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保宁醋而引发的川菜之博大精深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0 16:58 浏览 N 次
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和浙江米醋等四大名醋中,保宁醋是惟一的药醋,素有“东方魔醋”之称,1915年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与国酒茅台一并获得金奖,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四大名醋中的地位。 镇江香醋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等特色居四大名醋之冠。 山西老陈醋: 老陈醋产于清徐县,为我国四大名醋之一。老陈醋色泽黑紫。 “保宁醋”有近400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但在中国四大名醋中,“保宁醋”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却被远远抛在后面。 古城阆中依托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保宁醋,积极筹办中国首届名醋节,以中国四大名醋为代表的国内食醋知名...末清初,与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福建红曲米醋并列为清代流传至今的“四大名醋”。
麻辣火锅是川菜之最 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烹饪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熣灿的明珠。
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它经历了从春秋至两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较大发展,两宋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个阶段。其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中国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丰富。
饮食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境内江河纵横,四季常青,烹任原料丰富:既有山区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鱼虾蟹鳖;既有肥嫩味美的各类禽畜,又有四季不断的各种新鲜蔬菜和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酿造调味品和种植调味品,如自贡井盐、内江白糖、阆中保宁醋、德阳酱油、郫县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区的辣椒等,都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种质量优异,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饮食文化的发展还依赖于人们的风俗习惯。据史学家考证,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习俗。贵族豪门嫁娶良辰、待客会友,无不大摆“厨膳”、“野宴”、“猎宴”、“船宴”、“游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间婚丧寿庆,也普遍筹办“家宴”、“田席”、“上马宴”、“下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于烹任的专门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艺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依靠其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习俗,而且还得益于善于广泛吸收外来经验。无论对宫廷、官府、民族、民间菜肴,还是对教派寺庙的菜肴,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秦灭巴蜀,“辄徙”入川的显贵富豪,带进了中原的饮食习俗。其后历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们的饮食习尚与名撰佳肴带入四川。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带进了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又逐渐被四川的传统饮食习俗所同化。在这种情况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长,实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继承发扬传统,不断改进提高,形成风味独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四川菜系。
川菜的菜式,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高级宴会菜式,烹制复杂,工艺精湛,原料一般较多采用山珍海味,配以时令菜蔬,要求品种丰富,调味清鲜,色味并重,形态夺人,气派壮观。普通宴会菜式,要求就地取材,荤素搭配,汤菜并重,加工精细,经济实惠,朴素大方。大众便餐菜式,以烹制快速、经济实惠为特点,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菜品。家常风味菜式,要求取材方便,操作易行,如回锅肉、盐煎肉、官保肉丁、千煽牛肉丝、蒜泥白肉、肉末豌豆、过江豆花等菜式,是深受大众喜爱又是食肆餐馆和家庭大都能够烹制的菜看。除以上四类菜式外,还有四川各地许多著名的传统民间小吃和糕点菜肴,也为川菜浓郁的地方风味增添了内容和光彩。
总之,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川菜的不断发展也使四川饮食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四川麻辣火锅
从中国传统的北京涮锅、东北酸菜白肉火锅、四川麻辣火锅到日本的涮涮锅、韩国泡菜锅、越南泰国的南洋口味火锅,甚至欧洲的奶酪火锅、巧克力火锅……到了冬天,最有市场的就是焚口以火的麻辣火锅。 麻辣火锅是来自四川的正宗老土货,原名“毛肚火锅”,由北方涮羊肉的烹调方式演变而来。
“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零卖贩子将水牛内脏买得,肝、肚切成小块,于摊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辣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桥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受用起来。各人认定一格,且烫且吃,吃若干块,算若干钱……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高尚化了,从摊头移到桌上。”这是《风土什志》一书中的记载。
为什么用水牛内脏?原因很简单,便宜!四川路边小摊称它“麻辣烫”,非常普及,四季都有,大多低廉,还有鸡血、鸭血、猪脑、猪肝、木耳、藕片、蒜苗等荤素料,汤水上汪汪一股红油,人人碗里一摊鲜红的辣椒酱。最为独特的是,这些摊子不洗锅换汤,各色菜入锅越煮越香,越陈越厚,有经验的人不会在摊主的火锅汤料一起锅时就上门,会等汤底浓稠后再享受美味。
四川麻辣火锅真正上台面是在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大后方,火锅与川菜一起被外省人士所识所爱。火锅中除了川菜三椒――花椒、胡椒、辣椒外还有姜、蒜、芥末、丁香等各种辛辣味的调料,因此辣得不燥不滞,有层次有韵味,它调动的不只是味蕾更能振奋全身神经细胞,是味觉总动员。
其实火锅的精华是汤头,俗称“锅底”,作法考究,汤汁是牛骨煮半日到一、二天,重要的是麻辣调味,大量的辛香和中药,每一家都是独门秘方。讲究的还把香料细分,干辣椒辣味强,用来炼辣油;辣椒粉易溶,用来作汤;新鲜辣椒有自然香气,用来提升气味;辣椒、花椒配红肉;胡椒则与海鲜合得来。
汤头作好,调味后,就是火锅打底功夫,底料以鸭血、豆腐最重要,俗称“红白豆腐”,它们会吸汤汁,一口咬下去,汁涌出来,溢满嘴。其他有耐煮的牛肚、牛筋、牛杂、肥肠、牛肉片……它们需要先卤煮3个钟头以上,切成片,吃火锅时再下锅,腴美酥烂才好吃,否则久嚼不烂。
至于吃火锅,是有程序的,先鸭血、豆腐;然后涮生肉片;接着是牛肚、牛筋、大肠等汤底;第四道才是蔬菜,如空心菜、茼蒿、金针、白菜,它们在烹煮时会释出水和甜味冲淡锅汤;最后才是下一把手工的粗面配汤喝。吃麻辣火锅有人就啤酒、果汁、可乐等饮料,其实行家吃起来,搭配的饮料首选白酒,尤其是40度以上的烈酒,叫“以毒攻毒”。如果怕辣又量浅,那就备一碗茶水或白汤,在材料烫熟后先放入轻涮,然后浸在醋里,再吃,辣味大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麻辣火锅口味过激,热量过高,重盐重油重辣,对肠胃和体重都是不小的挑战。
泡菜散赋
四川的泡菜王是双流县的一位农妇,人称‘胖妈”。胖妈早先不过是个胖妹,手巧能干,在家做的泡菜赤橙青翠,鲜爽可口,四邻都要来尝尝。市场经济以来,胖妹发挥一技之长,将泡菜加工包装销售,成立乡镇企业,据说资产、品牌价值已经上亿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像胖妈这样会做泡菜的劳动妇女,可说在四川是“遍地英雄下夕烟”,只是大多起于平常,没于平常,一生养儿育女,为家庭牺牲,没有像胖妈这样在世上闯出一番大事业来。
四川的泡菜历史我没有考证,想来应该是明末清初移民四川时代的发明。那时候菜肴较为简单,移民收集菜蔬,泡于盐水中,既可以保鲜,又可以久贮,居停可以食用,迁移途中也便于食用。另外同当时盐的贵重难获也有关系,百姓趁手边有盐的时候,将其制作泡菜盐水,倘如断盐,则可取用,而且可维持相当时间。不管怎么说,泡菜是四川人家喻户晓、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菜食。尤其困难年代,差不多是“一统天下”。我至今犹记玉米饭下泡菜的滋味。那是在山区劳动,饥肠辘辘回到农家,看着主妇烧火、主人挑水,经过较为漫长已艰难的煮食阶段,玉米饭终于宣告成熟了,这时主人将他的衣袖挽至臂膊,手探入一只足可藏人的泡菜大瓮,从里边提出一些陈年泡菜来,足装了两大碗。他向我们招呼:“同学,吃哇。”这时早已如饿虎下山的我们再也顾不得客气了,端起饭碗,围剿那两碗泡菜,红的萝卜,绿的豇豆,紫的辣椒。上帝啊,虽然我们不信仰你,但那时我们也差不多流下感动的眼泪来了。
现今泡菜当然已微不足道,成为一道成本最低、手续最为简易的菜食,但巴蜀人民仍不能忘怀于它,不仅发明出泡菜鱼、泡菜鸭、泡菜回锅肉这样的系列美食来,即便在饭馆会餐,到得酒足扒饭之时,仍忘不了直起喉咙向服务员吆喝一碟泡菜,好像没有那东西,这碗饭就扒不下肚似的。那服务员也深知食客的心,往往将一碟鲜艳泡菜放在白色细瓷碟里,撒上味精、红油,即便在众多名食、佳肴当中这道菜也丝毫不觉逊色,吃饭惟它至胜。通常在馆子里泡菜是店家免费招待的。这就是一种文化,在巴蜀人民的意识里,泡菜是一种怀旧的情结,是一种重温至性至情的无上妙品。
现在胖妈二婆之类精工、现代化的泡菜品牌已经扩播世界,与四川的汤圆、豆瓣、豆腐乳、火锅、回锅肉等特产齐名,赢得广泛赞誉。我在广州吃到一味泡菜做的鲜虾汤,可称其味无穷。主人特别说,这是你们四川人吃的泡菜做的。我听了真为我们四川骄傲。
养育泡菜原也有许多讲究,我记得我母亲当年特别照护坛沿水,准乱动,都要挨骂的,而且拈泡菜的竹筷是专用筷。现在看来,坛沿水是一道保鲜的防空隔离带,不许细菌进入,泡菜不至“起花”(生霉菌)。如何将萝卜、白菜、青笋一类切得八面玲戏,恰到好处,也是一门技术。年轻时一个表妹,她在阳光升起的时候,用科学实验品一样透明晶莹的玻璃器皿,将五颜六色的菜蔬巧为装扮,置入瓶中,待得次日,到伙食团打得四两饭来,正式开瓶食用泡菜――一她的杰作,那种鲜辣的味道,玲珑的艺术,精巧的手法,使我深叹表妹的匠心与灵秀。现在我差不多连她的相貌都忘记了,犹不能忘记的是她做泡菜的手艺和身影。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李太白当年,不知道有没有尝过泡菜,我想,他和我们的口感、感情应是一样的。因为他也是个四川人。
品味面条
面条在中国已有 1700年的历史。晋朝时叫“汤饼”、“汤玉”,唐时叫“不托”。最初人们只把面团做成饼状,即下入锅内,故叫“汤饼”;汤饼的原料是白面,故又称“汤玉”。程大昌的《演繁露》中曾解释说:“古之汤饼皆手持而擘置汤中,后世改用刀儿,乃名不托,言不以掌托。”《新五代史
- 06-26· 【卓然原创】今天又是好
- 06-26· 越堕落越想飞
- 06-26· 家乐饮水机消毒液
- 06-18· [转载]玉兰之爱
- 06-18· 洛克王国逍遥呱呱怎么学
- 06-18· 2011.5.11
- 06-18· 本人想买个洛克王国少林
- 06-18· 选择隆力奇财富互联网
- 06-18· 新朋友必读 如何下载注册
- 06-18· 41 16个半月爱说话的呱呱叫
- 06-16· 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
- 06-13· 亲朋好友来家乐
- 06-13· 家乐
- 06-13· 去家乐
- 06-13· 大家一起同家乐寻找
- 06-13· 小姨和家乐
- 06-13· 想家乐!
- 06-13· 农家乐、稻香村和汤家乐
- 06-13· 去家樂褔
- 06-13· 麻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