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调味品 > 过河--转发

过河--转发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2 07:26   浏览 N 次  
过 河济南每天有超12万人次跨黄河,谋求发展建邦黄河大桥的通车将助力济南“北跨”,加速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 吕传泉 摄(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黄智义 实习生 李沛 权少芳
1
南岸的吸引:自发的民间行为
每天跨过黄河来南岸市区打工的小刘,家住天桥区桑梓店镇丁庄村。
这个位于济南建邦黄河大桥北头的小村子约有100户村民,少有年轻人在家,留守的多是老人。20多岁的小刘是村里众多到黄河南岸“追梦”的人之一。他在济南一家单位做安保工作,每天过河,已有三四年。
其实,早在小刘还未出生之前,黄河南岸的吸引就已引发了一场发自民间的过河“不自觉”运动。
30年前,一名姓周的姑娘嫁到丁庄村。如今曾经的姑娘已成了老人。周女士说,她刚嫁到这里时,过河很不易,有人专门在黄河两岸撑木船摆渡。那是危险而缓慢的日子。
后来有了轮渡。一条船两岸来回跑,想坐船需要耐着性子等很久。那是煎熬忍耐的日子。
再后来,打工潮渐兴。“河北”一下雨就坑坑洼洼,到处都是泥。“河南”人很少到“河北”来,而南岸却对“河北”人有极大的吸引力。那是拼搏而来不及停下脚步的日子。
然后,就是浮桥通了车。泺口浮桥,距丁庄村还有些距离。新徐浮桥,终于修在家门口了。可惜一遇到结冰或汛期就得拆除。但过河的脚步总算快了许多。
去年12月,济南建邦黄河大桥竣工通车。丁庄村有了永恒的、真正在自己家门口的大桥。通车那天,村里很多人步行通过大桥,体验了一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那是幸福来敲门的日子。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村民到“河南”去发展。
小刘告诉记者,建邦黄河大桥建成后,他到“河南”上班花的时间比以前节省了20分钟。
小刘的父亲今年50多岁。他说,如今路修好了,很多家庭都用上了太阳能,接上了有线电视。“河南”人有的,现在“河北”人也都有了。孙子1岁了,他常和老伴带着孙子去黄河边走走。他希望在孙子这一辈,再无“河南”“河北”之分。 这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日子。
2
“北跨”的期待:“第一代”创业史
几年前,住在历城仲宫镇刘家峪村的丁广义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和黄河联系得这么紧密。
2008年,丁广义所在的皇冠油墨公司入驻位于桑梓店镇的济南化工产业园。济南化工产业园一名工作人员说,皇冠油墨公司是较早入驻园区的,丁广义可被称为北跨“第一代”。
“第一代”的创业史,自然是艰辛的。每天凌晨5点10分,丁广义起床,匆匆吃完早饭,5点30分出门。5点45分,他在仲宫镇坐上第一班88路公交车。“必须赶上第一班公交车,不然就赶不上单位的班车了。”早上6点20分,他在重汽附近转乘4路公交车。6点55分,4路公交车到达长途汽车总站,公司的班车等候在此。7点10分,班车出发,于7点30分到达济南建邦黄河大桥(以前是新徐浮桥)。7点55分,班车到达公司。8点,丁广义准时上班。
下午5点下班,匆忙的过河经历又要重复一次,到家一般都是晚上8点左右了。39岁的丁广义有一个6岁的儿子,但因为工作,他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机会很少。
“皇冠油墨公司有90多名职工,其中50人住在‘河南’。我们园区有2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15家企业已经投产,目前园区有2000多人,大部分住在黄河以南,过河是必须的。”济南化工产业园一名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区没有宿舍,没有成熟的生活区,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园区里一年轻女职工说,她一直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下班后不用急匆匆地返回“河南”,而是漫步在“河北”的大街上,看一件件时尚的衣服,吃一顿有情调的西餐,数一数高悬黄河上空的星星。
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目前园区起步区有4.7平方公里,还将新增5.3平方公里。园区铁路专用线全长9.3公里,已具备通车条件。建邦黄河公路大桥北岸接线工程即将完成,城市公交入园也将尽快启动。这些都将有助于梦想的实现。
5月9日,早上7点30分。通车已4个月的建邦黄河大桥上人声鼎沸。
黄河两岸,南来北往。两个向度的人们,走过同一条河。一个城市,就这样在喧闹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一个小伙子,每天过河向南岸走去;一个中年人,每天坐车往北岸而来。一轮初升的太阳照在他们的脸上,两人“擦肩而过”,彼此陌生。
年轻的他是小刘,今年20多岁,住在黄河北岸桑梓店镇。中年的他叫丁广义,今年39岁,是南部山区仲宫镇人。出发,回家,他们的每一天,都自过河始,又自过河终。
他们只是过河故事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济南每天超过12万人次通过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建邦黄河大桥、泺口浮桥和济阳黄河大桥,分别到黄河两岸发展。
3
过河的故事:从坐轮渡到“拼车”过大桥
站在黄河边上北望,黄河水鬼斧神工般抽刀,将济南分为南北两部分,济阳、商河以及天桥区的大桥镇、桑梓店镇偏安于“河北”。两县两镇,总面积约为济南的四分之一,总人口约为济南的五分之一。
丁家庄的周女士说,上世纪80年代,老伴去“河南”打工,必须一大早骑自行车去黄河北岸。有时要等上一个小时才能坐上轮渡,然后连同自行车一起到达南岸。带着自行车坐船要收5毛钱,那时打一天工才赚5元钱,周女士和老伴心疼得要命,但还是忍了。
过河的故事,丁广义和同事三天两夜也说不完。“一旦下雨积水,我们就不得不绕到309国道上去,这样至少晚点半小时。2009年的一个冬天,浮桥拆除了,黄河公路大桥又限高,我们绕到济阳黄河大桥才过了河,到公司都10点多了。”
小李住在济阳,工作在市区。为了上班,他在黄河公路大桥上冒昧拦截南来北往的人,希望组团过河。如此几天,他还真找到了同路人。小李说:“我们一共六个人,其中一人有一辆面包车。每天早上,面包车将我们捎到市区,傍晚再把我们捎回来,每人支付10元油钱。司机是济阳人,办理了季票,每个月只用交纳二三十元钱。”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收费站一名工作人员称,每天约有2万车次通过大桥,近10万人次在此过河。据了解,为方便小李这样频繁过河的人,“河北”两县两镇已办理了1万多张黄河公路大桥季票。
泺口浮桥管理处负责人李登田告诉记者,每天有4000多车次通过浮桥,另外自行车和摩托车约有3000车次。附近老百姓每天约有2000到3000人次通过浮桥,超万人大融合每天都在发生。
据了解,建邦黄河大桥车辆通行量日均在1万辆以上,而这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通行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济南每天至少有超12万人次通过济南黄河公路大桥、建邦黄河大桥、泺口浮桥和济阳黄河大桥,分别到黄河两岸发展。
4
生活的拉近:民间过河,城市“北跨”
近几年来,小刘和丁广义最深切的感受是过河的人越来越多。过河不仅仅是民间的行为,资本方和官方促成的城市“北跨”正轰轰烈烈展开。
小刘说,他渴望融入“河南”的生活,但没有在市区买房的打算。“房价太高了。以前小清河附近的房价还是比较低的,如今也涨起来了。”偶尔在街上逛逛,小刘能接到各种宣传册。“滨河新区,宜居,宜业,宜游”;“华丽转身,滨河新区成楼市新贵”;“‘住南不住北’已成历史”……过河,已成为越来越有诱惑力的“广告语”。
滨河新区将实施连片开发,今年下半年,小清河水上游览线路将开通,泉城水上游览的旖旎画卷即将打开;打通泺口穿黄隧道,加快开发黄河北岸的鹊山龙湖,打造济南北部生态示范新城区……向北开发,天桥区从黄河南岸迈出“北跨”的坚实脚步。
站在黄河边上向北望,是更北的济阳和商河。济北经济开发区,澄波湖旅游项目,商河大沙河旅游风景带,投资50亿的商河温泉国际项目,吸引更多的人来“河北”旅游,工作,生活……向南挺进,无缝隙对接,让“河南”的产业过河和人气过河,这是北部两城的共识。
5年前,小李在济阳核心地带购买了一套房子,才1800元/平方米,如今该地段的房价已涨到一平方米4000元了。
未来,黄河上将出现“九桥一隧”,过河将变得更容易,更通畅。过河,让两岸的生活越来越近。
小刘说,小清河通航后,他想去坐坐船,看看小清河两岸的大发展。
丁广义则坚信,未来无数“河南”人不仅会到“河北”工作,还会在“河北”定居,繁衍。
5月10日,早上7点30分。在建邦黄河大桥上。小刘和丁广义又一次“擦肩而过”,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各奔前程。他们,作为济南过河大军中的一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刻画着过河的历史轨迹。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上一篇:莲花湖 下一篇:【引用】大桥考试题选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