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饮料 > 水产品 > 亲手葬送大清国的末代皇后

亲手葬送大清国的末代皇后

luyued 发布于 2011-03-07 11:52   浏览 N 次  

  说起大清国 末代 皇后,很多人以为是溥仪的皇后婉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溥仪大婚时已退位十几年了,皇帝不存,哪来的皇后。

  那真正的末代皇后是何许人也?她就是光绪皇帝的遗孀、溥仪小朋友的兼祧母后、载沣王爷的皇嫂――叶赫那拉女士。溥仪登基后尊其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当然以上显赫的身份都源于另一个更加显赫的身份:她是慈禧老佛爷的亲侄女。

  虽然身份至高无上,她却是个不幸的女人。

  现在,从清宫照片中仍可看到隆裕的真容,个子很高但背有点驼,面颊狭长,无精打采。美国人赫德兰先生在《一个洋人严重的晚清宫廷》中描写到:“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宫中漫无目的地散步。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隆裕是如何成为光绪皇后的,比较流行的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光绪十四年十月的一个凌晨,紫禁城体和殿宫花团锦簇,灯火通明,喜气洋洋,慈禧太后在此主持相亲仪式。男方是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的小帅哥光绪皇帝。女方是从96名秀女中“海选”出来的三位小姐,分别是慈禧太后的弟弟、三等承恩公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以及江西巡抚德馨的一双女儿。宫内的小长桌上置镶玉如意一柄,红绣花荷包一对。得到金如意的女孩就将成为大清国皇后,得到荷包的女孩则成为皇妃。年轻的皇帝胸有成竹,拿起金如意走到了德馨家的二女儿身边,准备选择自己的幸福 生活。这时,慈禧太后厉声喝道:“皇帝!”并暗示光绪把如意递给叶赫那拉氏。光绪皇帝被吓得一哆嗦,像一只斗败的公鸡,看也不看,把如意递给了叶赫那拉氏,然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座位上。有了这样一个不愉快的插曲,德馨省长的两个千金没有得到荷包,却得到一张红牌,被直接罚出场外。而作为备份的另一对姊妹花、副部级干部长叙的两个女儿却得此殊荣。后来,姐姐成为珍妃,妹妹成为瑾妃。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慈禧为光绪指婚却是不争的事实。慈禧太后首先是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个名老女人。在家庭要为政治服务的原则指导下,她积极充当月下老人,老醇王奕譞、小醇王载沣的婚姻都是她一手包办的,作为皇帝的载湉就更不能例外了。

  指婚那一年光绪18岁,隆裕21岁。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可对这个最后一位由大清门进宫的皇后而言,一生的不幸才刚刚开始。

  洞房花烛夜,心情极坏的光绪一下扑在表姐隆裕的怀里,号啕大哭,并对隆裕说;“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

  可夹在帝后两党之间的隆裕皇后更为难。由于是包办婚姻,两口子感情淡漠,白天相敬如宾,晚上也“相安无事”。大清国内廷有个规矩,在每年腊月二十和正月初一、初二,皇后有陪皇帝睡觉的特权,过了这三天皇帝才能召幸其他的嫔妃。即使在这三天里,光绪和隆裕也是同寝不同衾。心理上得不到慰籍,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十多年来,守活寡的滋味让这位年轻的皇后痛不欲生。更为残忍的是,即使这样,还要时常摆出一副雍容大度的姿态,以母仪天下。

  光绪驾崩后,隆裕成了真正的寡妇,这使她有了干预朝政的条件和资本。

  沉浸在丧夫之痛的隆裕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家庭生活虽然很失败,但做一个像姑妈那样事业成功的女人机会来了。可她没有想到,像她姑妈那样的女人是不多见的,而她不论从哪方面说,都只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的中国传统女人。

  载沣监国后,不仅隔三差五要去给隆裕太后请安,遇有重要事情也要跟太后汇报。可隆裕也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对她宠信的太监张兰德(小德张)言听计从,叔嫂之间不免发生些龌龊,有时竟把载沣叫来当面训斥,惹的老实人载沣也很恼火。有一次,载沣任命协办大学士徐世昌、贝勒毓朗为军机大臣。隆裕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闻后大怒,找来载沣强令取消这个任命。看着一扫往日文雅气度的隆裕,载沣不卑不亢地回到:“用人行政之权,似不在太后干预之内。”一句话把隆裕顶的哑口无言,才知道政治这玩意儿可不是谁都可以摆弄的。

  虽然在朝政上力不从心,但在后宫还是要树立个人威信的。

  溥仪后来回忆:“我入宫后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为子,同治和光绪的妻子成了我的母亲。我继承同治兼祧光绪,按说正统是在同治这边,但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不管这一套,她使用太后的权威,把敢于和她争论这个问题的同治的瑜、珣等妃打入冷宫,根本不把他们算做我的母亲之数。光绪的瑾妃也得不到庶母的待遇,遇到一家人同座吃饭的时候,隆裕太后和我都坐着,她却要站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大清国气数已尽。载沣下岗居家后,曾经渴望最高权力的隆裕终于等来了机会。而这个机会却让她抱恨终生,以致郁郁而亡。

  1912年2月12日上午9时,隆裕太后升座养心殿,袁世凯进呈退位诏书,太后阅未终篇已泪如雨下,随交世续、徐世昌,盖用御宝。此时溥伟自请召见,意在阻挠此诏。而隆裕太后正在放声痛哭,并大呼德宗(光绪)和显太后(慈禧)不已,溥伟未得进见。隆裕对某大臣说:“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此时无论是何亲贵,均不得进内,于是盖用御宝陈于黄案,隆裕仍大哭,溥仪立于其怀中,见状亦哭,袁世凯等国务大臣亦同声一哭。逾时,世续等哭陈臣等供职无状,至有此日,但我皇太后既俯顺民情,辞出政权以维国基,实非前代亡国可比,仍请勿过悲痛等语。隆裕太后仍勉慰各大臣数语,并颁赏赵秉钧银一千两,以示优奖。11时许,太后哭尚未止,乃由太监扶掖还宫。

  可怜这个无限忠于大清王朝的女人,在退位以后自认为犯下了滔天的大罪。她觉得上对不起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下无脸见年幼的皇帝溥仪。她痛悔未能与载沣通力合作,共辅幼帝,深恨自己的狂妄和无知,没有人当面抱怨过她,但是人们的目光都象在责备她。身边太监们的唉声叹气使她心如刀绞。溥仪每天的请安也变成了对她的良心的惩罚。她以泪洗面,不可终日。她茶饭不香,忧闷不欢。“亡国”的罪责,无情地压垮了她。她时常对人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1913年2月22日,隆裕因痰症医治无效,在极度的痛苦和悔恨中去世。这时离她下诏宣布退位,只有一年零十天的时间。她正当盛年,只活了四十五岁。她在弥留之际对溥仪说:你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我死后,今后的路,听汝自为了。”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