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调味品 > 【引用】古玉鉴藏

【引用】古玉鉴藏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4 10:16   浏览 N 次  

玉文化简介

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其大致分为:神玉阶段;王玉阶段;民玉阶段。

一、神玉阶段:距今10000-4000年为巫玉阶段。史前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的推动力是神。神是巫觋创造出来的,她(他)依靠神的力量统治社会。反映巫觋的玉像、玉面像见于红山、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在我国东北、东南、长江中下游及西北等地蕴藏丰富的五大玉资源,促使史前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三大玉文化板块及五个支玉文化亚板块,为中华文明铺设了奠基石。

1、三大玉文化板块包括东夷玉文化板块、淮夷玉文化板块和东越玉文化板块。

东夷玉文化板块以狩猎经济为主,兼种植,距今10000-5000年。分布在今东三省、内蒙东部、河北、山东及江苏北部,以红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玦、匕、勾云形器、圜形边刃器、龙、等等。

淮夷玉文化板块以农耕兼狩猎经济为主,距今5300年,分布在今长江中下游、安徽、江苏南部,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龟壳、长方形片饰等。

东越玉文化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5500-4300年,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浙江太湖地区,以良渚文化为代表,以瑶琨琢磨玉器,重要器形有璧、琮、钺、璜、梳背、锥形器、串饰等。

2、五支玉文化亚板块则是指夷玉文化亚板块、华夏玉文化亚板块、鬼玉文化亚板块、羌玉文化亚板块和荆蛮玉文化亚板块。

夷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500-4000年,分布在今山东省,以海岱龙山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圭、璋、璇玑、冠饰等。

华夏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200-3800年,分布在今山西省南部,玉资源不明,以陶寺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琮、璧等,风格硬直简单。

鬼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为主,距今4200年,分布在今陕西、山西北部、内蒙中部,以石峁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璋、牙璋、刀等,多用黑玉,擅长切割磨制薄片器,风格森严锋锐。

羌玉文化亚板块以农耕经济为主。距今4200年。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宁夏。玉资源来自青海格尔木、甘肃榆中玉石山等地。以齐家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璧、琮、璜、璜联璧等。风格草率粗糙。

荆蛮玉文化亚板块以农业经济为主。距今4200-4000年。分布在今湖北中部及湖南北部。玉资源不明。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重要玉器有巫头像、獠牙面(傩面)、龙、凤、蝉、兽面等。多用阳线纹。风格朴实平易。

二、王玉阶段:从夏至清为王玉阶段(夏商周—清代)。王掌握着生产、使用玉器地大权。三代王玉到了秦汉成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为礼器(“六端”)、祭器(“六器”)、仪杖、工具、用具、器皿、佩饰、人物、动物等等。铊机为青铜或铁质。春秋时期“君子比德于玉”已很普遍。孔子及儒家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即将玉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交给“君子”。作为德地载体。

三、民玉阶段:间于玉文化的王玉阶段之中。民玉文化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从宋至清为中国玉文化地民玉阶段(宋—清代)。玉除了为帝王朝廷专用之外。由于工商业发达和玉器地商品化生产。工商、富户人家置朝廷禁制于不顾。从店铺购置玉器用于喜庆、佩戴、文房、宴饮、鉴赏、收藏等物质文化生活地方方面面。民玉是商品玉。没有礼玉特殊地阶级属性。与王玉不同。民玉地特点是与民间生活更加贴近。有着生动清新地艺术风格。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地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地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地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地序幕。

·1马家浜文化

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今嘉兴市境已有先民居住繁衍,形成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因首先在今嘉兴市城区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洪自然村发现而得名。

其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马家浜文化具有独特的形态,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马家浜文化时代,人类已经定居,生产以原始农业为主,辅以渔猎,在栽种稻谷、纺织、制陶、制造手工艺品方面已有很多创造,其时人们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马家浜文化按其时期间的早、中、晚,可分为罗家角类型——马家浜类型——崧泽类型。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2红山文化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玦、匕、勾云形器、圜形边刃器、c型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红山文化匕型器

玉匕形器,其原型明显是由渔猎社会用于宰割动物的骨匕;石匕转化而来。在远古渔猎时代,氏族或部落组织在分配猎物时,通常是由族群的首领掌刀肢解所获猎物,实行分配。这样的分配原则也通行于祭祀礼仪之中。上古时代,每当祭祖结束,便举行最后一个仪式,即分食礼。由主祭者掌刀把祭祖的牺牲分成若干块,按尊卑贵贱的次序依次分食,最尊者吃最好的肉,位居末尾者吃最差的肉。这种古老的习俗直到汉代还在延续。除了上述实用功能外,这种玉匕型器也是当时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散落在民间的匕型器,有十几种不同造型,与出土数量不多的玉匕型器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属红山文化遗存,从工艺看,也符合红山文化特点。

红山文化的匕形器,有的学者据此提出了我国曾经存在过玉兵器时代,因为这些匕形器实实在在像作战的兵器。笔者认为玉匕型器不可能作为实用兵器(当然也可杀人),主要是弓箭;棍棒;石器为武器。如果真有玉兵器的话,其形制也应该是比较大的圆形钝器;或较大的玉刀;或较大的玉箭头(此三种玉器有照片)。还有人认为,匕形器形状的演变应该和勾形器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简单的匕形器如果一端弯曲成较大的弧度,就成了勾形器,而一端直或者略有弧度,就成了匕形器。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以及传世玉匕型器;笔者认为其与欧亚草原青铜短刀剑;鄂尔多斯青铜短刀剑;朱开沟出土的商晚期青铜短剑;以及巴人的青铜短剑;秦汉青铜刮削短刀相对比,青铜短刀剑与玉匕型器在造型上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剑首;刀首的装饰更有异曲同工之妙。青铜刀剑的形成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和红山文化必然存在一种联系,红山文化发现的范围很大,也不排除继续发现的可能,其不可能突然消失。我们研究红山文化,如果只以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不结合历年出土而散于民间的红山文化玉器,这样的研究是不会出大的成果的。当然现在的情况是,民间收藏红山文化玉器的真伪鉴定都难有一个定论,更谈不上研究了。闲来无事手此一篇,聊以自娱云云。附照片如下:

·三角状匕形器(1);尺寸24厘米。新石器。

·双连璧状匕形器(2);尺寸24厘米。新石器。

39·龙首状匕形器(3);尺寸26厘米。新石器。

38·鸟首状匕形器(4);尺寸25厘米。新石器。

37·立鹰首匕形器(5);尺寸20厘米。新石器。

36·立人首匕形器(6);尺寸24厘米。新石器。

35·犬首状匕形器(7);尺寸26厘米。新石器。

异型首匕形器:(8)尺寸24厘米,新石器时代。

34·猪首状匕形器(9);尺寸24厘米。新石器。

32·半弧状匕形器(10);尺寸22厘米。新石器。

31·立鸟首匕形器(11);尺寸23厘米。新石器。

30·长方形首匕形器(12);尺寸25厘米。新石器。

29·枭首匕形器(13);尺寸24厘米。新石器。

鸟状匕形器;(14)尺寸:34.4·9.6厘米。新石器。

七孔玉刀,尺寸:31·高10厘米。新石器。分割

肉食,装木柄亦可争斗杀人。称兵器亦可。

玉箭头7---12厘米,新石器时代。可装木杆作为投掷器,狩猎;争斗均可,作为兵器亦无不可。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突破了前人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了新的难题,致使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对高古玉不敢问津,有的怀疑一切,有的又片面的扩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面对高级仿品,需要我们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战经验。

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未尝不原于约。得此意者,有成也。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