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水产品 > 王晓芹:滨河海风中的美丽传说

王晓芹:滨河海风中的美丽传说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1 08:56   浏览 N 次  

她是一位开朗、乐观、自信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从乡村到大学,从校园到边疆,从失业到创业,从站柜台卖第一只甲鱼到企业年产值2亿元,王晓芹经历了普通农民到新时代财智女性的完美蜕变。

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即便是2次面对恶性肿瘤、4次躺在手术台上,她也从未向命运低头、向病魔屈服。创业多年来,她全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在全国开设了几十个"店中店",打造了企业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形象。

她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女性。她敢把自己的头像当产品商标,让"买甲鱼找晓芹、买海参也要找晓芹"成为大连市民最亲切、最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头语,她是大连即食海参的发明者、创始人。

她是流传在滨城海风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内容是白手创业,梦想成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奋斗,可以改变人生!

历经磨难 生产队长当起了工程师

1957年,王晓芹生在庄河农村。1975年高中毕业后,18岁的王晓芹返回乡里做了妇女队长。因为晓芹出色的工作能力,又被大家推选当上了生产队长。之后,她又再次"连任",更证明了她的智慧和组织能力。

当生产队长的日子,是晓芹痛并快乐的时刻。她基本上天天跟社员一道在田里干活,插秧、拔草、收割、拦海造田,这样的日子让人完全可以想像到一个在泥里雨里雪里浪里摸爬滚打的农家女形象。直到今天她还记得,插秧是最苦的记忆。在阳光下弯腰低头,久久不能直起腰杆。晓芹说,她很珍惜这段苦日子。

正当王晓芹准备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候,我国在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晓芹深知,没有知识的人生一定是苍白的人生。于是,在深思了20天后,连参考书都没来得及看完的晓芹,凭着超强的记忆和分析能力,考上了沈阳化工学院自动化系。

1981年,大学毕业的王晓芹和她的丈夫来到青海省西北一家化工厂,与一批老清华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了激烈的竞争。晓芹说,她的梦想其实很简单,有事做,做喜欢的事。她喜欢那份工作,8年的打拼,使她从最初连基本工资都朝不保夕的艰难中当上了工程师,升到了中层职位,分上了房子,涨了工资,令同伴们既羡又妒。王晓芹说,这段经历让她难忘人生的不易,人为了生存,不仅要有才华和头脑,还要经得起竞争中的磨难与困苦。

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和水土不服,经常生病的王晓芹产生了回到大连的念头。几经周折,她终于回到大连。回到家乡却无人接收,这对她来说太残酷了。在朋友的介绍下,1989年,王晓芹来到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水产进出口公司。当时,这家公司不需要工程师,问她当仓库保管员干不干,她二话没说点了头。先进公司再说,她这么想。公司进了一批国外先进设备,有心的她将说明书收藏好,并翻译成中文。澳洲和香港的专家过去调试,她也跟在一边细心地"偷学"。专家走后,有一次设备出现了问题,许多人都摆弄不明白。有人就建议,找王晓芹试试。厂长火了:找她干什么!技术人员说,感觉她挺在行。无奈之下,厂长同意找来王晓芹。也就十几分钟,设备故障排除了。厂长不由钦佩:还是当过工程师的人哪!

就这样,王晓芹从仓库保管员又变成了工程师。厂长还打破"管男不管女"的常规,破例给她分了一套房子,孝顺的王晓芹把这套好房子留给了年迈的婆婆。

从养甲鱼专家到商场站柜台

1994年,新加坡某独资企业一位外商看中了王晓芹的能力,约她进行合作。王晓芹作出了一个让她身边的人看来十分大胆的选择:当甲鱼养殖场的总经理。之所以大胆是因为自己对于甲鱼这一行当一窍不通,而温室养殖甲鱼在北方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家人和朋友们都为她捏着一把汗。

上岗后,王晓芹穿梭于旅顺与金州之间,开始了艰辛的历程。每只死掉的甲鱼王晓芹都要亲手解剖,观察病理,并进行温室水分、温度、水质分析,在本子上作出详细的记录。对甲鱼养殖比较陌生的她终于创造了甲鱼在东北地区冬季产卵的奇迹,实现了甲鱼在本地产卵、孵化、育苗、养殖、销售的一条龙生产,达到了1平方米产值2000元的高水平,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她也成了全国甲鱼养殖圈里公认的专家。

正当晓芹满怀激情、在自己开拓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时候,命运却捉弄了她——被医院检查出患有乳腺癌。在手术后的第12天,王晓芹拖着虚弱的身体走下病床,走上岗位。可投资者只看到了病魔的可怕,没看到她的坚强,以身体状况会影响到工作为由解除了聘用合同。

一时之间,王晓芹承受着疾病和失业的双重打击,家人都开导她让她静心在家调养身体,可王晓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年外企工作使她更清醒地认识了自己属于市场,她凭着坚强的信念和对事业的渴望开始了创业征途。

1997年对于王晓芹来说,是一个人生事业的新起点。

为了心中的梦想,在失业5个月后,"晓芹牌大裙边甲鱼专柜"在大连商场正式开张了。晓芹执拗的身影出现在大连商场销售甲鱼的柜台前。

第一天晓芹卖掉了1只甲鱼,第二天卖掉了2只,第三天卖掉了18只,生意越来越好,以致于顾客开始排队买甲鱼。

有句老话说,性格即命运。晓芹的成功,从其自身的品质上说有三点决定性因素,即智慧、顽强和温和,三者兼备,成就了今天的"晓芹"。做什么都要做到第一,是王晓芹性格方面最执着、最强的一面。一件事情如果某一个环节不如人意,她会食不宁寝不安。在"晓芹"产品上市时,促销服务怎样能做到与众不同,她煞费苦心,总结了各种促销模式,最后确定了卖产品送知识的经营理念,和"要卖更要说"的销售模式。她要求所有营业员在与顾客交流时以知识讲解为主,让消费者买一次产品,长一点知识,对产品增加一份了解和信任。现在,"晓芹"的营业员即使在低头操作宰杀甲鱼时也能娓娓而谈,让顾客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下刀,这样进行甲鱼除腥有什么道理等等。这种柜台解说已经成为"晓芹"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老顾客不会忘记那样的一幕幕:晓芹的甲鱼柜台被里三层外三层地人群围裹着。晓芹则和帮手耐心地教顾客如何挑选甲鱼、宰杀甲鱼,或将顾客挑选好的甲鱼亲手宰杀后整齐分解装好……在人们的感觉中,她与顾客之间就像两个朋友在互相帮忙,在唠家常。

因为温和,在遇到矛盾时,晓芹自然地采取避让策略,寻找折中的办法化解矛盾,或者等待时机,而不是针尖对麦芒,让矛盾激化。这使她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职场中树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晓芹新的经营方法自然冲击到了其他经营者的生意,有人千方百计挑毛病,砸柜台、摔甲鱼,甚至到她的柜台前把顾客拉走,明目张胆地诋毁她的产品,扬言要把她撵出商场。对于这一切,晓芹都泰然处之,而是以更加优质的服务面向顾客,打造自己品牌特,凭着"顾客至上、诚信第一"的原则,她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赖。"买甲鱼找晓芹"逐渐在百姓中传开。

正是这无比坚定的信念,永不服输的个性使晓芹不仅从病魔手中挣脱出来,重新站在一个新的人生和事业起点上,更使她在面临一次次危机时,抹掉眼泪,笑对工作和生活。

煮烂了千余斤海参后,她让海参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事业步入了正轨,可王晓芹没有就此满足。

晓芹开始动经营"海参"的念头是因为第三次发病化疗,她发现吃海参使身体恢复很快。大连的刺参因为外形美观、营养价值高在海参界中独有名声。可经过市场考察,她发现当时大连的海参95%都是干海参,没有水发海参。多少年来,海参加工延续了以盐渍为主的民间加工方法,使大连海参加工业一直徘徊在以原料加工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如果只留连于酒店餐桌,那它只是贵族消费品,而不能成为平民百姓的日常补养品。2001年晓芹做了一次手术。养病期间朋友送来了一些干海参,发制时,很多海参都碎烂了,这让晓芹心疼不已,也让她对海参产生了兴趣。此时,她的心中开始萌发了一个梦想:要让海参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一连串的设想激动了晓芹,于是她开始走访酒店、市场,到长海县考察,着手对传统加工方法进行改造。在投入了20多万元煮烂了上千斤海参,家里的地板因发海参都起盐发白了,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海参加工方法。这种加工方法主要特点是不用盐渍,只通过清水煮、浸,把鲜参加工成即食参,使海参的营养成分得到了完好的保存。经过大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检验,主要营养指标均高于盐渍参。一上市就引起了轰动。现在几乎所有海参经销商都推出了即食参项目,吃海参已经成为滨城人的保健时尚。

2006年,晓芹开始着手研究引进外地参,扩展原料渠道。世界上海参共有80多个品种,有20种是可食用的,引进的品种必须营养价值高、价格比大连海参低,才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经过多方比较,晓芹看好了冰岛海参。

经过大连产品质量所检验,冰岛海参各种营养指标都不低于大连刺参。由于冰岛本地人没有食用海参的习惯,晓芹直接与冰岛建立了供货关系,以第一手货保证低价进口。用冰岛参加工出来的"晓芹"高压即食参口感软滑,味道鲜美。更可喜的是大幅度降低了价格,平均每天吃海参的费用不到十元钱,只是大连参的三分之一,真正成为老百姓吃得起的海参。

晓芹从涉足海参那天起,就树立了把大连海参推向全国、建立全国品牌的理念,一边做产品,一边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络。以前由于生产能力跟不上,在全国只开设了20家销售网点和专卖店,2007新的晓芹加工厂投入使用,生产能力扩大,目前销售网点扩展到15省42市,达到了200多家,同时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登场,为晓芹实现走向全国的心愿树立了信心。"晓芹"海参已经成为大连一张耀眼的名片,那句人们熟知的话语后面也多了句"买海参也要找晓芹"。

十年磨一剑 严把质量关

十年的时间里,从默默无闻到如今家喻户晓的"晓芹甲鱼、晓芹海参",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为了适应市场打开市场,王晓芹用自己的头像做产品的商标,就是要时刻警世自己,诚信是自己的立身之本。10多年来,“晓芹”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美誉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大连海参行业的一支新秀。

晓芹说,成功,其实就是把一件事完善地做好。"市场方向定准了,关键还要靠质量,品质是重中之重。"商场专柜里,"晓芹"水发鲜刺参招人眼目的首先是它的外观光泽晶莹,形状俊美,水嫩可人,更可贵却是它内在品质的独到之处。在"晓芹"水发参上市同时,王晓芹又推出"晓芹"牌盐渍参、"晓芹"牌盐渍半干参,目前"晓芹"牌盐渍干海参也研究成功。在整个产品开发、生产、上市过程中,那盒被倒掉了的海参一直不能离开她的脑海,因此对于产品质量她一直是亲手抓管,从水煮到盐渍到烘干到翻晒,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柜台上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目检,营业员在销售中有最后的质量处理权。为保证海参的新鲜度,她要求所有柜台盐渍半干参都要控制上货,宁缺勿剩,必须当天进商场,当天销售完。她的要求是:绝不让一个不良参流失到顾客手中。于是只有在计划经济凭票供应时代可以看到的排队等购现象,重现大商"晓芹"柜台。

"产品品质的控制,仅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有权威部门的监督。""晓芹"海参上市时,就与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签订了"产品质量跟踪检验协议",每年检验,都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晓芹"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品质。"买甲鱼找晓芹,买海参也要找晓芹"这句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其实是"晓芹"对消费者的一个质量诺言。

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王晓芹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她聘请来一位航空公司的培训经理来为自己的员工进行礼仪培训,在员工中引起了很大反响。王晓芹说,她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从一言一行开始、从礼仪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无论事业怎样成功,晓芹那张朴实亲切的脸上,总是书写着对顾客的关心和关注。有人说,晓芹最有感染力的是她的笑容,她的笑容是明亮的,没有杂质,那么坦诚,让你一下子就可以走进她的内心。晓芹的笑不是装出的和职业的,而是她人生的天然组成部分。在职员们的记忆里,晓芹似乎没有发过火,没有批评过人,没有说过人的不是,似乎也没有听到过她与人谈话时说过"不"。晓芹不是那种只动嘴不动手的人,即使成了"甲鱼王""海参王",她仍就平易近人,几乎天天都站在柜台里,和服务员一样,向顾客认真讲解海参发制知识,帮助顾客进行包装,甚至亲自帮顾客去沙咀。

从大连商场的1节柜台,到大连18大商场,乃至北京、深圳、江苏、湖北、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15省42市200多个店,晓芹公司的年销售从3万元跃居2亿元,连续9年大幅攀升,网络覆盖率、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持续增长,成为海参行业的排头兵。

王晓芹的事业做大了,拥有了自己的企业,企业要发展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王晓芹从起步到发展没贷过一分钱,起初是她没有抵押,凭着自己多年的信誉从亲戚朋友手中挪借了启动资金。春节前进入销售旺季时,资金短缺进不了货,她与供货商、养殖公司协商,推迟支付1400多万元货款,渡过了难关。一个供货商说,帮她就像帮我们自己姐妹一样。这一切都源自她坚持走以诚相待、和谐互利的经营理念。晓芹的坚强、诚信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便是竞争对手,也逐渐和她发展成为合作者和朋友。

企业发展 不忘社会责任

晓芹说,企业以发展经济、为国家纳税来尽自己的职责,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应当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担当力所能及的责任。晓芹提出了"以孝为本"的企业理念。企业的产品研发有三点一线的目标,那就是美食、改善健康状况、延长寿命这三点,一线就是以人为本。产品的使用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推动孝顺、敬爱的社会文化建设,能为产品扩大市场,同时也推动社会风气淳厚。

作为龙头企业,作为民营企业家,王晓芹自觉地肩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她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回报社会,先后安置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103人,为患白血病员工捐款2万多元。在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她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产品销售市场"的契约式订单农业,进行农业产业化运作,从而带动1000余户农民从事海参养殖,提供稳定的销货渠道,给他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吃下了"定心丸",给农户带来年均收入近万元的实惠。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晓芹公司的全体员工自发开展了一场名为"抗震救灾、晓芹海参献爱心"的大型捐赠及义卖活动。2008年5月18日,由大连市红十字会主办的"爱心无界、情系汶川"爱心捐赠活动现场,晓芹公司近四十名员工穿着统一的服装,整齐划一的出现在大连星海广场的海边。捐赠活动得到了全体员工和客户的积极响应,每一个员工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商一位营业员八岁的儿子、合作公司负责人、王晓芹家里的保姆……他们也都为灾区人民奉献了一份爱心。

企业捐赠晓芹全营养海参胶囊价值108万元,还把价值2万元的即食海参和即食鲍鱼赠送给温家宝总理,并将5月18日的海参胶囊当天义卖所得款项17178元全部捐赠出来。最后大连晓芹食品有限公司共计捐赠了225778元的现金和价值110万元的海参产品。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王晓芹需要考虑资金、人才、管理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她说她现在的感觉就像是在"爬坡",而她会用心去"爬"这个坡。

有人说王晓芹是个企业家,有人说王晓芹经营家,也有人说王晓芹是慈善家,从王晓芹的足迹里,你可以发现这些结论都站得住脚,都再现了王晓芹艰难的创业史。但这些都是表象的,都没有探索到王晓芹内心深处的秘密。其实,将所有的光环,都罩在王晓芹的头上,均不过分,但支撑所有“家”擎天柱,是那一撇一捺,是那个大大的“人”字。透过所有的光环,你会发现,做个好人,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才是王晓芹,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理念、有爱心有德行的王晓芹。因为王晓芹常说,做个好人,你在这个世界上才能立得住,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凭狂风暴雨的吹打而屹立不倒。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