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调味品 > 山阴道上行 如在镜中游

山阴道上行 如在镜中游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2 16:01   浏览 N 次  

山阴道上行 如在镜中游

——漫谈王羲之书法风格传承过程中的太极意趣

我们知道,审美经验决定艺术经验,中国古人的审美经验的起源和传承上,大都与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关系密切,基于此,对促于中国大文化背景之下的书法的研究,必须落实到对自然观的辨析与梳理上,笔者所提及的自然,是在人的感官及智慧谛观之下的自然。

早在十年前,我因于美院史论系研修,美学老师要求我们必须按自己以往所学专业,上交一篇论文,笔者曾经根据自己习书法之经验,草就了一篇题为《气的传承与转换》的文字,今获听梅墨生先生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理念之讲座,大为受益,同时诱发了我对十年前拙文的重新思考。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在老子看来,“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绝对精神”,其无法言明。道的法则是自然之然,是无中生有,是“无而不有,”。

庄子则讲“天籁”,讲“齐物”,讲“逍遥”。在庄子看来,自然是无限之大的变动不居的实体,这在老子那儿是没有的,实为传统文化精华的提升;庄子视自然为“天籁”,是“气”的自然流行;庄子讲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的,都是一,即“道”。

于是,世间万物使然,书法亦合于“道”中。

宗白华在大著《美学散步》中提到:“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称这个时代为世说新语时代,这是一个发现自然之美与人格之美的时代。

王羲之所生活的时代,恰恰是宗白华笔下那极其自由极其解放极其富于智慧与热情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艺术,往往会在某个刹那间等待着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出现。笔者曾经做过书画比较的一篇文字,缘于对书画同源说的思考,对王羲之考证时地发现,王羲之不试绘事,颜真卿亦然,这样一来,对两位屹立于历史书林难以逾越的两位大家的书法之所以炯别于其他而更为纯粹作一注脚,即书法之所以为书法,所能为书法表现的因素与手法只有属于书法的自然,她单一又多样,简单又复杂,优美又崇高。我们发现颜真卿与王羲之有同好,他们都亲和自然,他们都崇佛重道,深喑玄理。

史料记载,王羲之曾因支道林论《庄子。逍遥游》,而使得心高气傲的他为之折服;颜真卿曾皈依佛门,常与佛门大和尚往来于山林间。他们都亲和感官谛观之下的自然,进而观照智慧谛观之下的自然。如按西学论调,书法属于抽象艺术范畴,那么,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则属于纯粹抽象艺术的范畴,何言于此,缘于二人对自然转换的单纯与真诚,王献之懂绘事,米芾苏轼黄庭坚都喑此道,于是他们的书法复杂了,复杂了的东西便游走于智慧谛观之下的自然之外了。

文字始于象形,文字之始是为两用,一为记事,另,从书画同源的角度来看,它便发于精神,自亘古那有类于文字的第一画起,便萌生了最原始的心造之境界。“一物一太极”,一画负载于阴阳之中,纳入万物之灵性天地之真气,于是,为后来以文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酝酿了最为原始也最为至高的引子,有如火种,生生不灭,穿越时空,直至永恒。

书法家所要接引的,便是这原始的朴素的纯粹的气息,然后充实壮大。人是一阴阳的结合体,由阴阳之气质汇合,中国书法自最简单的元素的那一画起,也融合自然之阴阳之气,人之气或与简单的文字或与书法文化之气交融,而使传统文化历代传承,并于传承中转换,化得无形为有形,有形隐于无形。

文字自那原始的第一画而后,经甲骨、金文、隶变到行草,虽然,自然之相转变,但内在之精神,始终维系在一个中轴主线之上,即气。对于书法的传承与发扬,如不知由心灵深处去援引此气,并谛观自然之气,汇合自身之气,然后化而为一,便永远徒具其形,不得精神。

王羲之之所以被命以书圣,实为其物化的气质,不偏不倚,是为楷模。“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采集自然之灵气,接到上古之真气,融合人格之正气,养就浩然之大气象。后人凡是承袭王羲之书风成大器者,无不受其气格之荫护。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清尚势,何为“韵、法、意、态、势”?是什么导致这不同时期的不同概念的出现呢?无不是气这种物质的转化而已。尚法时代的颜真卿习王字而成就古拙朴实之气象,实际为得王字之阳气众而阴气寡,且融合观照自然造化之气,悟得横穿亘古之气,并抒发自己胸中气象,合而为一,是为以此成就其独到的艺术风格。

宋四家之蔡襄,是我所推崇的,四家中对王字传承中最为合度的一位,因为他得到王羲之书风中的冲和之气;赵孟頫虽以复古名世,也不过得到了王羲之阴柔之气罢了;明清之倪元璐与八大也为气在纵向传承与横向转换的杰出代表。

我辈浮华,已经遗失了原始之气的引子,或根本不能理解或视为迷信,而今书坛,二王书风盛行,史无前例,几乎皆为伪二王,是在对二王的亵渎,对王羲之书风的作践。

中国美学的支撑点是自然,可令“人情开涤”,令人超升为“风尘外物”,王羲之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情感弘扬的时代,是物化的时代,如庄生梦梦蝶,并由此物化进而顿悟,超脱而逍遥。

限于篇幅,笔者不再赘述,以为作业,是祈指正。

迎合人文选修梅墨生太极理趣作业,对此所涉甚浅,语无伦次,拉杂而已,务请当作儿戏)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