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8日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9 17:02 浏览 N 次古镇碛口 古镇碛口景区介绍
碛口镇地处晋陕黄河大峡谷中段,东北距临县县城48公里,东南距吕梁地区首府石市44公里,东北距山西太原230公里,北邻陕西省佳县,与陕西省吴堡县隔岸相望。
碛口,是一座倚在黄河东岸吕梁山怀抱里的典雅古镇,曾在明清时期极度繁华,因长期占据北方商镇龙头位置,故有“九曲黄河第一镇”和“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誉。碛口历史文化厚重,建筑风格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今年6月,碛口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为“2006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守护名单”之一
记者:临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大县,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都把脱贫致富当作工作的重头戏。您任临县县委书记以来,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群众的话说就是:政治安定、经济繁荣。请您谈一下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取得这一成果的。陈国荣:近几年,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团结拼搏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五”期间的40倍,是“九五”期间的3倍,这五年的财政收入基本相当于“一五”到“九五”45年累计完成的财政收入。尤其是本届政府2003年———2006年任期的4年内,财政收入从2002年3513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2048万元。4年时间,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3962万元,几乎相当于建国初1949年到本届政府任前2002年累计53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4年时间完成了半个世纪的财政积累。本届政府任期的4年,是临县跨越发展的4年,在临县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4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结合穷县大县的实际,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县穷则思变,采取了脱贫致富的有效方略,从纯农业向工业方向迈进。一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煤焦产业的主导地位开始显现;二是坚持实施生态立县和劳务富县战略,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三是坚持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碛口景区开发较好起步;四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城乡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五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六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记者:在本次“两会”期间,我们了解到,临县县委在4年前的党代会上提出财政收入5年翻番的目标,当时有许多人持怀疑的态度,认为根本不可能实现。可结果却不仅提前一年实现了翻番目标,而且创造了翻两番的历史奇迹。请您谈谈是采取了什么样的办法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陈国荣:这样的目标是我们对临县县情和发展态势充分了解掌握之后提出的。2003年之前,全县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多年过去,可以说山河依旧,面貌未改,我们认识到就农业抓农业永无出路。所以本届政府在任期的4年里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发展的全新工作思路:用1000万吨煤炭支撑临县,为工业强县;用100万亩红枣覆盖临县,为生态立县;用10万劳务大军富裕临县,为劳务富县;用一个碛口旅游风景区开放临县,为旅游兴县;用城镇化建设带动区域化经济发展,为城镇活县。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形成煤焦、红枣、劳务、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根本转变。
具体地说,工业强县:临县煤炭资源丰富,品优量大,特别是今年以来,山西省政府全力实施“两区”开发项目,临县确定了15个大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加上霍州、太钢、阳煤3个骨干项目,总投资250亿元———270亿元,这在临县经济史上史无前例。我县要力争用10%的国土面积完成7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0%的财政收入。
生态立县:围绕100万亩红枣覆盖全县的目标,力争在现有70万亩红枣林的基础上,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同时全力推进红枣栽植和改良、精加工和深加工、标准化和品牌化,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和发展红枣文化体系,真正将临县建设成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
劳务富县:每年培训农民8000人,加强外出务工信息交流和维权服务。力争到2011年,全县劳务输出20万人,做到输出高技能农民,高效创收,使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旅游兴县:临县碛口,历史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独特,地方特色鲜明。清代乾隆年间,五里长街,店铺林立,商贸云集,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称。我们要加快开发碛口旅游景区,突出以古镇、古街、古村为依托的文物古迹特色,打造黄土高原、黄河风情、明清故居、晋商遗韵等独具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城镇活县:临县城镇带按城市功能规划为“一带、两心、三组团”。从而使功能区村庄变城镇,村民变市民,窑洞变高楼,务农变务工,以城镇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记者:听说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来临县工作过,现在您重返临县当县委书记,能否谈谈您对临县及临县人的感受和看法?
陈国荣: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任临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曾经有专家考证过,临县千沟万壑,十年九旱,环境恶劣,每平方公里土地只能养育8个人左右。可勤劳勇敢的临县人,不仅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而且还创造了每平方公里土地养育超过200人的世界奇迹。我对厚道、朴实、勤劳、坚韧的临县人充满了敬重之情。2003年我再次回到临县担任县委书记,离别多年,重返故地,我心绪复杂,喜忧参半。但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是临县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有信心带领全县人民把临县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工业的发展会为全县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势必会对临县的环境保护提出新的挑战,作为县委书记您怎样看待并化解这一矛盾?
陈国荣:这确实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有利亦有弊,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畏缩不前。应抓住其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大动力这个主要方面,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坚决地走工业化之路,但决不走简单扩大再生产之路,而是走优化结构、创新体制、集约化经营之路,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我们提出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就是要通过沿黄开发,将临县沿黄公路建成吕梁山充满生机的生态经济林。同时要加大湫水河治理,县城主街道和东西山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将临县建成经济繁荣、县容整洁亮丽、充满生机的新型县城。
记者:在3月份吕梁市召开的“两会”上,吕梁市市委书记聂春玉、市长董洪运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在讨论会上对各县做了重要指示。请陈书记谈谈你们打算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推动临县的“三农”工作。
陈国荣:扶贫攻坚是临县长期性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吕梁市“两会”期间,按照聂书记、董市长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我县及时召开会议,研究临县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工作,实施“1234”工程,即100万亩红枣林覆盖临县;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人;30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建成4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围绕这一目标,2007年,在红枣产业方面,我们将完善个人、集体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开拓国际、国内两个销售市场,抓好栽植、加工两个基地,搞好基地技术和市场信息两种服务,加快我县的红枣产业开发,年内完成新栽6万亩红枣林任务;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变劳务输出为人口输出,全县要新增转移2万农村劳动力,积极鼓励引导外出打工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帮助和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扶贫开发方面,要进一步做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开发工作,继续做好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年内将解决4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减少3.3万低收入人口;新农村建设方面,重点扶持经济实力强、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11个试点村和21个重点推进村,到2011年,全县力争建成4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使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描绘蓝图再创辉煌
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临县有怎样的发展思路?今后5年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预期目标?
陈国荣:我们县委、县政府结合临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况,通过调查研究一致认为,临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质上不是时间的差距,而是思维决策、发展战略、体制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实施“五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步伐,全面打好“三大工程”、“双百双千”项目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新临县。
今后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一、.综合经济实力要上新台阶;二、社会事业发展要有新突破;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迈出新步伐。
博学为范勤政为民
发展核桃种植基地105万亩,具有年产优质核桃12000吨的资源储量,并呈现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拟引进国内外投资商在楚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进行核桃产品的精深加工。年收购加工鲜核桃3740吨,生产优质核桃干果2200吨、核桃粉100吨、核桃油150吨生产线各一条。
加快核桃产业化发展对于培植骨干财源,促进农民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条 为确保核桃产业化规划目标的实现,提高绿色生态效益,促进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流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走生产、加工、流通,林工贸一体化的路子,实现农民致富、财政增收。
第四条 我县核桃产业化综合开发,各级政府要制定长远规划,突出重点乡(镇)和大户,大力培植以核桃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第五条 各级政府要建立届期目标考核责任制,建立相应的领导及监督机制。一届接着一届于,促进核桃产业化发展。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第七条 凡适宜栽植核桃树的地段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优先考虑核桃的发展与保护,并作为本地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八条 各地核桃的发展与保护必须经林业科技人员设计。施工监督,报上级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批准、备案。
第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应挤出资金扶持各类核桃科研项目,建立良种及种苗培育基地,保证其科技含量和市场需求。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条 质量标准
严格按照有机食品和AA级食品的规程和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加工、检测、包装、运输和经销。
(一)人工造林。必须按照规划设计,严格技术规程、标准化、规格化栽植与管理。工程完工后,须经林业主管部门检查验收,核实建档。
(二)苗木质量。我县优质核桃种子资源(含所有繁殖材料),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范管理,严加保护。新栽植的核桃苗,·必须使用经专业技术人员鉴定的良种嫁接苗。优质种苗统一由林业部门提供,以确限苗木质量。其他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苗木,必须在林业主管部门办理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林业植物检疫,方可进入流通,否则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罚。
(三)丰产培育。加强除草、施肥、抹芽、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高位嫁接、人工授粉、修枝整形、培育冠形和合理密度为主的集约化经营管理,达到亩产 160千克以上。(四)低值低效林改造。对未经品种改良的核桃树全部实行高位换种、集约经营,提高单株产量。对病虫害防治实行统一组织协调,统一防治队伍,统一防治药物,统一防治时问,统一收费标准,实行有偿技术服务。
(五)综合利用。加大核桃精深加工力度,充分发挥现代科技进行核桃果皮、叶、种壳的开发利用,努力提高核桃产值。
第四章 投人管理
第十一条 坚持谁造谁有,谁投资谁管理,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实行多元化、多方位投入,采取股份合作、个体承包等措施大力发展核桃。
第十二条 以政策性投入为导向,以农民和信贷投入为主体,以加工、流通企业投入为补充,扩大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坚持增加农民自身投入、项目争取、地方筹资及社会投入的原则,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吸纳资金,扩大核桃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网络。
第十三条 建立以县为中心、乡为枢纽、村为基础、专业大户为细胞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培训力度,鼓励科技人员技术承包、有偿咨询技术服务、组建核桃专业合作社、创办科技实体,引进高科技人才参与各类科研。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十四条 凡属规划发展核桃的重点乡(镇)必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狠抓发展、严格质量、重点考核、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各乡镇要抓好示范点。以点带片、以片带面、辐射带动、平衡发展,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第十六条 科技人员要实行定点挂片,实行定位科技承包负责,以规模化科技示范片带动全县核桃产业经济的发展,实行目标考核,绩效挂钩等奖惩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大科技含量。
第十七条 各地对擅自开垦、毁坏、砍伐核桃林木及林地的事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处理。
第十八条 各地要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完善和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加工、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 第十九条 核桃产业化发展,需要生产、科研、加工、流通等部门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政府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筹集财政专项资金,对组织发展、科研、加工、流通等方面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部门领导和责任人追究责任。
& 求农民把核桃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县领导多次深入村组与农民一起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县林业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帮助规划,开展技术指导,调运苗木,今年元至3月,先后调运优质嫁接核桃苗18万株,新建优质丰产核桃园8000亩;镇上成立了核桃产业建设工作队,安排一名副镇长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保证苗木的成活率,镇上与农户签署了核桃苗栽植管理合同书,激发了群众建好园,管好树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全镇人均建园2亩,丰产后仅核桃一项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该镇不断挖掘核桃园的潜力,发展生态立体型农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在林下种植猪苓、天麻等中药材27.18万窝,在林间种草养牛1742头、养羊11875只、养猪8302头,养鸡6万余只,呈现出蓝天映碧草,种养共和谐的美丽景象。核桃园与七亩坪秦岭生态旅游区连为一体,吸引众多临县和西安的游客前来观赏,有力地拉动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7月31日至8月1日,白书记又前往昆明市嵩明县、禄劝县、富民县,就核桃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嵩明县杨桥镇龙街张兴发核桃苗基地听取汇报后,白书记说:一是要算一算每亩核桃的价值,群众划算不划算种,通过加工以后的价值,过去以鲜食为主,今后成规模以后要逐步扩大食用油等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种植核桃要依托科技支撑,要推广早实、早熟优良品种,采取科技措施使品种优化。
7月27日,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省林业厅报送的《做大做强核桃产业为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材料上批示:“核桃全身都是宝。因地制宜发展核桃,利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利于改善我省的生态环境,利于发展我省农业资源型工业,利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最近,省委白恩培书记到临沧市指导工作时,对发展核桃产业有明确指示。请省林业厅全力以赴抓好恩培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落实,组织指导好各地发展核桃。要超前考虑核桃的深度加工。请省林业厅派专人与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粮’集团联系,搞清楚用核桃生产油料的基本情况和核桃生产油料的市场预测,并专报恩培书记、光荣省长和我,从而使我们在指导农村产业发展上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
围绕"三个类型",壮大龙头促升级
在千方百计扩大核桃产业规模的同时,涉县人把企业龙头建设作为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2002年,这个县投资600万元兴建了年加工核桃能力为5000吨的富华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百露珍”核桃露、琥珀桃仁罐头已打入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市场,现年产值达2200万元。
2004年他们又投资了500万元,新建了年产800吨精制核桃油和300吨“锌宝”桃仁的宜维尔食品有限公司,当年实现产值上千万元;以经销核桃、核桃油、桃仁、桃仁罐头为主的涉县“三珍”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年销售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税100余万元;依托县外贸总公司在309国道旁兴建的涉县干鲜果品批发市场,已成为连接3省7县核桃等干鲜果品的最大集散地,年核桃交易量达5万吨以上,总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
2004年邯郸市在该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核桃专业协会--邯郸市核桃协会。它的成立更加密切了市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联系,使“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完全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推行"三个创新",提升品质增效益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涉县在探索促进核桃产业化建设中,重点推行了公司化管理机制、科学创新、品牌化经营三个方面的创新。
2004年,在造林公司化机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这个县积极借鉴工业化的理念和经营方式,本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面向市场,依托能人,相继组建了15家林果管理公司。当年,仅鹿头乡王红兵林果管理公司一家就承接4个乡(镇)50多个村的核桃修剪与芽接任务,累计修剪核桃树20余万株,嫁接17万株。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核桃树综合管理率达到80%以上,去年全县核桃增产达到100万公斤。
科学技术的创新又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个县先后邀请辽宁省核桃专家刘万生、河北省林科院王福忠、河北农大郗荣庭等果树专家来涉县指导研究核桃良种繁育、优质核桃管理等技术。经过众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先后有核桃良种繁育、核桃集约化栽培及加工等10余项技术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这些技术迅速应用到生产当中,实现了大树高接成活率达98%,定植实生树芽接成活率达95%。
- 06-17· chedder峡谷和wells大教堂
- 06-16· 鞋业广告的反差
- 06-16· [转载]广告语的语言魅力
- 06-16· 2011-04-24
- 06-15· 金华商务鲜花惠福东美食
- 06-15· 中国鞋业广告语的错乱与
- 06-11· 不幸的童話
- 06-11· 小野悠美
- 06-11· Ye。飄香
- 06-11· 不失望
- 06-10· Photo Album: 天赐庄美景
- 06-10· 一丝淡淡的浮云
- 06-10· [转载]“复活节”听“音乐
- 06-10· 迷失在东吴大学
- 06-09· 我最喜欢的卡通明星——
- 06-09· 【T T】今天我在网吧看蓝
- 06-09· 葛炮叔叔 蓝猫
- 06-09· 博柜正品蓝猫童鞋女童鞋
- 06-09· 蓝猫6+1数字童鞋——郑州
- 06-09· 蓝猫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