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克斯特胡德和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改编为手风琴作品的一些心得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9 17:43 浏览 N 次
用自由低音巴扬手风琴来演奏一首管风琴作品,相比较其他乐器要容易一些。一是因为手风琴的发声原理和声音特征都与管风琴最为接近,二就是巴扬手风琴本身宽广的音域,尤其是其单手可操控的音域范围,是其他多声部乐器所无法比拟的。但即便是如此,用巴扬手风琴演奏管风琴作品还是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声音的平直性问题,较长的和弦连接时的风箱问题,多声部进行时声部间换手的问题等等。关于这些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一一的阐述我的观点。现在,我先来谈谈演奏管风琴作品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选曲问题。
如果把斯韦林克算作能为管风琴写出成熟作品的第一代作曲家,那么布克斯特胡德和巴赫就分别是发展管风琴音乐的第二代和把管风琴音乐推向巅峰的第三代作曲家。现在,大多数人提到管风琴音乐,恐怕首先想到的是巴赫,而至于更早一些的布克斯特胡德、帕赫贝尔,乃至斯韦林克,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也不难理解,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也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正是这个原因,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似乎就成了手风琴演奏者们演奏管风琴作品时的最佳选择。
然而我要在这里说,手风琴毕竟只是手风琴,它相比较管风琴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足键盘。这就意味着管风琴的基本声部有三个,而手风琴只有两个。声部上的缺陷使得我们在处理四声部以上的管风琴作品时,会显得十分吃力。有人会说,四声部的平均律也很多,但是演奏起来并不会很困难。然而,平均律中的四声部和管风琴作品中的四声部是有本质区别的。这区别就在于,管风琴作品中的第四声部往往是用足键盘演奏的,而足键盘演奏的实际音高要比谱面上的音高低一个八度。原因很简单,管风琴上手键盘的主音拴是8英尺音拴(音高相当于手风琴中右手变音器中间点的高度),而足键盘的主音拴是16英尺音拴(音高相当于手风琴中右手变音器最低点的高度)。也就是说,在四声部管风琴作品中,第三和第四声部之间的实际音程距离往往要超过一个八度。当这种管风琴作品移植到手风琴上时,就会产生左手同时演奏传统低音和自由低音的情况。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在很多原创的手风琴近现代作品中,已经很普遍的运用到了这种演奏技巧,并且经过练习,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和使用这种技巧的。问题在于,当我们演奏五声部甚至局部六声部的管风琴作品时,手风琴上声部缺陷的弊端便会被若干倍的放大,以至于无法完成演奏。
另外的问题就是管风琴和手风琴之间体积上的差距,特别是发声体体积的差距。因为发声体体积的差距直接会导致音量的问题。管风琴素以声音洪大气势雄伟而著称,很多大型的管风琴作品也正是突显了这一特点。以至于很多优秀的管风琴作品,其规模庞大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试想,用手风琴去演奏这种管风琴作品,如果对自己乐器的音量没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力,势必会把声音拉得很燥。那么何谈音乐的美感呢?
巴赫是最伟大的管风琴作曲家,他的伟大尤其会体现在其作品和声的复杂和规模的庞大上。所以在演奏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时,手风琴的这些弊端会体现得尤为突出。但如果我们无视这些弊端的存在,一味的不加分析的去演奏巴赫的作品,那只能说是对巴赫和管风琴音乐的一种亵渎。这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事物的发展是由简到繁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选择比巴赫更早一些的管风琴作曲家的作品呢?经过我的分析和实践,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作品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他的作品比巴赫的作品更适合于手风琴演奏,这是因为:
首先,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作品在和声的复杂程度上要略低于巴赫的作品,规模也要略小于巴赫的作品。这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比巴赫更早,当时的管风琴音乐还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用手风琴去演奏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在和声的可操控性和整体规模的把握性上比巴赫的要更高一些。
其次,和声复杂程度低、作品规模小并不意味着作品质量低,相反,纵观布克斯特胡德的90首管风琴作品,其中绝对不乏精品。例如,在2004年俄罗斯北方杯的巴扬组决赛上,巴扬演奏大师利普斯的学生维克多·克塞列夫就成功的演奏了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经典之作《e小调恰空》(BuxWV160)。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说巴赫的管风琴作品练不得,只是说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比巴赫的更适合于手风琴演奏。我十分支持有人去挑战一下巴赫比较复杂的管风琴作品,并且,我也十分景仰那些能把巴赫的大型管风琴作品演绎得无懈可击、完美无暇的巴扬演奏大师。比如,为人们所熟知的巴扬演奏大师尤里·希什金,就曾经演奏过一首长达15分钟的巴赫的《b小调管风琴前奏曲与赋格》(BWV544)。当我拿到这首作品的管风琴原谱的时候,才意识到这首作品的真正难度。当我看着前奏曲部分那些写满了三行谱表的密密麻麻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以及赋格部分那犹如乱麻般的四声部旋律时,只能赞叹:希什金是一个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人!
对于那些我们没有办法演奏但却又十分优秀的管风琴作品,比如巴赫的管风琴奏鸣曲,可以采用改编成重奏的方式来演奏。因为这样,即可以拓展我们的曲目量,又能训练我们的乐队思维。在俄罗斯,巴扬专业的学生还要学习作曲和指挥,这就是为了训练他们的乐队思维。乐队思维在我们的演奏过程中,特别是演奏多声部作品时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巴扬手风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多声部乐器,它就像一个乐队,有着十分丰富的音色,如何掌握并使用好它们,就需要演奏者良好的乐队思维的支撑。而改编巴赫的复杂管风琴作品,便是训练乐队思维的好方法。
总之,用手风琴去演奏管风琴作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理念,也会加快我们对手风琴潜力的挖掘。本文也只是这门课题的冰山一角,希望读过后,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如果把斯韦林克算作能为管风琴写出成熟作品的第一代作曲家,那么布克斯特胡德和巴赫就分别是发展管风琴音乐的第二代和把管风琴音乐推向巅峰的第三代作曲家。现在,大多数人提到管风琴音乐,恐怕首先想到的是巴赫,而至于更早一些的布克斯特胡德、帕赫贝尔,乃至斯韦林克,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也不难理解,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也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正是这个原因,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似乎就成了手风琴演奏者们演奏管风琴作品时的最佳选择。
然而我要在这里说,手风琴毕竟只是手风琴,它相比较管风琴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没有足键盘。这就意味着管风琴的基本声部有三个,而手风琴只有两个。声部上的缺陷使得我们在处理四声部以上的管风琴作品时,会显得十分吃力。有人会说,四声部的平均律也很多,但是演奏起来并不会很困难。然而,平均律中的四声部和管风琴作品中的四声部是有本质区别的。这区别就在于,管风琴作品中的第四声部往往是用足键盘演奏的,而足键盘演奏的实际音高要比谱面上的音高低一个八度。原因很简单,管风琴上手键盘的主音拴是8英尺音拴(音高相当于手风琴中右手变音器中间点的高度),而足键盘的主音拴是16英尺音拴(音高相当于手风琴中右手变音器最低点的高度)。也就是说,在四声部管风琴作品中,第三和第四声部之间的实际音程距离往往要超过一个八度。当这种管风琴作品移植到手风琴上时,就会产生左手同时演奏传统低音和自由低音的情况。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在很多原创的手风琴近现代作品中,已经很普遍的运用到了这种演奏技巧,并且经过练习,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和使用这种技巧的。问题在于,当我们演奏五声部甚至局部六声部的管风琴作品时,手风琴上声部缺陷的弊端便会被若干倍的放大,以至于无法完成演奏。
另外的问题就是管风琴和手风琴之间体积上的差距,特别是发声体体积的差距。因为发声体体积的差距直接会导致音量的问题。管风琴素以声音洪大气势雄伟而著称,很多大型的管风琴作品也正是突显了这一特点。以至于很多优秀的管风琴作品,其规模庞大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试想,用手风琴去演奏这种管风琴作品,如果对自己乐器的音量没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力,势必会把声音拉得很燥。那么何谈音乐的美感呢?
巴赫是最伟大的管风琴作曲家,他的伟大尤其会体现在其作品和声的复杂和规模的庞大上。所以在演奏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时,手风琴的这些弊端会体现得尤为突出。但如果我们无视这些弊端的存在,一味的不加分析的去演奏巴赫的作品,那只能说是对巴赫和管风琴音乐的一种亵渎。这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事物的发展是由简到繁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选择比巴赫更早一些的管风琴作曲家的作品呢?经过我的分析和实践,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作品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他的作品比巴赫的作品更适合于手风琴演奏,这是因为:
首先,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作品在和声的复杂程度上要略低于巴赫的作品,规模也要略小于巴赫的作品。这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比巴赫更早,当时的管风琴音乐还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用手风琴去演奏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在和声的可操控性和整体规模的把握性上比巴赫的要更高一些。
其次,和声复杂程度低、作品规模小并不意味着作品质量低,相反,纵观布克斯特胡德的90首管风琴作品,其中绝对不乏精品。例如,在2004年俄罗斯北方杯的巴扬组决赛上,巴扬演奏大师利普斯的学生维克多·克塞列夫就成功的演奏了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经典之作《e小调恰空》(BuxWV160)。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说巴赫的管风琴作品练不得,只是说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比巴赫的更适合于手风琴演奏。我十分支持有人去挑战一下巴赫比较复杂的管风琴作品,并且,我也十分景仰那些能把巴赫的大型管风琴作品演绎得无懈可击、完美无暇的巴扬演奏大师。比如,为人们所熟知的巴扬演奏大师尤里·希什金,就曾经演奏过一首长达15分钟的巴赫的《b小调管风琴前奏曲与赋格》(BWV544)。当我拿到这首作品的管风琴原谱的时候,才意识到这首作品的真正难度。当我看着前奏曲部分那些写满了三行谱表的密密麻麻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以及赋格部分那犹如乱麻般的四声部旋律时,只能赞叹:希什金是一个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人!
对于那些我们没有办法演奏但却又十分优秀的管风琴作品,比如巴赫的管风琴奏鸣曲,可以采用改编成重奏的方式来演奏。因为这样,即可以拓展我们的曲目量,又能训练我们的乐队思维。在俄罗斯,巴扬专业的学生还要学习作曲和指挥,这就是为了训练他们的乐队思维。乐队思维在我们的演奏过程中,特别是演奏多声部作品时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巴扬手风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多声部乐器,它就像一个乐队,有着十分丰富的音色,如何掌握并使用好它们,就需要演奏者良好的乐队思维的支撑。而改编巴赫的复杂管风琴作品,便是训练乐队思维的好方法。
总之,用手风琴去演奏管风琴作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理念,也会加快我们对手风琴潜力的挖掘。本文也只是这门课题的冰山一角,希望读过后,能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上一篇:小胖子-做你的天 下一篇:玛格丽特 米德和她的《文化与承诺》
相关资讯
- 06-20· 美术馆行程总结(照片)
- 06-20· 吉美里的中文古诗(zz)
- 06-18· 出走的吉美
- 06-18· 吉美仁波切示范磕大头
- 06-18· 暂别云南
- 06-18· GMA 吉美艾 你以为你是谁?
- 06-18· 【亲子书吧】益智互动游
- 06-08· 药店正品- 10最新一代 仙美
- 06-02· 银鹭桂圆椰果八宝粥
- 06-02· 就是很心疼那种饮料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
- 06-02· 没有了你都不对。
- 05-28· 眉和眼的成语
- 05-28· 安格妮特的魔法苹果
- 05-25· Sat. Night
- 05-25· 分享印客网免费活动啦!
- 05-25· 跳槽!不做老师了!
- 05-21· “里斯中国行”志愿者小
- 05-21· 成都印象
- 05-21· 热烈庆祝。。。
- 05-21· 利用博客说几件不太顺心