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餐饮连锁 > 陈坚杂谈:哪里有昆明米线?

陈坚杂谈:哪里有昆明米线?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9 13:57   浏览 N 次  

哪里有昆明米线?

作者:陈 坚

对于在外的游子,昆明米线承载了太多情感。是故乡的象征,如同父母的体温,是深入骨髓的渴望。在外地碰到昆明人一提到米线,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地会引发一番感叹。这番感叹是什么?是对昆明的思念。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在一个城市的住宅里,在一个城市的办公室里,在一个城市的街道里,但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吗?不是,我们还生活在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与责备,子女对父母的惦念与埋怨中,生活在男人与女人的相爱与背叛、肉体的激情与厌倦中,还生活在对未来的梦想,对以往的怀旧中。

昆明人几乎无论老少男女,都能轻松数出昆明米线不同做法,除了名传天下的过桥米线,还有小锅米线、炒米线、凉米线、煮米线,以及新近岀现的砂锅米线。从不同地方的风格论,有蒙自米线、建水米线等等。从经营的店铺上说,有老字号的端士小锅、五一路米线、建新园、福华园、桥香园……

有人说女人比男人爱吃,此话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我是己经见过几次,几个在外地的昆明人见面,就有人说,昆明女人嘛一见到小锅米线,就……咩咩!可见小锅米线在昆明女人心中的地位。记得我上大学时,云大校门外有一家小锅米线店,在大门西侧,现在“俊园小区”的一角,当时那房子是那时常见的土木结构的二层楼,下面铺面的门是木板的,一块一块地推进门坎上下对称的轨道把门关上,开门时再沿着轨道推出来,一沓地靠在一旁。我们在当今仍为云大标志性建筑会泽院一层教室上课,这是我们中文系七八级的主教室,晚自习就是在这个教室,是在一层的西南角,刚刚能装下我们一百零八个同学的大教室(我们同学的人数与山东水泊梁山好汉人数完全一样)。到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时,相当一批同学去这家小锅米线店吃早点。

小锅米线是用小铁锅或砂锅煮的米线,一锅就是煮一碗。炉子是一个大方炉子,上面放个铁板,铁板上开了两排或三排碗大的孔,小铁锅就置于这些孔上。小锅烧热加入清水或鸡汤猪肉汤骨头汤,汤烧开了加入新鲜柔软滑腻米线,稍煮一会加入肉末,再煮一会加入酸腌菜韭菜之类就好了,倒入大碗中端给我们。最难忘的是加入肉末后用大勺子沿扣打肉末的声音,闷闷的,至今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是在做小锅米线。这种米线极鲜美,尤其是站在柜台外看整个制作过程,又等了好长时间一再被勾出馋口水,更是感觉鲜美。

每次站在柜台外等待,对我都是一种折磨,要等这么长时间,而我是饥肠辘辘,并课间休息只有二十分钟,什么时候能吃上呀?

外地的女人到昆明,最容易喜欢上的可能是凉米线。我见过的若干外地女人,甚至是北方女人到昆明第一次吃凉米线,就被这种昆明古老的小吃征服,从而一生无法释怀。昆明凉米线做法与北京打卤面、四川的凉面、陕西的凉皮相似,不同的是昆明用的是米线。将米线放入碗中,加入酱油、肉帽,再加入在烫水中滚过的韭菜段,和切碎的酸腌菜。最重要的是这个酸腌菜,这是云南独有的一种咸菜,具有无法复制的诱人酸味,对于女人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几乎所有品尝过的女人都被一招致命,爱得死去活来。凉米线是昆明夏天最美的食物,大热天人们顶着一脑门的汗珠回到家里,吃上一碗凉凉的、酸酸的、清爽的凉米线,啊,什么欲望都没了,人间最美的生活也不过就是如此嘛!凉米线也是昆明人外出野餐必备的食物,家人一起出外野餐带上凉米线,年轻人相约外出野餐带上凉米线,就是清明节去上坟烧香也带上凉米线。当然,昆明街头的小吃摊上最常见的小吃也是凉米线了。在风景点、公园门口都能看到卖凉米线。一辆小推车,或者三轮车,放在路边就能卖凉米线。

昆明的过桥米线,现在已经是昆明,甚至是云南的一面旗帜。几乎只要知道云南的人就知道它。北京现在也有很多卖过桥米线的店铺,最著名的自然是桥香园。过桥米线之所以扬名天下,是因为它的独特做法和鲜美的口感。将汤、米线和肉片等配料一起端上桌,由食客自己将米线和配料倒入汤内。由于肉和米线都是现烫熟的,也由于一直使用精制鸡汤,味道极其鲜美。自然,过桥米线发明的故事,那个对丈夫无限深情的小女子窈窕的身影,那个落下小女子无数足印的小桥,那个南湖水面轻纱一样的薄雾,那个与读书人相关的清梦,伴着鸡汤的香气一起飘散,能不美味吗?在我们小的时候,吃过桥米线是个不容易的事。有这么一个小男孩,在小学四年级随父母从四川迁居到昆明,一到昆明就听人们说起过桥米线,但是没有见过,当时昆明卖米线的店铺是不卖过桥米线的。大人们说它鸡汤是何等鲜美,肉片在鸡汤里一滚是何等鲜美,薄薄的肉片和米线一起吃进嘴里,那种感觉……所以很长时间,它就是一个传说,一个让小男孩难以舍弃的传说。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特别能吃,又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小男孩来说,这个传说意味着什么?就是意味着他在几十年后,要来写这下这些文字。

尽管这些米线非常好吃,但是对于我来说,最好吃的还是大锅米线。什么大锅米线?就是昆明最简单做法的米线。把米线放进开水锅里烫一下,捞起来放进碗里,加入肉汤,加入烫过的韭菜段,再浇上一勺肉帽,酸腌菜随便放,就成了。这是最普通做法的米线,但是却是昆明销量最大的米线。昆明的米线店,全部在卖这种米线。它因肉帽的内容不同,有不同的名字:杂酱米线、焖肉米线、三鲜米线、肠旺米线,牛肉米线等等。它没有南湖上的传说,没有那个身影飘逸的读书人,没有娇小妻子的倩影,甚至没有文化,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没有情趣,可它就是那么好吃,让人百吃不厌。杂酱肉帽是将肉末加酱油炒成肉酱一样,焖肉肉帽是将肉丁炒熟,也做成肉丁酱一样,三鲜肉帽是用竹笋、木耳一类的东西炒熟,做得像一盘菜一样,肠旺肉帽是猪肠子和猪血炖熟,牛肉肉帽就是红烧牛肉。原来昆明的米线店,大部分是叫“煮品店”,就是卖这种大锅米线。可是,这种米线的烹制过程并不是在煮,不知道为什么会用这么个名字。

我们这样到了外地的昆明人,若要问,回到昆明第一顿最想吃什么?回答是大家都马上能猜到,就是吃米线。米线是一种小吃,是一种极平常的食物,可是它对于生活在外地的昆明人,绝对不是这么平常。在游子心中,最思念故乡的东西的往往是那些最普通的东西。记得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几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出征缅甸抗日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均已是九十高龄,近期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从缅甸他们居住的陋屋回到阔别七十年的山东老家,其中一个老兵,到自家门口,突然抓起一把黄土塞进嘴里,没等周边的人反应过来,他已把黄土咽到肚子里。思乡啊乡愁,这是什么样的情感呀?它怎么就这么死死地捆着我们的心呢?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是走到哪里也忘不了故乡的水,故乡的土。

坦率说,现在昆明的很多米线店与我习惯的北京的餐厅相比,显得很脏,地面油乎乎的,桌面甚至是蒙铁皮的,店内没有任何装修,有的灯光还很暗,很多店是面对街道全敞开的,坐在里面如同坐在街道上,一阵大风刮过,桌子上一层尘土,碗里也是一层尘土,厨房里卫生也让人不敢恭维。可是,我一回到昆明仍是不假思索地一头钻进去,象真正的昆明人一样吃一碗米线。

现在,外地的米线店逐渐多了一些。可是很长时间,在外地是无法吃到米线的。昆明人是家乡宝,不愿到外地生活,到外地开米线店的自然也比较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深圳的时候,尽管继川菜馆、湘菜馆在街头风靡后,出现很多东北菜、陕北菜的餐厅,可是,就是难以见到云南菜餐厅。记得又一次在红宝路那边偶尔发现了一家云南菜餐厅,很小的路边店那样的餐厅,窗户上贴了“云南米线”红色的字样。那是一个大热天的中午,是周末,气温高达36、37度,我把车停好走进餐厅,餐厅里就是几个简易的方桌,几个简易的凳子,房间内有冷气,我要了一碗米线,就是我爱吃的焖肉米线,看样子做得还有模有样。尝了一口,确实还有那么一点意思,我想好好地解解馋,可是,当我把脸埋在漂着红油的碗里,眼前的世界只是米线时,那一瞬间,我大脑里突然时空错乱,如同一阵狂风刮过,大脑里所有东西都被大风刮走,我如同置身在一片荒芜的冬季草原之上,乌云低垂,满地枯黄,整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就是我脸埋入的这碗冒着热气的米线,居然让我不知身在何处,让我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动笔于:2011年4月23日 北京

完稿于:2011年4月24日 北京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