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调味品 > 管窥“以西统中”下的中医药困境和存亡

管窥“以西统中”下的中医药困境和存亡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5 00:00   浏览 N 次  

中医药科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资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现代医学共同构成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但在新时期医疗大格局中,“西风压倒东风”、“捧着中医药这个金饭碗要饭”的趋势日趋严重,传统的中医理论日渐萎缩、实用技术失传、优秀人才流失、转行的态势,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几十年来,虽然确立了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发展方针,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以西统中”的倾向,对中医形成了巨大束缚,这是造成中医阵地不断缩小的根本原因。据报道,目前全省上百家市级中医医院,越来越多的已难说姓“中”姓“西”,望闻问切和辩证施治的传统中医诊疗技术被淡化,手术等西医治疗方法被大量采用,最明显的中医病历明文要求中西医双重诊断。医院的总体收入中,西医治疗手段所占比例普遍高于中医手段,中医院药品收入中中药40%、西药60%的份额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连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都难见踪迹。与此互为因果的是中医人才队伍的流失,大量的中医院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转行西医,更难说乡镇卫生院及村乡医对中医的继承和发扬显然是一句空话。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有27.6万人,到2004年还是27万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由8.7万人增至157万人,增长了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仅约50万人,不足1∕10。
有数据表明,全球市场上每年高达400亿美元的中医药交易额中,中国仅占到6%-8%,日、韩则占到50%以上。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国内90%的中医药专利申请都来自国外企业。国内的优秀产品被国外企业抢注专利而痛失市场,无疑是目前国内中药企业“不能承受之痛”。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然而,目前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我国中药专利在国外申请只有近千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此类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日本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都来自中国。这充分显示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尽人意,很多企业在第一个产品成为“明星”并完成原始积累后,80%以上第二个产品是失败的。因此,中医药目前不强大,不是中医药本身不强大,而是中医药产业不强大。唯有产业化才能让有偏见的人改变观念,才能让更多的人相信中医药。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周易为哲学渊薮,以《内经》为理论基础,重宏观,重归纳,重辨证论治,其优势在宏观准确性。几千年来,名医辈出,流派纷呈。而现如今,传统文化的断层给中医带来了危机 ,从小学习白话文和数理化长大的几代人已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甚少,更对中医充满了神秘感、陌生感。如今两个群体━━现代中医和患者都是从这些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群中产生。他们是从小吃着西药、挂着吊瓶长大的一代人。现在要让他们一部分人学习中医,学好中医,另一部分人相信中医,看中医、服中药,其结果只有一个字:难!可以说,传统文化的断层使中医成了空中楼阁。中医界应该从中医是否科学、中医如何现代化甚至中医是否在骗人等种种空谈和争论中跳出来猛醒了!
中医历经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其有效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根本无须讨论。振兴中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强有力地介入,采取综合措施。要作为国家政治文化的典型来对待,必须从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中医特色、优势,树立市场意识,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要对中医体系进行正本清源、继承发展式的研究,还要以确保疗效作为中医保护的基础,启动中医药特殊保护的国家工程,彻底摆脱“唯科学化”的束缚。
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中医管理界和学术界思想活跃,都在关注和积极探索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尤其是我省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简、便、验、廉”的特色,并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为群众解除病痛,缓解医药费用,更加顺应现实国情。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发展眼光,对中医药本身及其当前的处境有一个清醒的、科学的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正确理解中医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间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原则,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