血刃的角逐。
目前,在华东市场上攻势最猛的莫过于雪花,在江苏拥有苏州、无锡、常州三家工厂,在浙江拥有杭州、萧山、嘉兴、宁波四大基地,并且将在温州建厂;在安徽拥有合肥廉泉、蚌埠圣泉、安徽龙津、雪地啤酒以及淮北相王等9家工厂,在上海今年又开建40万吨厂。最早入驻的是青岛啤酒,于2001年已经完成华东布局。它先后收购建立了11家企业,成立了华东控股公司。在江苏拥有扬州、徐州等5家工厂;在浙江拥有台州一家工厂,台州位于宁波和温州之间;在安徽青岛在马鞍山和芜湖有厂。燕京落子仙都,也攫取江浙市场的箪食豆羹。重啤集团在江苏拥有常州天目湖啤酒(收购原镇江中泠啤酒)、浙江大梁山啤酒。江苏大富豪啤酒在通州、南通、启东、盐城等4地投资建厂。
华东市场另一重要的一极是英博啤酒。1997年底,英特布鲁啤酒收购了南京金陵啤酒60%股份开始进入华东市场,第二年又收购南京亚力啤酒(来源:啤酒市场信息参考)80%的股份。此外,英博还拥有南京的金陵啤酒和亚力啤酒及泰州三泰啤酒。2002年4月,英博收购了宁波开开集团;2004年6月收购了浙江石梁啤酒。2005年3月成功控股雁荡山金狮啤酒集团55%的股份。2006年7月25日英博集团宣布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收购衢州新国光啤酒公司72.4%的股权。至此,英博基本上完成了华东的布局。
华东市场是英博进入中国最早的基础市场,也是英博中国事业的根基。在华东的江苏和浙江,英博啤酒主要和华润雪花、重庆啤酒展开市场搏斗。青岛啤酒也参与其中,但影响不大。英博初来乍到时曾走了不少弯路。当时英博想把金陵啤酒打造成高端品牌,不走大众化路线,结果3年时间导致市场份额锐减,公司濒临破产,后来又回归了大众化路线才起死回生。经过多年的市场博弈,英博摸索出了适合中国啤酒消费者需要的发展道路:做强区域品牌。至今,英博不仅在华东站稳了脚跟,且越来越暴风骤雨般的开展渠道攻略,大有盖过华润雪花的气势。
2)福建:飞夺泸定桥
福建人口总量不大,但近200万吨的啤酒市场容量却足以吸引众多啤酒厂家。福建啤酒市场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以2006年为分界点。06年以前,福建啤酒市场是雪津、燕京惠泉、青岛三足鼎立时期。06年1月,英博入主雪津,砸下58.86亿元将其收购;06年2月,雪花收购泉州清源,市场呈四分天下的格局。
青岛啤酒分别于01年6月、8月和02年5月收购了原福州榕城啤酒、原漳州啤酒和厦门银城啤酒,完成了在福建市场的布局。2002年9月燕京收购南安惠源啤酒,2003年7月控股惠泉啤酒,印证了“有青岛的地方必有燕京”的俗话。
2006年1月,英博以近10倍的溢价收购雪津,可谓不惜一切。其战略目的是明显的。雪津是福建第一品牌,占据福建市场40%的份额,雪津作为当地第一强势品牌,05年产量达83万吨,盈利3.8亿元,在闽东和闽北更具优势。收购雪津,英博牢牢把握住福建市场,势力将伸到江西,将华南、华东连成一片。
3) 湖南:探囊取物
在英博之前,已有青啤、燕京、重啤挥师湖南,湖南啤酒市场呈现四强争霸的格局,其中华狮啤酒是重要的一极。01年青啤收购郴州资兴东江啤酒厂并将产能扩到10万吨,04年青岛啤酒(长沙)有限公司10万吨啤酒生产线投产。早在青啤之前,燕京啤酒在湖南衡阳和湘乡已分别有产能为15万吨和20万吨的啤酒厂,04年初燕京在长沙建10万吨厂至此燕京产能将达40万吨。02年4月,重庆啤酒参股湖南国人啤酒而进入湖南市场,05年7月常德10万吨厂建成投产,并收购原永州啤酒厂成立永州分公司。原湖南品牌长沙啤酒厂于1995年与金狮集团合作,在长沙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并且在株洲设立分厂。04年初和年末,英博对它进行两次收购且全部控股。07年8月华润雪花收购原兴华啤酒90%的股份而将其10万吨产能扩建至20万吨。
在长沙,英博华狮主要受到来自青岛、燕京、重庆的挑战,同时雪花从岳阳向长沙、常德、益阳等城市辐射,不过英博旗下的白沙还是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青啤的两个厂可分别掌管湘南湘北两片市场,燕京的衡阳厂可直接对抗青啤的郴州厂;其长沙厂可对抗青啤宁乡厂。重庆啤酒则从侧面包抄,从永州进军湘南,从常德(来源:啤酒市场信息参考)进军湘北。英博占据湖南东部,离怀化、邵阳远,不利于其在湘西的攻略。白沙啤酒虽然在长沙卖得不错,但产能小,不利于对其他市场的进入,不过,其已于今年初打算将产能扩建至40万吨。
4) 湖北:定海神针
地处中国版图心脏的湖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湖北啤酒市场依然是几大巨头的游戏场所,燕京、青岛、华润雪花、英博、AB五大巨头唱主角,占据了湖北90%左右的市场份额。重庆啤酒沿江发展,98年收购宜昌啤酒厂而进入湖北市场,08年河南的维雪啤酒收购鄂南啤酒厂进入湖北市场。99年起至01年青啤酒收购黄石、应城、随州、天门四家啤酒厂,05年天门厂不堪亏重负转让给华润雪花。燕京在襄樊和仙桃市分别拥有产能15万吨和20万吨酒厂,辐射武汉、襄樊、十堰、荆州、宜昌等周边县市及河南南阳、陕西安康等外省市。02年至05年,华润雪花在武汉、天门、宜昌建立了生产基地。05年6月27日英博收购湖北宜昌当阳雪豹啤酒厂而成立英博啤酒(宜昌)有限公司。目前英博在湖北布局有宜昌、荆门、孝感、荆州、襄樊、黄冈等地,辐射湖北全境,产能接近90万吨。
5)其他区域:蓄势待发
安徽:徒手擒虎 安徽属于华东,但在英博的布局中还是空白。到目前为止,安徽啤酒市场还是华润雪花的天下。从2000年开始,华润雪花先后收购了合肥廉泉、蚌埠圣泉、安徽龙津、雪地等啤酒公司。2006年收购安徽淮北相王,拥有9家工厂。而青岛啤酒抢先在马鞍山和无湖落下两子,重庆啤酒在安徽落下5子,主要集中在发达的池州、宣城巢湖,燕京基本上没有布局,英博目前还没有在安徽布局,在市场的开拓上显得有点徒手擒虎。
山东:小试牛刀 山东啤酒市场是青啤大本营,其在山东的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德州、淮坊枣庄等重要城市建有基地,去年也在一直久攻不下的济南投资建了40万吨厂,其垄断山东意图明显。目前,青啤在山东已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燕京01年收购了三孔(曲阜)、无名、莱州三家啤酒厂,扩建后产能达80万吨,但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雪花05年收购了年产5万吨的聊城东阿啤酒厂,对容量近400万吨的山东,简直杯水车薪。在山东地方品牌多如牛毛,烟台啤酒、济南啤酒在当地都有一定实力。
2004年英博收购了淄博山东华狮啤酒而进入山东,其下品牌绿兰莎在淄博、潍坊、河北等地拥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淄博虽然地处山东心脏,可以中间开花向四方辐射,但绿兰莎想以单薄的力量来突破,是难以撼动青岛(来源:啤酒市场信息参考)铁蹄的。山东市场高手林立:烟台有烟台啤酒,济南有济南啤酒,淄博有青岛崂山啤酒,泰安有泰山啤酒,英博单靠绿兰莎在这些强势品牌的角逐夹缝中揭竿而起,难度不小。
江西:狂飙突进 目前在江西的啤酒企业有20多家,但大多都是小企业,超过5万吨的没有几家,比较有影响的有南昌亚啤、帝泉啤酒、南昌雪津、抚州燕京惠泉等几家。江西啤酒市场呈现燕京、南昌亚啤、英博雪津三国演义的格局。南昌亚啤是本地品牌,与菲律宾亚洲集团合资。它在南昌、九江、宜春、上饶、鹰潭、景德镇等地级市及辖县具有极其强势的竞争力,在抚州、吉安、赣州三个地级市及辖县优势不明显。帝泉啤酒缺乏雄厚的资本背景,但在当地有一定的份额。燕京在抚州、新余和吉安有厂,但仍走不出赣州和吉安两地。惠泉在江西只有萍乡、万载、抚州城区有相对优势。而英博雪津攻势很猛,尤其在南昌。06年5月雪津啤酒南昌厂20万吨建成投产,之后对南昌市场发起猛烈渠道攻击,至今在南昌的份额呈上升趋势。至于青岛、珠江、金威等品牌,份额很小,雪花则挂零,对江西啤酒市场不构成影响。
3、英博+AB:东海有一鱼
英博收购AB之后,其版图将覆盖华东、华中、华南、东北、华北等大部分地区。正如上述,原英博在中国的布局是典型的东方苍龙,原AB的中国布局是一个没有身部的人体符号,一旦这两种物象有效叠加,即当东方苍龙按照人的某种意向和姿态运动时,将发出超乎想象的杀伤力。苍龙在南北方向上飞腾,然后扫尾西南。即时,英博将联结华南、东南、华东、华北、华中、东北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在东北生产雪津,在华南、华东、华中生产哈啤。哈啤与雪津构成龙的两只角,百威将成为龙的眼睛,腾云驾雾,南征北战。英博占据浙江和福建,驰骋江苏,渗透华中。收购之后,它将从关东南下,从唐山辐射华北,在佛山辐射华南,这种布局可以对其中的空白地带形成包围,比如胶东和中原。
二、翻云覆雨:新英博挤压雪花
自从收购雪津之后,英博在东南的福建和江西地区狂飙突进,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雪津冲击波。但华润雪花凭着全国范围的布局和大量的促销战在辽宁、四川、安徽、湖北、江苏取得优势的份额,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衔销量老大。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对手能与之匹敌。英博若成功收购AB,其市场份额的增长能力不但在湖北和浙江两地改写英博的啤酒市场销量史,还会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华润雪花的扩张势头。更有甚者,并购后的英博在这些地方的攻势还将远远强于燕京、青岛等其他啤酒企业。可以预见,英博即将在并购中迅速崛起,成为华润雪花唯一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中国啤酒业两大最终巨头将慢慢浮出水面。
1、 湖北:两强对峙新英博逞强
在目前的湖北市场上,英博旗下各品牌抢占了超过1/3的市场份额。收购AB后,新英博无论在产品线上还是市场占有率上,都将更上一层楼。尤其是对于雪花的强势区域武汉,新英博将对之形成内外夹攻。(见图2)至于黄石的青岛、襄樊的燕京,在新英博旗下百威、金龙泉等的配合攻击下,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极有可能在竞争中首先败退下来,然后剩下财大气粗的英博和华润雪花展开更为残酷的“楚汉之争”。
华润雪花2002年就开始进入湖北,目前在湖北拥有130(来源:啤酒市场信息参考)万吨产能,拥有武汉、天门、宜昌三大基地,全国品牌雪花早早入驻;而英博2005年才进入湖北,雪津啤酒还没有上场,雪津如果上场,无疑将给英博再添加一个砝码。但是,百威的加入将改变这个现状。长远看来,在英博与华润雪花的楚汉抗争中,英博稍占上风。它将主导着整个湖北啤市。湖北啤酒市场已经具备了未来全国啤酒大局的某些缩影。
图2:湖北啤酒市场份额图
2、湖南:雪花难争衡
在湖南,英博已做到了1/4强的市场,而AB的份额也将近两成。合并后,新英博的份额将超过四成。而华润雪花的份额仅7.5%,排在13.3%的燕京之后,在青岛、英博、燕京、华润雪花这四大巨头的排名中位居倒数第一。虽然华润雪花将华容的啤酒厂扩建到40万吨,但对整个环境的改变却不大。在湖南,原AB公司旗下的哈啤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取得了近乎燕京的份额,这说明哈啤将来在南方还大有可为。因为在别的省份,哈啤知名度还不大。雪花在别的省份靠华润雪花的规模庞大而有名,那么实力更加雄厚的英博也可以将哈啤携带得更出名。
图3:湖南啤酒市场份额图
3、浙江:新英博只手遮天
在浙江,英博已经处于垄断地位,再加上AB的份额,一家独大的格局将更加明显。当然,华润雪花绝不可能轻易放弃浙江,虽然目前的份额还只有一成多。但是,雪花一直在努力,比如落子奉化,比如将布局温州,等等,都体现出了雪花“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浙江市场上,向来咄咄逼人的华润雪花在与英博的较量中处于下风,某些地方还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收购AB后,新英博处于市场主导、华润雪花处于弱势地位的格局将更进一步。但由于浙江市场的吸引力和两家都不放弃的客观因素,预计这种“强弱之争”将继续下去。雪花虽然处于弱势,但还不至于被挤死。
4、江苏:新英博后发制人
在江苏,华润雪花处于强势,拥有近1/3的市场份额。但是,从总体趋势看,华润雪花却在走下坡路。最鼎盛的时候,其份额甚至超过了4成,但在市场竞争中却慢慢被稀释。收购AB后,新英博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两成,大大缩小和雪花的差距。英博江苏的布局主要在泰州和南京,以雪津和金陵品牌主攻。并购AB后,百威抢占高端、雪津走中高端,品牌将得到加强。
图4:江苏啤酒市场份额图
6、品牌:挤压雪花
英博收购AB后,将构建一套完整的品牌结构体系:百威走高端,雪津(或哈啤)走中高端,各地方品牌走底端。10多年来,百威牢牢把持着中国高端市场50%以上的份额,今后要继续保持这一数字问题不大。中低端是啤酒市场的主流,是“酒肚子”。目前雪津啤酒已经走上几个市场舞台,福建、浙江、江苏、江西等市场,其品牌的运作非常精炼,渠道攻势很猛烈,拥有相当一部分固定的消费群体。其“真情”的品牌诉求具有相当感染力。具备全国攻势的潜力。哈啤已经走向全国两年了,但成绩不很出色,原因是其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知名度不够大,在哈啤的品牌诉求中,冰冷是其亮点,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在南方夏季很热,冰冷的品牌定位会产生很大的反响。哈啤在英博的(来源:啤酒市场信息参考)携带下,其知名度将会更加提高。英博的“雪津和哈啤+百威”的品牌组合将形成品字形向每一个市场发起总攻。对于走低端的雪花而言,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三、为什么不是三足鼎立
可以肯定的说,无论是青岛还是燕京,都不具备成为寡头的条件。原因很简单,它们的实力和背景都不够。青岛啤酒07年的销量是505万吨,和华润雪花的差距是近200万吨,青岛啤酒能否在两年内实现完成追加的200万吨销量,这有点天方夜谭。第一是两年内青啤无法增加200万吨产能;第二就算两年内完成200万吨的产能,也无法赶上华润雪花,因为雪花的步子迈得更大,打算在三年内销量达1000万吨呢。青岛不可能,那么燕京可能吗?答案是否定的。07年燕京的产量是400吨,要想在3年内翻一番是很难的,更好像在梦游。
1、危言耸听:青岛收购金威
近来有流言青岛要收购金威,这简直是谬语流传。金威在深圳有两个厂,在汕头、佛山、东莞、天津、西安、成都各有一个厂,共8个厂,产能达160万吨。而这些地方,青岛基本上都做得比金威好,且金威大多数厂都在亏损中。再说,虽然金威已经“江河日下”,但其规模在那儿,收购起来也不是笔小数目。当年青岛啤酒全国扩张之时,收购的都是当地的中小型企业,而不是当地最强的企业,因为并购那样的企业青岛担负不起高昂的成本,或者说青岛不原意大出手并购,那么时至今日,并购的成本更加高昂,青岛啤酒不可能在物价上涨成本高昂的时候去并购一个在成本低廉时都不愿意并购的企业,也就是说,并购一个金威所需的成本远远比同时建造8个20万吨厂的成本还要高。
那么,这么大并购青岛啤酒不会去做,而会不会突如其来进行一次200万吨产能的扩产呢?同样不可能。200万吨,需要同时建10个每厂20万吨,或同时扩建。那么国内有哪一个市场可以同时容纳这么多的产能呢?所以青岛啤酒难以在短期内赶上华润雪花而成为真正的对手。因为华润雪花也不是在天天睡觉而是不停的扩张。
2、燕京也不可能成为华润雪花真正的对手
如果说燕京可能会成为华润雪花的最后对手,那么这种可能性也必须排除掉。虽然燕京啤酒在国内有北京、广西、内蒙等强势市场,但是它离青岛还有100万吨产能差距,按照燕京一贯的做法,不大可能去收购第二阵营(来源:啤酒市场信息参考)里的企业而在实力上赶上华润雪花,燕京07年的产能是400万吨,离华润雪花有300万吨差距,要在短期内赶上华润雪花,燕京至少需要同时收购两个第二阵营里的企业如金威、重啤或者珠江、金星,但从目前燕京的资本实力来说简直白日做梦,异想天开,如果自建厂的话就需同时建15个20万吨的厂,这可能吗?所以说,既然青岛啤酒都赶不上华润雪花,燕京就更不可能的了。
综上所述,如果英博能够成功收购AB,那么英博在中国成为将唯一一个可以和华润雪花平起平坐的战略对手,因为,第一、青岛和燕京已经不具备这种可能性了,第二、并购后的英博确实也具备这种资质,从其品牌结构体系、渠道开拓能力等方面也可以估算得到。同时,华润雪花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和并购后强大的英博相抗衡的对手。华润雪花不缺钱,背后有SAB的支持。在国内布局得比英博广,但品牌结构残缺不全,高端市场几乎挂零。但随着其零点品牌的推广和新款雪花淡爽的出炉,华润雪花也具备打造高端品牌的潜力。所以,英博并购AB将会诞生中国啤酒市场未来两个主人:新英博和雪花。
- 06-04· 牛A与牛C之间的日记
- 06-04· 人头马特级
- 05-25· [转]杜拉拉的跳槽启示
- 05-25· 中国酒企异地战略研究院
- 05-25· 转一位猎头同行的感触
- 05-25· 金融海啸袭来的时候…
- 05-25· 【转载】七次面试
- 05-25· 中山金凤凰人才网
- 05-25· 2010年08月11日
- 05-25· 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
- 05-25· 鄂尔多斯印象
- 05-25·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给
- 05-25· 《鄂尔多斯》月刊2011年第
- 05-25· 鄂尔多斯重拳打假 查获涉
- 05-25· [招标项目]鄂尔多斯市康巴
- 05-25· [转载]“欧艺墅”奢华珍品
- 05-25· 鄂尔多斯男性不孕不育-
- 05-25·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加油
- 05-22· 第七周
- 05-22· 2011哈尔滨啤酒节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