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肉制品 > 猪肉、猪肉制品行业及龙头“得利斯”分析

猪肉、猪肉制品行业及龙头“得利斯”分析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0 19:43   浏览 N 次  

来源:民生证券

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供求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兼具资金密集型特点,屠宰加工手段从手工、半机械化、机械化发展到高度现代化,对技术、资金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规模化、现代化企业的数量也就越少,如下图所示:


行业按生产加工方式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手工作坊,包括各种合法(农民自宰自食)和非法(私屠上市)的屠宰活动;二是由经批准的畜禽定点屠宰企业;三是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指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根据《二〇〇八我国肉类工业发展概况》,2008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3,096家,其中畜禽屠宰加工为1,799家、肉制品加工1,297家;另外有肉类罐头制造企业88家。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总数比上年增加249家,其中屠宰增加127家、制品加工增加122家;肉类罐头制造企业减少8家。目前,行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从行业内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2008 年,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工业资产总额达1,813.7 亿元,比上年增加333.5 亿元,增长22.5%。其中畜禽屠宰加工形成资产额为960.9 亿元,增加225.8 亿元,增长30.7%;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资产额为852.8 亿元,增加107.7 亿元,增长14.5%。另外肉类罐头制造资产
额38.99 亿元,增加3.12 亿元,增长8.7%。随着规模以上企业的发展,一些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被兼并或被迫转产。从行业集中程度来看:2007年,90家肉类蛋品加工强势企业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的74.2%,销售总值的71.1%,利润总额的77.4%。2008年,肉类蛋品加工企业中90家强势企业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的75%,销售总值的72%,利润总额的80%。行业的集中度有所提高。
2、行业及其产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入,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为:第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国内消费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进一步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低温肉制品、冷却肉、小包装肉等中高端肉制品的比重迅速增加。
第二、肉类行业科技不断进步,肉类深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得到改善,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生产出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多种类、高质量的肉制品。第三、政府和居民对肉类消费安全日益重视,肉类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形成,这将促进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消费信心增强。第四、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大,行业将进一步向机械化屠宰、加工与冷藏相结合、深度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同时,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一体化、规模化经营。企业之间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依托的联合、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的重组将越来越多,逐渐培育出一大批市场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企业集团。我国肉制品将向着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方向发展:
(1)冷却肉成为未来生肉制品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主要有热鲜肉、冷冻肉和冷却肉三种生肉制品。其中,热鲜肉以其肉品新鲜、膘白肉红、味道鲜美的优点在城乡消费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因其没有经过冷却排酸处理,易污染、易腐化变质、露天销售不卫生,这使热鲜肉的销量呈下降趋势,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冷冻肉以其肉品安全卫生、便于冷藏运输的优势,受到消费者及肉类加工企业的青睐,但在食用前需要解冻,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而冷却肉在吸收了热鲜肉和冷冻肉的优点,排除了两者缺点的基础上,保持了肉品新鲜、质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的优点,能有效避免消费者因食用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适温细菌污染的肉类引起食物中毒,而且按食用特点呈现分割肉状态,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被誉为集安全、卫生、美味、营养、方便于一体的优质“鲜肉”。近几年,冷却肉在大中城市已悄然兴起,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冷却肉将成为未来生肉消费的主流。
(2)低温肉制品成为熟肉制品的主要发展方向
低温肉制品是指在常压下通过蒸、煮、熏、烤加工过程,使肉制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2℃-85℃,并通过杀菌处理加工,在包装、贮存、流通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的肉制品。此类产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佳的特点。低温肉制品因其加工技术先进,营养损失少,可基本保留肉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肉类完整的纤维组织,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流行了60多年,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其作为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营养食品,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饮食观念的强化,低温肉类制品将在肉制品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肉类产品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
(3)传统风味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
中国传统风味肉制品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制作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也是世界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随着肉制品市场的发展,消费者难以满足于风味缺乏变化的西式肉制品,传统风味肉制品种类繁多,以其独特的色泽、香气、味道、造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传统风味肉制品包括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干肉制品、油炸肉制品、肠制品等。上述产品的加工设备一般比较简陋、卫生条件较差、包装落后以及产品货架期较短,导致生产厂商只能小批量生产,小范围内销售,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几年,传统风味肉制品正由旧时的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工业化生产转变,在标准化、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销售量越来越大。

行业供给状况及趋势
(1)肉类及猪肉产量状况
我国是肉类产量大国,1992 年超过美国成为肉类生产最多的国家。八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末,我国肉类总产量增长迅速,从1986 年的2,112.4 万吨上升到2000 年的6,013.9 万吨,累计增长184.7%,年复合增长7.8%。2000 年-2006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继续攀升,至2006 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089.0 万吨,六年累计增长17.9%,年复合增长2.8%。但2007 年肉类总产量有所下降,为6,865.7 万吨,相比2006 年下降3.2%,主要系当年猪肉产量下降所致。2008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回升至7,278.7 万吨,相比2007 年增加413.0 万吨,增长6.0%,主要系猪肉产量增加332.2 万吨所致。随着我国肉类产量的不断增长,1994年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至2008年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达到54.8公斤。虽然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依然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70-120公斤的占有量,特别是相比世界排名前10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丹麦的肉类人均占有量居世界第一,1998年已达417公斤。我国肉类生产和消费以猪肉为主,牛、羊、禽肉为辅。1986年,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的85.0%,所占比例非常大,随后这一比例下降较为明显,并逐步趋于稳定,1999年猪肉占比降至67.3%,此后至2007年,猪肉占肉类产量比例基本上维持在65%左右,2007年降为62.5%,2008年回升至63.5%。1986年以来我国猪肉产量及占肉类产量的比重如下图所示:




(2)我国猪肉产量的区域分布情况
我国猪肉产量主要集中在四川、东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区,2007年我国分地区猪肉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7年,四川省猪肉产量仍然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产量的10%;山东省猪肉产量省份排名第四,占全国产量的7%,山东、河南、河北这三个交界省份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是我国猪肉的主产区域。2007年东北地区的猪肉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9%,相比2006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成为我国新兴的猪肉主产区之一。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很大,2007年占全国产量的15%,其中作为猪饲料主要组成部分的玉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比例达到29%。充足的粮食供应,特别是玉米成为东北地区生猪养殖的重要保障和优势,该地区的猪肉产量增长潜力很大。
(3)肉制品产量情况
2000 年至2007 年,我国肉制品产量的增长幅度很大,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肉类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其所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由2000 年的6.8%升至2007 年的14.6%,如下表所示:



2007 年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4.6%,根据《二〇〇八年我国肉类工业发展概况》,2008 年该比例据测算为15.1%,但相比而言仍然较低,西方发达国家的肉制品加工往往占到肉类总产量的30%―40%,个别国家则达到60%以上。可见,未来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
(4)影响行业供给的因素分析
①饲料价格。在生猪收购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以玉米、豆粕为主要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会严重挫伤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导致生猪养殖数量和出栏量的下降,使得生猪供给减少。反之,则相反。
②动物疫情。生猪疫病的发生会致使大批生猪发病、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严重打击养殖户的积极性,从而放弃饲养生猪或缩减养殖规模,这将进一步导致生猪供给的减少。
③生猪收购价格和生猪生产相关补贴。在生猪养殖成本稳定的情况下,生猪收购价格上涨及生猪生产相关补贴增加将激发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从而增加猪肉和猪肉产品的供给,反之则相反。
④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劳动生产率,扩大生猪和肉制品产量,增加供给。

行业的需求分析
(1)肉及肉制品的消费情况
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正值成长期,消费群体迅速壮大,产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肉类及肉制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自1986 年的424 元增加到2007 年的4,140.36 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自1986 年的899.6 元增加到2007 年的13,785.81 元,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力带动了肉类消费量的上升,同时也持续提升了肉制品的消费比例,从而强有力支撑了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长期旺盛需求。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 亿,人均收入将在现有的水平上大幅提高,肉类消费将以每年平均3%-5%的速度增长,人均消费肉类数量还将继续增加,这对我国肉制品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次良机。
(2)影响行业需求的因素
①产品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生猪收购成本在猪肉及其肉制品的生产成本中占的比重很大,生猪收购价格的提高将增加产品成本,压缩利润空间,当利润空间小到一定程度时将迫使猪肉及其肉制品的价格上涨,从而影响居民对猪肉及肉制品的需求。
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肉类特别是肉制品的消费需求随之增长。
③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近年来,我国肉类的结构性消费升级从大城市开始,正向中等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扩展。目前肉类及肉制品,尤其是冷却肉、低温肉制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连锁超市的迅速发展和冷藏物流手段的改善,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市场对肉类及肉制品的需求。
④食品安全卫生体系的健全。随着我国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对行业不规范行为的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场上供应的肉类及肉制品的质量将越来越高,消费者信心增强,将增加对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
6、行业的进出口情况
我国虽是猪肉产量大国,但是猪肉进出口量占猪肉总产量的比重很小,如下:

1993 年至2007 年,猪肉出口方面:2004 年猪肉出口量占产量比达到最高点,但仅为0.96%,当年出口量为41.48 万吨;2006 年猪肉出口量达到最高点,为41.93万吨,占当年猪肉产量的比重为0.90%。猪肉进口方面:1999 年以前,我国进口猪肉数量非常少,之后基本维持在20-30 万吨的水平上,2007 年为平抑国内日益高
的猪肉价格、保证猪肉供给,我国猪肉进口量激增至47.3 万吨,其中鲜冻猪肉进口8.6 万吨,比2006 年增长2.59 倍,猪杂进口38.7 万吨,比2006 年增长98.7%。2008 年我国猪肉进口量继续大幅增加,据海关统计,2008 年1-10 月我国进口鲜冻猪肉34.8 万吨,比2007 年同期增长4.7 倍。2008 年猪肉进口量的增加,再
加上2008 年年初国家采取的包括财政补贴、整顿流通渠道、限制出口等大量保证国内猪肉供应的政策措施显现,从2008 年第2 季度开始,国内生猪价格开始下跌。由于国内生猪和猪肉价格回稳使猪肉进口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以及国内猪肉供应逐渐充足,据海关统计,2008 年6 月份我国进口猪肉6 万吨,此后进口量一路走
低,至2009 年1 月份已经下降至1.05 万吨。可见,行业出口及进口量主要受国内行业产品供给变动及政策措施的影响。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肉类在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食品国际贸易的技术、环保要求日趋严格,行业出口量出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与变动原因
1、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根据《“十一五”时期中国肉类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上世纪90 年代,我国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1998 年前统计口径为国有肉类加工企业)一直处于全行业亏损的状态,直到2000 年才扭亏为盈。2001 至2003 年,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的资产额、销售额、利润额的增长情况为:资产额年递增16%,销售额年递增21%,利润额年递增30%,行业形成了经济效益增长高于产出增长,产出增长又高于资产占用增长的良性循环。2004 至2007 年,规模以上肉类加工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利润率水平不断提高,如下图所示:


目前,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的存在,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整体竞争比较激烈,行业利润率水平较低。2006 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综合利润率为3.9%,而同期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6%。2006 年行业内分业务类型的利润率增长情况如下:屠宰加工利润率由2005 年的2.7%提高到3.3%;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利润率由2005 年的4.26%提高到4.54%;肉禽类罐头制造利润率由2005 年的3.73%提高到4.75%。2007 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综合利润率上升至3.9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本行业的整体利润率水平比其他行业低,但是利润
率水平正处在稳定的上升通道,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行业集中度与规范化程度的提高等多因素的影响,未来行业的利润率水平还将保持增长的态势。
2、行业利润水平变动的原因
近年来,行业利润水平变动的主要原因为行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生猪屠宰市场的规范,一些小的屠宰场由于不符合标准而退出市场,屠宰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有效的提升了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国内肉类消费结构的升级,行业内深加工产品的比重增加,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冷却肉、低温肉制品等高档肉制品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的提高。

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前景
1、行业整体规模增长平稳,产业和消费升级拓展广阔市场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我国猪肉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均大幅提高(我国猪肉主要为内需)。1986 年-2008 年,我国猪肉产量从1,796.0 万吨增长到4,620.0 万吨;我国人均猪肉占有量由16.4公斤增至34.8 公斤。同时,国内肉类产品的消费升级,对方便、营养的深加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越大,从肉制品加工率看,2008 年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产量占当年国内肉产量的15.1%,比2000 年的6.8%加工率增加一倍多。然而,我国屠宰工业化程度尚不足,还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屠宰户和小作坊存在。政府近年来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修订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已于2008 年8 月1 日实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并已于2009 年6 月1 日起实施,该条例和法律的实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府规范力度的加强,落后的小型屠宰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这就为较大型及拥有先进生产设施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规划,到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将
超过8,400万吨,肉制品产量超过1,100万吨。2010年全国上市流通的畜禽工业化屠宰加工产品的比重将从2005年的25%提高到45-50%左右。从消费升级的路线看,由于受到储存运输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生肉产品及熟肉制品的消费升级在时间顺序上客观的选择了热鲜肉——冷却肉;高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的升级方式。冷却肉的引进是对我国生肉市场的革命,经过排酸处理的冷却肉在口感、营养和健康方面都胜过热鲜肉和冷冻肉,这一点正在被大家逐渐认识并接受,销售量增长非常可观,将来在很大程度上将替代热鲜肉而成为生肉市场的主要产品。低温肉制品因其加工技术先进,营养损失少,经济附加值高,已经成为深加工肉制品发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伴随猪肉产量的增长和肉类深加工率的提高,我国猪肉加工行业将获得快速发展,肉制品市场规模还将不断扩大。屠宰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加行业内工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产品的逐渐升级和产业链的延长,将给行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行业盈利能力增强。
2、行业竞争趋于平稳,行业龙头企业日渐崛起
随着猪肉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企业纷纷涌入该行业,行业内一度出现了无序、混乱、过度竞争的局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肉类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对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强,通过政府强制推广定点屠宰政策、技术设施标准、卫生防疫标准和环保要求,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业的进入门槛大大提高,个体屠宰户和小型屠宰场逐渐减少,行业内逐步产生了一批大规模生产的龙头企业,如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大众食品及本公司等。双汇发展是我国最大的生鲜冻肉和肉制品生产企业,行业地位非常突出。该公司从1998 年上市至2008 年以来,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9%和26%,业绩保持了长期稳健的增长。2008 年度,双汇发展的营业收入达到260.10 亿元,同比增长19.0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9亿元,同比增长24.38%。高温肉制品是该公司的起家产品,仍然是该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而后发展出的低温肉制品和冷却肉产品,为该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产品。近些年来,该公司的低温肉制品保持了快速的发展,2005-2008 年该业务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2.89%。雨润食品自1993 年成立以来以低温肉制品为主,1997 年进入屠宰行业,2001年中国出现冷鲜肉,此产品成为该公司上游的重点发展方向,2008 年,雨润食品
的冷鲜肉销售额达港币81.30 亿元,较去年大幅上升73.8%,占上游屠宰业务营业收入的73.9%(2007 年为63.1%),占抵销内部销售前总营业收入的58.3%(2007年为49.5%)。近年来,雨润食品发展迅速,分别在多个地区进行产能扩张,屠宰产能由2005 年的785 万头/年扩张到2007 年的1,405 万头/年,2008 年继续增至1,805 万头/年,肉制品产能由2005 年的16.3 万吨/年扩张到2007 年的21.8 万吨/年,2008 年继续增至25.8 万吨/年。2007 年度,雨润食品实现销售收入86.35 亿港元,同比增长86.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59 亿港元,同比增长78.7%。2008 年度,雨润食品实现销售收入130.24 亿港元,同比增长5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8 亿港元,同比增长32.4%。大众食品自1994 年设立以来,主要从事生猪屠宰及冷冻肉销售,随后逐步开展高低温肉制品的业务。自2001 年在新加坡上市后,大众食品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但是自2005 年至2007 年增长速度放缓,销售收入累计增长15.58%,年复合增长率为7.51%。2007 年度,大众食品实现销售收入88.62 亿元,同比增长1.83%;实现净利润4.91 亿元,同比下降42.39%。2008 年度,大众食品经营业绩同比增幅较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08.10 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净利润7.03 亿元,同比增长43.0%。
尽管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和大众食品近年来的发展迅速,但根据《二〇〇八我国肉类工业发展概况》,三者年生猪屠宰加工量仅占全国出栏生猪量的5%左右,肉制品加工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2.8%左右(占全国肉制品工业加工量约二成左右),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如美国前3 家屠宰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因此,留给行业内其他规模以上企业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3、行业龙头企业赢利状况稳定,中高端产品和产业链条完整的优越性凸显2007年以来,由于生猪资源紧张,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先后采取多种措施干预猪肉价格,包括进口冻猪肉,动用国家储备肉资源,及下调冻猪肉的进口关税税率等。同时,采取诸如对饲养繁育母猪进行补贴等措施以缓解生猪供需失衡,如2007年7月3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这些措施的效果已于2008年第二季度末逐步显现。进入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国平均生猪价格自2008年4月达到16.87元/公斤后开始回落,10月份全国平均生猪价格
跌至12.50元/公斤,开始低于上年同期价格,年末由于春节前猪肉消费量增加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企稳有所反弹,2009年1月份全国平均生猪价格反弹至13.41元/公斤,但仍低于上年同期价格,随后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在生猪价格逐步回落的同时,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尽管年末价格同样因春节前强劲的需求而有所反弹,但自2009年2月开始,鲜猪肉批发价格又开始一路走低。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价格的急剧波动,使得行业内的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保持生产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成为企业生存的重中之重。在此市场行情下,行业内部分企业的盈利情况受到了不利影响,其中,仅从事生猪屠宰业务、或者虽然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但上下游业务结构不平衡且主要生产初级产品的企业经营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如高金食品。而产业链完整,以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等中高端产品业务为主的龙头企业如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和本公司则表现出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经营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或只是增长幅度放缓,主要是因为这类企业通过深加工提高猪肉的附加
值,有效地消化了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盈利能力较强。

生猪价格的合理稳定对于生猪养殖业、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企业非常重要。面临2008年二季度以来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为了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200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共同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该预案将猪粮比价作为国家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的基本指标,主要目标是猪粮比价不低于5.5∶1。国家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分别或同时启动发布预警信息、增加储备、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由于2009年上半年生猪和猪肉价格的持续下跌,6月13日,根据该预案三级响应机制有关规定,商务部经国务院批准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了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通过收储工作,发挥了储备的“蓄水池”作用,有利于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6月下旬全国猪粮比价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8月6日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从6月中旬开始,国内猪肉价格连续8周小幅上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的出台对于维持未来生猪价格相对稳定已经起到并仍将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猪肉价格的合理稳定运行,有利于屠宰企业更好地安排生产经营,稳定经营业绩。在经历了2007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及2008年以来的价格下跌,政府的调控手段逐渐完善且富于成效,生猪养殖户、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对于市场的把握也更有经验。未来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将更趋稳定。

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屠宰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
近十几年来,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中的大型企业主要从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和生产线,迅速提高了屠宰工艺水平。但行业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其生产工艺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行业内大型企业引进并大规模使用的屠宰工艺技术主要有:改善动物福利和肉质的屠宰致昏技术,如三点式低压高频电麻、二氧化碳麻醉;防止加工过程中污染的真空放血技术,蒸汽烫毛、燎毛、刮黑技术;动物自动跟踪识别技术;屠宰中先进的同步检疫检验系统;两段式快速冷却和分割加工技术,以及依照HACCP危害控制规范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等。
2、肉制品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
行业内大型企业的肉制品生产设备大都从国外成套引进,包括高温肉制品生产线和低温肉制品生产线,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主要是斩拌机、自动灌肠机、连续包装机、盐水注射机、烟薰炉、封口打卡机等。近年来,生产设备的国产化程度逐步提高,原来依赖进口的斩拌机、自动灌肠机、包装机、打卡机、烟薰炉等已经国产化,但大部分设备与进口设备在性能上仍有很大差距,所以目前大型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仍然采用进口生产设备,以保证产品的品质。行业内企业在引进生产装备的同时,还引进了一些肉类加工前沿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如腌制技术、乳化技术、栅栏技术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等,缩小了我国肉制品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行业正在加大技术研究的力度,主要研究计划有:(1)国家“863”计划高科技支撑项目,主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品发酵剂的核心技术。(2)开发无淀粉、不添加胶体和非肉蛋白的高档低温肉制品。(3)开展畜禽骨血的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行业的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1)“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公司和行业内其他大型企业都采取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收购生猪的来源为集中养殖基地和散养农户,企业与养殖户签订相关的采购协议,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生猪育肥后由企业统一上门收购。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加强对上游猪源以及猪源质量的控制,也能够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肉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区域性生产经营模式
行业内一些中小型的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往往采取这种模式。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及生产规模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生猪采购、屠宰加工与销售,只是局限于对一定区域内的生猪进行收购、而后加工并销售给临近区域,产品大都以热鲜肉为主。采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的企业往往生产工艺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很小,因而利润率也较低,而且产品因储运条件及品牌的影响,其销量也不大。
(3)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
企业拥有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到肉制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生猪供应与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从而能防止其他生产经营模式造成的生猪供给不稳定的情况发生,而且能对肉制品的品质实施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始终如一。尽管如此,由于生猪养殖的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且经济效益也不稳定,目前这种方式国内较少。2、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周期性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属于一个超长持久行业,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该行业几乎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该行业具有的超长久性和超低风险性以及其超大规模的顾客群体,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该行业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但需求量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3、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区域性
本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大都集中在猪肉产量较大的区域,或者是肉类产品销量较大的区域。根据《二〇〇八我国肉类工业发展概况》,2008 年,肉类工业经济区域形成梯度态势,其中从产品销售额来看,以鲁、豫、川、辽、蒙、吉、苏、冀、京、黑为前10 位,2008 年销售额为3,556.7 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额的84%,行业内大型企业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如双汇发展位于河南、大众食品和本公司位于山东、高金食品位于四川、雨润食品位于江苏;以鄂、湘、粤、皖、浙、闽、渝、沪、津、陕为二梯度,销售额为586.2 亿元,占总销售额的14%;以赣、晋、桂、云、贵、新、青、甘、宁、藏为三梯度,销售额为99.3 亿元,仅占总销售额的2%。
4、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季节性
本行业的生产与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每年重大节日前,如春节、中秋节前一段时间内,人们购买肉类产品用于赠送亲朋好友,家庭团圆聚餐,肉制品会出现销售量增幅较大的情况。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上下游情况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很长,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属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行业;其上游主要有种植业、饲料行业、生猪养殖;其下游主要为消费者。
1、上游情况
种植业为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提供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如玉米、豆粕、棉粕等。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玉米原料来源十分丰富。2007年全国玉米产量为1.52亿吨,较2006年略有增长,总量水平连续保持四年增长,四年累计增长31.5%。


我国的饲料行业自70年代初创以来,一直保持迅速发展的良好趋势。根据《2008全国饲料工业生产形势简报》,2008年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为4,258亿元,同比增长8.51%,工业饲料产量连续四年突破亿吨大关,当年全国总产量为1.37亿吨,同比2007年增长10.83%,从各省产量看,排在前5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1,646万吨)、山东(1,589万吨)、河南(939万吨)、辽宁(897万吨)、河北(843万吨)。生猪养殖包括种猪繁育、仔猪育肥两个过程。我国生猪养殖中散户和小型养殖户占比较高,但规模化养殖程度在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披露,2000年至2004 年我国生猪饲养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2004 年出栏100—499 头的养殖场的出栏数量占总出栏数量的比重是2000 年的1.7 倍,出栏500—2,999 头的养殖场的出栏数量占总出栏数量的比重是2000 年的1.6 倍。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2007 年全国出栏50 头以上的规模养猪专业户和商品猪场共224.4 万个,出栏肉猪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到48.4%,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有1,800 多个。该规划提出,到2015 年,优势区域(包括山东、吉林、河北、河南等19 个省(区市))生猪出栏达到4.0 亿头,年均递增3.4%,猪肉产量3,240 万吨,年均递增3.5%。其中,规模养殖的比重达
到65%以上。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户散养也越发难以适应要求,而规模化养殖不仅能够提高畜产品质量,还能够实施标准化养殖、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生猪是未来生猪养殖的发展趋势。
2、中下游之间的环节及下游情况
在产品储运环节,冷链物流是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生产与销售的基础工程,它使得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的销售半径和保质期得以延长。目前,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等高档产品的热销成为了可能。在销售市场环节,超市的冷链销售装备同样为行业高档肉制品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在大中型城市里,能够实现冷藏销售的大型连锁超市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市,而在村镇级别,一些区域性连锁超市也已经进入且实现冷藏销售,但所占比例还很少,未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必然会带动连锁超市拓展到村镇市场,从而加快整个肉类行业的发展。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下游直接面对的是消费者。

竞争对手情况
(三)竞争优势
1、产品先发优势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冷却肉及冷冻肉、低温肉制品,其中冷却肉与低温肉制品代表着行业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冷却肉具有肉品新鲜、质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的优点,而且按食用特点呈现分割肉状态,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被誉为集安全、卫生、美味、营养、方便于一体的优质“鲜肉”,将成为未来生肉消费的主流。而低温肉制品因其加工技术先进,营养损失少,可基本保留肉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肉类完整的纤维组织, 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佳的特点。低温肉制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流行了60多年,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公司作为国内第一批生产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的企业,在产品结构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2、技术工艺优势
公司生产冷却肉的生产线系2000年从德国引进,生产工艺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远远领先于国内传统的屠宰加工工艺,公司采用如低压脉冲三点击晕、卧式真空采血、立式蒸汽烫毛、纵向横向桑拿按摩、气体火焰瞬间二次灭菌、胴体即时冷却降温后脱酸排毒24小时以上等先进工艺,使公司的产品品质高于大多数同行业企业。低温肉制品的生产工艺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主要生产设备系2003年从德国引进,公司在引进先进生产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消费者的传统饮食习惯,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从原料解僵成熟、肌肉嫩化、真空提取肉蛋白到恒温恒湿热加工等环节,研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先进的低温肉制品加工配方工艺及技术,这项技术确保得利斯系列产品在不添加任何香精的情况下呈现浓郁的肉香风味,产品呈现出鲜嫩多汁等特点,使人体更易消化吸收。同时,公司对引进的热加工、蒸煮、烟熏炉进行改造,使产品在营养、风味、香味上均达到最佳效果。通过上述技术,公
司研发出数十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产品,赢得了大批忠诚客户。
3、品牌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就一直重视品牌战略,狠抓产品质量,提高工艺水平,强化服务意识,产品的风味、质量和服务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声誉,消费者对“但愿人长久,相伴得利斯”等广告用语也耳熟能详。“得利斯” 商标早在1999年12月29日就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得利斯牌低温肉制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得利斯”品牌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同年“得利斯”牌肉及肉制品被评定为“2005-2006中国肉类工业影响力品牌”,2007年“得利斯”牌鲜冻分割猪肉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本公司的产品以其过硬的质量和鲜香的口味已进入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及部分重点国家部委。
4、区位优势
公司本部及子公司潍坊同路地处胶东半岛,目前该区域已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山东省是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之一,2007年猪肉产量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四川、湖南和河南。子公司吉林得利斯位于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东北地区是新兴的生猪养殖区,2007年猪肉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9%,该区域亦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且猪肉产量充足。上述区域布局保证了公司有充足稳定的生猪资源,从供给方面有效支撑公司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的战略规划的实施。目前公司在山东、北京、西安设有肉制品生产基地,根据产品的合理销售半径,销售范围覆盖陕西、华北、华东和东北等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居民生活水平高,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与发展潜力,可以从需求方面支撑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及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
5、市场优势
公司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山东为核心,以北京、陕西、吉林为区域中心的市场区域布局体系,共计2万余个销售网点,主要客户包括连锁超市、经销商、加盟店、大型肉制品生产企业、餐饮和机关单位等,是国内少数几个拥有多层次的客户群体、合理的市场网络和完善的储藏运输体系的公司之一。依靠市场优势,公司未来任何一种新产品都会顺利通过这个布局合理的市场网络在短时间走向目标市场。“得利斯”牌低温肉制品自1996至2008年连续多年被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认定为“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
6、管理优势
公司在创业发展历程中,通过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探索、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完善、先进并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包括简洁高效的管理架构、严格的采购制度、有效的销售管理制度和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这套管理体系在控制成本、完善内部管理以及员工激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公司始终保持同行业中较高利润水平的重要保证。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到目前为止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的低温肉制品生产过程与子公司潍坊同路的冷却肉及冷冻肉加工过程均通过了HACCP认证。本公司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管理示范企业”,“山东省质量管理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管理示范企业”。

竞争劣势
1、市场局限性
虽然公司产品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完善的销售网络,但在距离公司生产基地较远的地区,产品优势并不明显。一方面,肉类产品尤其是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的货架期较短,远距离的跨地区销售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冷却肉和低温肉制品在销售过程中必须保鲜、保质,受经济运输半径的限制,产品的市场辐射范围有限。
2、融资渠道的限制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行业急剧扩容,企业之间的整合日益加剧。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相继在内地或者海外上市,募集大量资金,如双汇发展于1998年在国内挂牌上市,大众食品于2001年在新加坡上市,雨润食品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高金食品也于2007年在国内成功上市。主要竞争对手的一系列融资扩张的举措使得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继续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公司急需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销量。

主营业务的具体情况
主营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猪屠宰,冷却肉及冷冻肉和低温肉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及客户群体如下:
第一类,冷却肉及冷冻肉:主要产品包括前腿腱子肉、去骨前小肘、肉青和1-5号肉、五花肉、精碎肉、火腿肉、带皮去骨白条、带肉偏骨、肋排等100多个品种。主要的客户群体为各地居民、各大连锁超市、大型商场、肉食品厂、餐馆、酒店、学校食堂、各大企事业单位食堂、农贸产品批发市场等。
第二类,低温肉制品:其中火腿类产品主要有圆火腿系列、里昂火腿系列、无淀粉火腿系列、烤圆火腿系列、风味火腿系列、方火腿系列、三明治火腿系列、鸡肉火腿系列、啤酒肠系列、快餐火腿系列、汉堡肉系列;香肠类产品主要有香辣肠系列、香鲜肠系列、烤肠系列、麻辣肠系列、蒜味肠系列、猪肉肠系列。主要的客户群体为各地居民、各大连锁超市、餐馆、酒店、学校食堂、各大企事业单位食堂等。第三类,其他制品:其中速冻调理食品主要为豆沙包,猪肉丸,狮子头等;酱卤产品主要为熏烤猪头肉,酱猪蹄,散装珍味香肘,精装珍味香肘等。主要客户群体为各地居民、各大连锁超市、餐馆、酒店、学校食堂、各大企事业单位食堂等。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