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调味品 > 如何快速把握诗歌主题

如何快速把握诗歌主题

luyued 发布于 2011-02-21 22:37   浏览 N 次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1作者: 瑞景中学 谢裕梅2011-01-08 天津网-数字报刊-城市快报

(接2010年12月25日)

例3:(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结合注释可知,“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确实孤单寂寞;二是雪岭临近的松州、维州、保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徒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然而诗人毕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尽管年过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动一颗不已的“壮心”!一个“惊”字,把他那颗报国的“壮心”在听到外敌入侵之后,怦然一动,豪情顿起的心情表露无遗。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四、看关键词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找出诗中的诗眼、分析文中关键词语的使用、比较分析不同词语的差异等,对快速理解诗歌主题很有帮助。

例4:(20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题: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遗民泪尽胡尘里”,“尽”字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五、看意象

意象指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客观物象。无论在哪位诗人笔下,同一意象往往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蕴。如长亭、灞桥、柳岸等多与送别有关,黄叶、落花、梧桐等多表达伤情、失意。

例5:(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答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解析:对意象的鉴赏,要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月”是诗歌中一个重要意象,它能联结古今,联结异地,游子思妇,彻夜难眠,唯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内心的寂寞冷清糅合到一块。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参考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完)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