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酒业 > 安远 一座古城,万家灯火

安远 一座古城,万家灯火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9 20:45   浏览 N 次  
安远 一座古城,万家灯火2008-11-30 叶梓/文

征战:安远的历史

从甘肃天水往西,出五十余里,是一座古风盈盈的县城:甘谷。

甘谷,古称冀,公元前688年建县,为全国县制肇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滔滔黄河的第一支流、发源于渭源县颇有传奇色彩的鸟鼠同穴山的渭河穿城而过,绵延东去,仿佛披挂于古城身上的一袭丝绸。正是这里,既有大佛高高在上的大像山石窟,亦有早在宋代就设立的茶马互市,丝绸、胡麻等物品从这里也实现中转,从而成为甘肃大地历史文化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

但是,这里的安远古城,却鲜为人知,少有问津。

关于安远古城,可以备忘如下:

天禧二年(1018)置安远寨;冶平四年(1067)置鸡川寨,并筑寨城;熙宁元年(1068)陕西秦凤路副督总管杨立广筑大甘谷口寨,朝廷赐名“通渭堡”;熙宁五年(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属熙河路通远军(今甘肃陇西)辖;元佑六年(1091)六月,夏人数万,攻陷定西城和通渭寨,杀人甚众崇宁五年(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治今陇西)。

显然,安远古城的历史,和大宋王朝与西夏的征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事实上,这与它处在征战的前沿位置不无关系。据史载,北宋英宗年间,西夏李谅祚南犯,兵略筚篥(今杨家城子,安远古城的一部分),劫生户西徙,陇上地空百里。知秦州马仲甫奏请筑城屯兵,充军实,省粮运,以防西夏。秦凤路副都总管韩琦向朝廷奏准以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杨文广知秦州以督其事。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7月,杨文广筑大甘谷口砦,名筚篥城。是时,西夏置保泰军于定西,图秦州。杨文广提兵西进时,以筚篥城有泉喷珠鼓诱士卒,日行百里,夜抵筚篥城后,随即布置防御。黎明,西夏军至,兵拥筚篥城,宋军出城大破其军,追杀数千众。西夏军逃遁时留书曰:“当白国主,以数万精骑逐汝。”杨文广遂筑鸡川堡以为联防,宋神宗下诏褒奖,钦赐“甘谷堡”之名。

而安远古城,就是杨文广的屯兵积谷之地。

至今,在安远古城,还有校场坡、演武亭等地名行世。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安远这个名字的来由。杨家将:安远的辉煌

其实,在中国的版图上,有着安远之名的古城,不止一处,比如河西走廊有,宁波有安远炮台。那么,安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安远,就是安其远方,那么,又如何“安其远方”,首先,得有精兵强将,其次,要易守难攻,当然,也要能屯得下大量的军粮。而这些,于对安远古城,似乎都一一具备。

安远城南10余里处,有一山,名曰香台山,山巅有大冢,俗称“六郎峰”,据当地民间传说,为杨六郎衣冠冢。在如今的安远古城,流传着不少关于杨家将的传奇故事,而且有不人姓杨的人家自认为是杨家将之后,且以此为荣。

其中,关于杨文广的故事,最多。

杨文广是宋代著名的军事将领,是民间传说的“杨家将”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一生,几乎是在战场上度过的,南伐侬智高,西征西夏,北御契丹,足迹所至,遍及大宋王朝的边陲。据《宋史》载:“杨文广,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治平中,议宿卫将,英宗曰:‘文广,名将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

史书里的廖廖数笔,在民间,则会有着层出不穷的无数故事无声地传唱!

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杨文广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不到三年,宋英宗死,神宗继位,改元熙宁。宋神宗是两宋皇帝中比较振作的一个,在位18年,以“熙宁变法”即史称“王安石变法”影响最大。熙宁变法的结果之一,就是对西夏采取攻势作战和这一作战的胜利。这一胜利的起点,就是杨文广略取秦州筚篥,切断西夏王国与岷山地区氐羌部落的联系。

筚篥,就是现在甘谷县城北四十公里散渡河旁的安远古城。

杨文广据筚篥堡后,一面加固城防工事,一面自鸡川砦(即冀川砦,今天水市)筑堡,北抵南谷。此后,古渭东南数百里间皆成“内地”。宋神宗闻报大喜,“诏书褒谕,赐裘衣带马”,改筚篥堡为“甘谷堡”。时在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六、七月间。后来,民间以筚篥堡为筚篥城,相传至今。

其实,作为甘谷“北大门”的安远,早在元、明、清以至国民时期,系甘肃省平凉市通渭县重镇。1950年秋,才划归天水甘谷县管辖。但是,行政管辖的变化,并不会改变它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重要意义,也不会改变它兵家必争的军事地位。正是它悠久的历史创造出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诞生于此的那些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如宫灯,如高台,如秧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开放的一朵朵质朴之花。宫灯:安远的面孔 而安远宫灯,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了。

安远宫灯的历史,它的历史,和古城一样,可以上溯到宋真宗天禧年间,大概有一千多年了。如此古老的小城,如今要想找一些古老的证据,却很难。比如,城墙早就没了,史书也没流传下更多的史料,当然,这也是不少老城共同的遗憾。但安远与之相比,却又是有幸的,因为它上空的历史烟云虽然散了,但还没有散尽——在安远古老深远的天空下,至今,还亮着一盏灯火,一盏自宋代点亮就再没有熄灭过的灯火。

这就是安远宫灯。

宫灯,应当是古代游娱的一种。但能在如此偏远的老城兴盛开来,足见它当年的繁华。这或许和甘谷的历史大有关系,而宫灯的出现,则加深了这种繁华。至清代,安远宫灯的制作技术已十分成熟了。据说,当时有钱的人家,每逢春节,会请来专业画师制作新灯。灯的形状,多为四方形,一灯四面,灯架开合自如,灯面多取高级丝纱。《长物志图说》里文震享如此谈到:灯样以四方如屏,中穿花鸟,清雅如画者为佳。

安远宫灯,何尝不是如此呢!

据当地村人介绍,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六的晚上,是安远人民欢度春节的高潮,长长的老街上挂满绚丽多彩的宫灯,花树夜放,星雨纷落,动人心弦。这种灯会,距今已有160年的历史。想想,在安远遥远的春节里,爆竹声声,高耸的城墙里,一盏盏艳丽的宫灯挂满长街,似银河落入人间,繁星点点,何等壮观!我,多想回到清末年间的甘肃安远,徘徊在这样的老街,在这样的灯火下,四处游荡。有趣的是,安远宫灯的灯面,不是简单的灯面,而是多以古代小说为蓝本而绘的画面。一盏灯一回,一盏盏灯排起来,就是一本亮着的连环画。

我不知道“连环画”这种我小时候叫小人书的艺术形式起源于何时,但得承认,安远宫灯可能是自古以来最别有情趣的一种“连环画”吧。就像那纸质的连环画一样,安远宫灯所呈现的,也是一个个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三国演义》、《西厢记》、《精忠岳传》,这些在民间有口皆传的通俗故事,在安远,都能以一盏盏宫灯的样子,亮给你看,仿佛一本打开的书。灯火的下面,扶老携幼,男女相伴,人来人往,一派烟火气息。

再往后,就有了专门的灯会。灯会期间,也多了秦腔、秧歌等不同内容的民间游娱方式,让灯会的民间气息更加浓烈了。在当地镇上的一册书籍里,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初期的灯会只是观灯,讲灯,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灯会为主,配合唱戏,耍秧歌等各种形式。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日,是安远人民欢渡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也是群众观灯的良辰美时。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涌进长街,华灯高挂,人山人海,盛况空前。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融成一曲欢乐幸福、吉祥如意的喜庆曲,把人们带进美好幻彩的世界。此刻你若携全家漫步于灯会,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雅兴超然,别有一番情趣。”

据说,安远宫灯留下了不少,但在文革期间没能躲过一劫。如今,好像只留下关于《三国演义》的一些了。

其实,与其说安远宫灯是一部打开的连环画,不如说它是一座西北古老的小城留下的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这灯火,至今还在安远的天空下亮着。链 接天水的古镇●十二连城遗址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