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调味品 > 鸡鸣寺和鸭脖子

鸡鸣寺和鸭脖子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9 04:51   浏览 N 次  

探罢织造府,离回沪火车开还有几个小时呢。

还可以去一个地方。

南京是六朝古都,古迹少说也有上百处,我虽来过多次,哪里就走遍了。

在马鞍山时,我就预想过,万一时间有多,去哪里呢。

当时的预案有两个:明孝陵和鸡鸣寺——都与朱元璋有关。

如今人在大行宫,火车站就在玄武湖北岸,而鸡鸣寺就在玄武湖南岸,就去鸡鸣寺吧。

毕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首刹。

车子一转过北京东路,靠近鸡笼山我就喜欢,好一个闹中取静的去处。

尽管门口有不少算命看相的老妇人,跟上海玉佛寺有得一拼。

到售票处买票时(每人5元),瞥见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内有素餐供应。

心里便往下一沉。

原来上午离开马鞍山时,在汽车站买了一包武汉精武鸭脖子。

尝过一块,味道很正,准备留着中午吃面当浇头。

这——带进去总有点不妥吧,何况此刻早已过了中午。

于是,买了票不进去,先折回来找小吃店。

无奈鸡笼山附近都是科研单位以及南京市政府所在地,只有深宅大院,并无小店。

所幸那里有一块小小的公共绿地,就在那里的石凳石桌上单独地把鸭脖子先给解决了。

再想,也不对,这鸭脖子不还在肚子里嘛,人是要进庙的哟。

怎么办呢,哈哈,只能学一把济公,“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了。

这让我想起儿时看旧小说,旧戏文,里面说到谁谁要朝山进香,总是要清晨早起,香汤沐浴,整装梳洗,并在家先焚香祈祷,以表一派虔诚的。

由于对此印象极深,所以后来登山谒庙,我几乎不拜佛的。

有时候甚至只站在庙门外等别人。

因为庙多在山顶,每每总是爬得神慌气急,蓬头散脑,上衣敞开,一身臭汗。

私心里以为,这样去上香磕头,好像有点不敬似的。

更何况肚里还有鸭脖子!

顺便一提,鸡鸣寺竟是我此次外出四个景点里游客最多的地方。

而且我注意到,在寺内各处见佛就拜、到处磕头的年青男女还真不少,至少要占到一半。

至于中老年香客里,妇女居多,那倒是老理了。

我还看到,众人是西天三圣也拜,四大金刚也拜,达摩也拜,观音也拜。

与三十年前我在庙里看到的不识字的农妇的作派无二。

我的一位老同学对此有个很妙的解释。

他说,我是做生意的,现实中的“七所八所”尚且都要烧香磕头,如今见到菩萨了,当然要“一个也不能少”了啊。

聊备一说。

还有,拜佛其实也要学一学的,倒头就拜好像也太那个点儿了。

旧小说里被描写成“倒头就拜”的,多半是贩夫走卒之流。

我倒是认真学过一学,那是十几年前在普陀山跟一个大和尚学的。

那是为了替普陀山管理局拍摄一部风光旅游片特地去的。

如何拜佛也是片中的一个重要细节,他们很重视。

巧了,那一次修罗和F都在,哼,白白让她们学了正宗的去了。

我至今还记得,试着复述一遍(咳,有视频就好了)如下:

面对佛像,屈膝,右手先撑在蒲团(现在是垫子)上,掌心向下;

跪下,左手也放在蒲团上,掌心向下,两手之间仅一掌宽;

双手翻掌,手心向上,然后脑袋叩在两掌之间,如是者三次;

起身时,亦是先双手翻掌,掌心复向下,再在右掌的支撑下全身起立;

再将右手收至胸口,与左手合十;

头略低,眼观鼻,鼻观心,屏息凝神,口中念念有词;

最后收势,礼毕。

做起来最好极度认真,慢一点,且杂念全无,也会是一次很好的心灵洗礼。

跑题了,打住可也。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