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酒业 > 百威啤酒包装兔年中国酒业十大猜想

百威啤酒包装兔年中国酒业十大猜想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9 20:28   浏览 N 次  
2010,中国酿酒行业波澜不惊,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我们在为成绩欣喜之余,不禁想问:2011年,中国酿酒行业将沿着怎样的发展轨迹前行?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同展望2011年,猜想新一年酿酒行业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变化。

百威啤酒包装兔年中国酒业十大猜想,2011年2月17日,根据国务院关于“研究制定酒类管理专门法规”的要求,商务部紧急召集等三省酒类管理部门开会研究酒类立法工作;2月18日,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又在国务院法制办共同商讨酒类管理法规的制定情况,由此,广受酒类行业以及社会关注的酒类立法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酒类立法加速推行,《酒法》何时能够面世?

远者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山西朔州毒酒案,近者如2010年底的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酒类质量安全问题总是在不经意间跳出来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研究制定酒类专项法规,但始终没有取得质的突破。

一方面,酒类质量安全事关民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酒类生产和流通过程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约束管理;同时,多数酿酒企业都是当地的耗水耗粮耗电大户,一定程度上也是排污排水大户,酒类企业如何在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方面实现突破发展?法律的规范、监督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假冒名牌酒品在赚取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严重侵害了酒类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酒业打假同样需要法律手段的介入。

我们看到,在2009年的全国上,包括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利强在内的酒类行业代表达成一致共识,共同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提交的《关于加快<中华人民国酒法>立法》的议案上署名——酒业大鳄呼吁尽快建立《酒法》。

2010年全国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蒋秋霞再次提交了酒类立法议案。2010年10月27日至30日,由全国政协委员步正发带队,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质检总局、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酒类协会和企业组成的酒类立法调研组赴广州、深圳等主要酒类销售地区进行调研。

2011年1月21日,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尽快制定酒类管理专门法规的调研报告》。据了解,目前,国务院法制办对酒类立法工作高度重视,已经与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了详细的立法研究,酒类企业盼望已久的专门法规出台进程大大加速、

2011年伊始,五粮液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销售终端对部分产品调价,包括经典的500ml52度五粮液每瓶从789元/瓶调整到889元/瓶,52度五粮液1618从839元/瓶调整到939元/瓶,价格上涨达100元/瓶。2010去年岁末因茅台酒涨价而引起的一片热议还未消散,五粮液此番又出重拳,不禁让人感叹,白酒“涨”势依然凶猛。

当然,为了与茅台竞争白酒行业的王者“宝座”,五粮液此举早在人们意料之中。即便是二线品牌、区域品牌,也借着两大白酒巨头的高端博弈,尝试在300元—600元之间播种扎根,且效果十分明显;而在农村,10十元/瓶以上的酒已被广为接受,几十元的酒也大有市场。可以说,整个白酒市场的价格水平都在逐渐提升。

接下来,我们关心的是,2011年白酒涨价之风还能刮多久?新的价位区间又将给市场品牌格局带来哪些影响?——涨价究竟是让消费者明白了价格与成本之间的那点“秘密”,还是重塑其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为白酒市场升级打开通呢?显然,后者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行业发展、增长方式转变所必须的途径,但需要更加艰苦的后续工作来确保其实施。涨价之后,白酒产品应当在传统定位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借此赢得更广泛消费群体特别是未来核心消费者群体。

标签上的价格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白酒品牌的竞争力,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认可度才能决定其市场地位与高度。所以,2011年,白酒行业的涨价势头或将放缓,更多的企业将致力于品牌文化与营销模式的调整创新,以提升品牌价值为核心工作,力求实现价值与价格的统一。

无疑,这将带来白酒品牌格局的新一轮洗牌,当茅台和五粮液直逼千元大关,其身后留下了广阔价格空间,是泸州老窖强势跟进?是剑南春王者归来?是郎酒再上层楼?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市场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啤酒整合进入尾声,“江山”在握啤酒巨头何去何从?

2011年1月11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河南郑州正式宣布,以3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奥克啤酒,此次收购是时隔一个月后,华润雪花在河南市场掀起的新一势。继2010年11月26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20万千升啤酒项目奠基之后,雪花啤酒又抢先切入河南省会郑州,这标志着河南啤酒行业的整合进程已经步入:2010年4月,华润雪花并购驻马店悦泉;2010年8月,燕京拿下焦作月山啤酒90%的股权;2010年11月,百威英博斥巨资在河南新乡建厂,而目前青岛啤酒百威英博与青岛啤酒百威英博仍在为河南信阳维雪啤酒而明争暗斗。

一众啤酒巨头对河南企业资源的虎视眈眈、势在必得,却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着我们:中国啤酒行业的整合大戏已渐入尾声,优秀的二线品牌资源已经所剩无几,当市场版图逐渐划分出明晰的范围,“江山”在手的啤酒巨头们又将何去何从?

首先,全产业链的战略整合有望在啤酒行业深度执行,即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机制,本着有利民生、节能降耗和友好的原则,将有机原料、酒类生产、包装、物流、销售、旅游等价值环节系统地整合,最终形成建立“大麦—麦芽—啤酒”的产业链条良性互动机制,。以工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反哺农业,回馈社会。

此外,基本完成市场整合后,啤酒巨头或将加强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的应用,以低碳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在低碳经济和环保标准制定方面才刚刚起步,亟需了解和掌握世界技术创新和标准研制的前沿动态,可喜的是,青岛啤酒等啤酒企业已经起步,通过“低碳运营模式”带动技术创新和整个价值链优化。

2010年初,“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启动仪式在四川省泸州市酒业集中发展区举行,经过近两年酝酿后,“白酒金三角”这一对于中国酒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规划,终于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四川省委省将按照企业品牌、名镇建设、区域发展的三大构想,结合强有力的创新政策支撑,全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白酒集群品牌。

随后的一年间,“白酒金三角”对川酒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促进,“白酒千亿产业”工程取得了质的突破,同时也广泛地震动、影响了整个白酒行业——本就强者云集、好手如云的四川白酒,在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思的引导下,进一步寻求行业合力,川酒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特别是地方优秀品牌在推广拓市的过程中动力更加强劲。,而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川酒军团更是集体亮相,向全世界传递出“川酒雄起”的信息的讯,四川白酒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白酒金三角”的一系列创新服务政策中,其中有一条十分引人注目:2011年1月上旬,“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已正式启动,该地理标志产品方案共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体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中国第一个整体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名酒企业的地理标志产品——包括“六朵金花”在内的名酒企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是申请原料的原产地——包括红粱(糯高粱)、玉米、红苕等特色优质农作物地理标志产品。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阶段内,中国白酒行业将发生一场以产业集群化为目标的深远变革,经过彻底的调整组合之后,白酒行业将真正踏上一条高效、高速发展的新道。所以说,发展酒业“产区”,凸显区域集群效应,其受益者并不仅仅是本区域内有限的几个企业,更有助于酿酒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但是,中国白酒距离“产区化”目标还有很长的有漫长之,比如生产工艺标准的统一管理、市场流通秩序的规范管理、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多元化服务和受益模式等等。……

2010年,酒庄建设成为中国葡萄酒发展的热门方向,在国内酒庄建设最密集的山东蓬莱,截至2010年末,已建成酒庄5个,在建酒庄8个,待建酒庄9个。此外,怀来、、山西等地区同样迎来了酒庄建设的热潮。

酒庄建设进程的加快,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葡萄酒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方向。以张裕为例,通过成立七大国际酒庄联盟,在加大力度耕耘酒庄酒市场的同时,其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形象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无论是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张裕·卡斯特酒庄、黄金冰谷冰酒酒庄以及的张裕凯利酒庄,都成为其分享国内葡萄酒市场飞速发展的有力依托。

过去,国内葡萄酒企业的经营模式多建立在大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与国外酒庄酒相比,在品质、文化的时候均不占优势。随着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不断升温,国产葡萄酒势必将加强自己的庄园建设,打造高品质、具有文化品位的酒庄酒产品。风格各异的酒庄对于促进国内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而期酒概念也在逐渐被国内葡萄酒市场所熟悉,酒庄酒的价值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我们不妨猜想,在2011年,酒庄投资将继续增长,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资本进入,由此带起的酒庄兴建、酒庄酒、主题旅游、高端会所等将成为葡萄酒行业的新亮点,从而推动中国葡萄酒的产业形态更加完善和成熟。

入乡随俗?进口酒或将加速本土化进程

近年来,以国外葡萄酒为代表的进口酒市场快速增长,加之传统白酒正面临着品牌、文化、渠道、品质等多方面的创新课题,此消彼长之下,进口酒已由当年的“星星之火”,演变成今天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特别是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消费意识比较超前的市场上,进口酒甚至已成为政务、商务消费场合的主力酒种。伴随着这一过程,进口酒的市场角色和定位同样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革,仅仅依靠其固有的“洋基因”,已不足以支撑起主流消费市场的价值需求和文化品位,在品牌与营销上“入乡随俗”,加快进口酒在中国市场上的“本土化”进程,正成为很多厂商所关注的焦点。

过去,进口酒产品往往习惯于将宣传重点放在历史、传统、工艺、品位等方面,并通过品鉴、赠饮等形式来突出其品质优势。长此以往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经销商对于进口酒的品质表示赞赏,或是对代理商的政策很感兴趣,而消费者则将饮用进口酒当作做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但具体到对进口酒品牌的认识及文化的认可,却少之又少。

于是,很多进口酒品牌在中国国内市场逐渐了渠道局限、品牌周期短等“水土不服”的并发症,进口酒需要加强与中国国内消费者的文化交流,并适当做出一些入乡随俗的调整改变,依靠“本土化”的形象转变来迎合中国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取向与爱好。

其次,近年来,进口葡萄酒商队伍固然在近年来快速扩大,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规模较小,资金、资源有限,只能扮演进口者的角色,而专门销售进口酒的渠道商不多,。这就导致进口酒品牌的市场推广能力不足,网络拓展和服务滞后,品牌效果难以立竿见影。

所以,进口酒市场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分工,针对中国酒类市场的复杂形势,采取正确的战略和更为灵活多变的战术组合,尝试将渠道、团购、体验等形式融为一体的系统营销,不妨多借鉴一些白酒品牌的运作经验,强化对品类与品牌的推广,以此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认同感。

在近年来的白酒市场上,区域品牌呈现强势崛起的势头,以洋河、郎酒、古井贡、稻花香、枝江、西凤、枝江、衡水老白干等为代表,白酒行业的“一方诸侯”们通过精耕细作根据地市场,继而向外围市场渗透布局,逐步实现了区域为王的战略目标,与茅台、五粮液等强势品牌呈分庭抗礼之势。而随着白酒市场的竞争不断升级,区域强势品牌也必须要认真思考“二次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其面前的对手也越来越强大。,在强者间的“巅峰对话”当中,仅靠营销或产品层面上“点”的突破不足以决胜,增长方式转变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升级将是必然。

2010年,湖北稻花香集团,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70亿元,2011年更要冲击“百亿”目标,放眼“十二五”,稻花香则要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年创利税50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培育一家上市企业,争创5个驰名商标,进入全国500强”的宏伟愿景——其中白酒占据核心主业的地位,力争达到150亿的销售规模。

在白酒行业中,来自湖北的稻花香绝对要算作做一支年轻力量,如果说其几年前通过“红色行动”、“金网工程”等终端营销攻势打赢了江苏、安徽、广东、重庆等局部市场的攻坚战,那今后则是要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农业产业化绿色循环经济的综合实力来决胜全国市场,打造一支强大的“酒业”舰队。

苏酒集团,或许我们更熟悉的名字依然是洋河、双沟,但正是在这两个传统中国名酒快速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却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按照洋河、双沟前几年的发展势头,即便二者继续各自为战,其市场表现依然强势,显然,“洋双、洋合璧”旨在长远,使苏酒日渐成为白酒行业的决定性力量之一。

显然,资本运作是白酒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途径,借助资本运作的驱动力量,使区域强势品牌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科学重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快速升级,在规模实力层面达到一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华泽集团借助资本运作的咄咄逼人之势,已逐渐完成在全国市场的产业布局,其市场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区域性白酒品牌,更有猜测其在近期将运作上市,从品牌运营商发展至今,资本整合的力量令华泽步步向前。

西凤集团,这是在2011年1月由已完成体制任务的陕西西凤酒厂有限公司、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88个企业法人单位组建而成,以此为契机,西风集团引进战略投资商增资扩股,募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并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为其冲击白酒行业第一阵营奠定了基础。

以传统品牌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集中优势资源,突出主业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条走多元化发展之,实现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这又是区域品牌寻求“二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如西凤董事长喻德鱼所言,西凤将力争在2012年底做好上市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西凤上市和百亿西凤两大目标。

茅台集团成为上海世博会高级赞助商,并根据世博会诸场馆的形象特征,精心设计开发了81款上海世博会纪念酒,其中4款仅博园区的两个茅台世博特许商品专卖店内销售,其独特寓意和高端品质共同诠释了茅台酒的稀缺性元素,可谓风光无限。

而四川白酒则选择了集体亮相世博,这也与当前四川省委省打造“白酒金三角”的整体战略思相吻合,通过对四川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悠久酿酒历史以及丰富酒文化的展示推介,四川白酒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四川名片的品类形象深入。

百威啤酒包装事实上,随着近年来进口酒猛烈冲击着传统白酒的固有阵地,白酒企业的国际化意识逐渐增强苏醒。但令人略感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其国际化尝试多集中于形象展示、产品销售,固然有文化层面的推介,往往因为过于侧重营销实效而流于形式,中国白酒距离世界的认可还十分遥远。

此外,由于国内酒类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所谓白酒国际化其实不应仅仅限于国外市场,而是从广义上吸纳更丰富的国际化元素融进入白酒固有文化体系,使其内涵更具时尚和品位气息,以迎合消费者日趋“国际化”的文化、审美趋向。商水信息亭

2011年2月,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筹备,广受关注的酒企重组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首都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据了解,首都酒业是由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旗下拥有红星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龙徽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囊括了“红星”、“龙徽”、“古钟”、“六曲香”、“中华”、“夜光杯”等众多品牌。

虽然在下一步的运作模式以及企业的股权结构等细节问题上还,但“酒”抱团之此举仍令业界充满期待:借助资本整合的力量,“酒”将更多地以整体形象示人,对于其文化品位的、行业地位的提升以及集群发展能力都将产生推动作用。

由此,我们还会联想到2010去年的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的珠联璧合,在资本之手的推动下,在发展的共同目标前,看似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宿敌”们,其化干戈为玉帛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战略整合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应用,提高行业集中度,有效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酒业“联姻”当然是喜事一桩。

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运作这一现代商业竞争的高级模式,在传统的白酒行业至今尚未得到充分运用。相比于帝亚吉欧、保乐力加这样的世界酒业巨头,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等均是中国传统白酒企业代表,其中不乏上市企业,资本实力雄厚,但是除泸州老窖有一些资本层面的并购运作行为之外,其他白酒巨头基本无所作为,在2011年他们会不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即便是粉墨亮相的“首都酒业”,也因为牛栏山二锅头的缺席而受到质疑,江苏白酒素来以“三沟一河”而著称,“苏酒集团”冠名以“苏酒”,是否意味着将来酝酿有新的大手笔?

2010年,酱香型白酒的强势崛起成为一种趋势:rentiyi.com茅台酒价格持续走高、供不应求,郎酒依然延续了“神采飞扬”的发展势头,即便是以浓香见长的“白酒大王”五粮液,也重拳出击永福酱酒。显然,酱香时代的大幕依然,并有持续升温之势。

而“赖茅”的广泛流行同样是酱香现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河南、山东等市场上,赖茅酒成为很多消费者品尝酱香白酒的首选。——毕竟,茅台和郎酒的价位并不是大多数消费者能承受的,赖茅酒的价位则是自高到低,一应俱全;此外,在很多人眼里,赖茅是一个著名白酒品牌,与茅台关系密切,颇能满足面子消费的需要,这也是赖茅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

造成今天这一尴尬局面,有多方面的复杂历史原因,何谓“赖茅”?有人认为赖永初的是正,有人认为是赖世纲,以及赖世豪、赖世贵……而在企业各自的宣传口径中,都强调自己的正身份,但若究其根源却难以服众,谁也无法证明自己是“赖茅”商标的拥有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能奢望“赖茅”的品牌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吗?假使某一天某一家企业的赖茅酒出了问题,那更有可能重创整个赖茅家族。

原文地址:http://www.pijiubiao.com/pijiubiaozixun/2011-03-17/778.html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出版
四大优势促使印刷包装产业高速发展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