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工艺品走出国门 政府当“红娘”引来金凤凰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2 17:28 浏览 N 次政府当“红娘”引来金凤凰
布泉乡地处大石山区,人多地少,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是隆安县的特困乡。长期以来,布泉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多只能混个“肚子圆”,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布泉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地实际,发现不少村民利用农闲时间编织一些竹器上街换钱,由于做出来的产品手工精细、美观大方,销路还算可以,只是这种粗放型的加工没能让村民有太多的赚头。如果将这些村民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编织厂,不仅能够发挥当地群众编织工艺品的特长,还能安置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乡领导班子脑海里形成,并日趋成熟。2005年初,布泉乡领导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先后拜访了南宁市多家工艺品公司和厂家,并多次到广州考察,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最终用真诚与热情感动了客商宾善富,使富达工艺品加工厂落户布泉。
为使工厂得以在短时间内动工生产,布泉乡组织专人协助富达工艺品加工厂宾善富厂长在一个星期内将各种证件、手续办理完毕,同时大力宣传,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20多名干部职工深入各村屯调查摸底,弄清有编制手工艺的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并动员群众到工厂接受技术培训,迅速成为熟练的编织工人。
隆安县领导也对这位敢于在贫困地区办“扶贫工厂”的老板给予极大的关怀和鼓励,隆安县委书记温守荣、县长唐波文多次亲临工厂指导工作,并为产品的设计出谋策划,唐县长还将他本人外出参观收集到的编织工艺品提供给宾善富厂长做设计参考。当地政府提供的各项优质服务,使人生地不熟的外地老板吃下了定心丸,加工厂很快就正式投产。
富达工艺品加工厂主要以竹、藤、芒、草等材料编织工艺品,厂长宾善富在产品创新上下足功夫,其新颖别致的产品迅速打开销路,并从出口贸易中发展壮大——通过报纸、广交会、互联网等信息渠道,该厂产品很快打入了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市场。
“公司+农户”村民齐致富
富达工艺品加工厂的组建,使山村农户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民纷纷从农业为主转移到加工业上来。为了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宾善富通过集中培训或组织技术员深入到农户家中,手把手地进行指导,经检验掌握了技术要领、产品通过质量检验关后,才将部分原材料发放给农户拿回家中加工,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壮大厂规模的同时,带领村民勤劳致富。
笔者在布泉乡富达工艺品加工厂看到,从农户家收来的半成品经过心灵手巧的女工之手,很快变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从20多岁的少女到年近九旬的老妇,纷纷用自己的手编出了幸福,也编出了致富的道路。一位80多岁高龄的阿婆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我本来就喜欢编这些漂亮的东西,现在给编织厂做工,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能赚钱。”
许多村民利用晚上时间、白天短暂的空闲时间搞编织,增加了经济收入。布泉乡高峰村的农户梁小红、李美深母女为富达工艺品加工厂进行产品加工,每个月都能从公司领到1200元的“工资”。记者在采访时听到老母亲的心声:“我们家从事编织工艺品后,收入增加不少。现在,我们街坊邻居像我这个年纪都不出去,都在家做这个。”兴隆村一位姓黄的农妇说:“以前我丈夫空闲时间就去赌麻将,现在编织工艺品,他就没有时间去玩去赌了,工艺品加工厂既帮他戒了赌,又增加了我们的经济收入。”
在布泉乡富达工艺品加工厂的带动下,该县城厢镇、南圩镇、都结乡、古潭乡、丁当镇的1200多农户都来领料,争相搞工艺品加工,编织工艺品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本文首发:中国编织工艺品门户:http://cn.wickerchina.com
柳编出口B2B平台: http://www.wickerchina.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柳编资讯:中国编织工艺品|藤编博客
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06-26· 【卓然原创】今天又是好
- 06-26· 越堕落越想飞
- 06-26· 家乐饮水机消毒液
- 06-18· [转载]玉兰之爱
- 06-18· 洛克王国逍遥呱呱怎么学
- 06-18· 2011.5.11
- 06-18· 本人想买个洛克王国少林
- 06-18· 选择隆力奇财富互联网
- 06-18· 新朋友必读 如何下载注册
- 06-18· 41 16个半月爱说话的呱呱叫
- 06-16· 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
- 06-13· 亲朋好友来家乐
- 06-13· 家乐
- 06-13· 去家乐
- 06-13· 大家一起同家乐寻找
- 06-13· 小姨和家乐
- 06-13· 想家乐!
- 06-13· 农家乐、稻香村和汤家乐
- 06-13· 去家樂褔
- 06-13· 麻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